日军仙女庙惨案,九天三轮屠杀,妇女被钉门板,婴孩火中断了哭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1 19:23 1

摘要:她被钉死在门板上时,丈夫已经被杀,孩子还在火堆中哭,他们连尸体,都没能留下完整的。

《——【·前言·】——》

她被钉死在门板上时,丈夫已经被杀,孩子还在火堆中哭,他们连尸体,都没能留下完整的。

1937年12月16日,日军第一次进入仙女庙镇。

大摇大摆地碾进来的,他们一路开枪,沿街射杀,根本不问是谁,也不管你往哪跑。

都天庙门前的石台阶上,血一直流到了沟里,一名桶匠,听不懂日语,被几个日军围住。

问了几句“太平庄”在哪,没答出来,就被刺刀挑穿了肚子。

玉带桥下的水本来是清的,下午开始发红,那天只是一场“探路”的杀戮。

第二天,镇北的河北街开始冒烟。

两华里的房屋,300多家商铺、民房,被一把火烧了,先点西头,再往东,房子是木结构,风一吹就着,孩子哭声都压不住火声。

吴强没来得及跑,他在家烧水,听到喊声刚端起壶,一刀从后颈砍下,整个人裂成两半。

辛贞不是仙女庙本地人,是来投亲戚的,她试图躲进河边柳林,被日军抓住后直接摔进水里,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吴小巴和她弟弟,原本躲在水井房后,弟弟被拖出来打死,姐姐则被关进一个着火的房间,邻居听到她拍门的声音,越来越弱。

