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唐李商隐能被誉为“小李”,与李白相提并论,其才