郭有松和唐宝妹一家六口,躲在堂屋后头,以为只要不出声,日军就会过去。

日军掀开门帘时,直接扫射,全家倒在血泊里。

宰牛场后,另一场血案刚开始,高子华是典当行老板,和三个伙计一起被绑着,跪在牛血干涸的泥地上。

一名日军拿出一张纸,指着上面某个名字,他们谁也不认识,那人便一枪一个,从头打到尾。

这天后,仙女庙没人再提“躲”这个字,很多人开始拼命往乡下逃,可逃得掉的,只有极少数。

吴长兴开的旱烟店就在丁字街口,日军第二次进镇那天,他带妻子从后门逃。

跑到半路,妻子不慎摔倒,两个日军追上来,把他拖开,强行将妻子压在地上。

他听到了妻子喊他名字的声音,喊了三次,然后是沉默,他咬舌自尽,没死,吐了满口血。

萧老太年过花甲,没子女,住在小巷尽头,死得安静,被三个日军玷污后,从自家屋梁上吊死。

王德章家是做纸扎活的,一家六口,在姜家巷被堵住屋内。

后人回忆时说:“只剩一个孩子还在动,被压在母亲尸体下。”他活下来,取名“王明堂”,意为“堂前血债,不敢忘”。

未成年的姑娘,是仙女庙最沉痛的记忆。

有个女孩,才十四,被13个日军轮流施暴,从屋里拖到屋外,地上拉出一条血痕。

还有一些被强行送往走,永远没回来,她们没留下名字,也没人知道她们最后的模样。

一位幸存的邻居回忆,有个女孩子,试图躲进坛坛罐罐的储物间,被发现时已失去意识,身下满是撕裂和流血的痕迹。

天宁寺是镇上少有的“净地”,但那天也变成了杀场。

日军闯入后,和尚们双手合十跪地,但没一个被放过,香火道人陈文华被活活砍死,老僧悟民被斩首,血从佛堂台阶上一路流到庙门外的石狮子脚下。

“她们不是死了,她们是被踩碎了。”一位老人在多年后回忆时,只说了这句话,没再多讲。

钉门板与火堆

12月23日凌晨,仙女庙彻底沦陷,不再有试探、零星骚扰,而是有组织、有命令屠杀

日军分成三路,从北岸、东码头、西大街同时推进,一路搜人、一路烧房、一路清场。

镇中广播先传来消息:征调劳力搬运粮草,每户出一人,不来就杀。

那天,一共抓走了100多个壮劳力。

从老都天庙集合出发,一直走到天宁寺后仓库,有人途中试图逃跑,背后当场被打穿头颅,脑浆糊在石板上,一脚踹进水沟。

“去的人没有一个回来的。”多位口述者在档案中,如此反复强调。

有人听见枪声从下午响到傍晚,每隔几分钟一阵短促的连发,天快黑时,东河口的水面上,开始浮尸,身上还绑着绳子。

杀完这批人后,日军开始逐户搜查,不是为了粮草,是清除“反抗根源”。

宰牛场后院,一家三口在锅灶旁吃饭,被突然闯入的日军关在厨房,男人双手反绑,用绳穿过天梁悬吊,妻子当场吓晕,孩子被打得爬不起来。

有人见到日军从他们家出来,带着血迹斑斑的砍刀,和沾满碎发的钉板。

最让人无法开口的,是镇东吴家大院的一幕。

吴家大院是本地较富的一户,砖瓦房、前后院、有小花厅,那天家中只剩下一名年轻妇女,和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其他人都逃了,门锁也没了。

日军破门而入,一个人将她拖到堂屋门口,掀翻供桌,将她按倒在门板上,妇女拼命挣扎,被几人牢牢按住。

随后,一人拿出木工锤和四枚长铁钉。

从手腕、脚踝,一钉一锤,把她生生钉在门板上。

她喊破喉咙,孩子还在哭,坐在香炉旁,最后,一个人将孩子抓起,走到院中,丢进刚点起的火堆。

火是用来烧家具的,旧桌子、破椅子混着草绳燃得正旺。

孩子砸进火里时,哭了一声,然后就没声音了,这一幕,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一名邻居在几十年后,写下了“门板上的女人”这个词条,出现在江苏地方档案第27号文献里。

还有人见过类似场景,一位妇女躲进牛棚,被发现后折磨致死。

尸体被插上木棒,在巷口示众,旁边挂着两只,还在滴血的猪头。

吴家小巷里的江文发,试图逃跑时,被一刀从后颈砍断气管,血喷了满脸。

他没死成,被村民拖回救了下来,但此后再未,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活到解放,仍闭口不谈那一天。

华山龙死得更直接,他是被拉去运弹药的民夫之一。

到了东岸后,见到前面人都倒了,他转身跑,刚跑出三步,背后中弹,从桥上摔进河里,水面浮起一层血。

天宁寺那天也未幸免,那是当地人,最后能藏的地方,日军发现后,不问身份,和尚也杀。

老僧悟民,八十多岁,脊背佝偻,跪地请求放人,被当场斩首。

香火道人陈文华,试图从窗跳出,被当场拽住,用枪托砸碎头骨。

寺庙台阶上下全是尸体,香炉被掀翻,香灰混着血水凝成一团,满地碎珠念佛珠散落在砖缝里。

这场屠杀之后,仙女庙变成了一片焦土。

从16日到23日,九天之内,600余人死亡,3000余间房屋焚毁。

难数清的,是那些无名的受害者——她们没有留下墓碑,也没有记录,只剩下传说与噩梦。

记住这些人

唐宝荣是活下来的,他那天逃到了镇外的乱葬岗,藏在一个倒塌的粪桶下三天三夜,回来时,家人已死,房子烧成空架。

发誓每年清明,都要祭拜死去的邻居,他做到了,从1937年开始,每年都点香、烧纸、磕头。

不识字,也不敢写名字。

他说:“香一烧,魂就知道我还在。”

到2015年,他已是90岁的老人,被称为“最后的目击者”。

政协委员史明,是本地人,他的外婆一家,在那场浩劫中死了四口,他在2015年正式提出提案,要求在老通扬河北岸建一座“仙女庙惨案纪念墙”。

他说得很简单:“不是为了树碑立传,是怕再过十年,连名字都没人记得。”

仙女庙镇如今被划归扬州某区,名字已改,地形变化,但在老居民眼里,哪户原来是谁家的,哪条巷子埋了几具尸,都记得。

有些人搬走了,有些人改了姓氏,还有些人再也不提那一年。

在老旧相框中,依旧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他们不是数字,是人,是你我一样有名字、有家、有血肉的人。

那些人没有墓碑,名字也未曾写进课本,但我们记得他们,正是为了让今天的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哀痛,记住,是尊重;讲出,是铭记。

来源:湖北台历史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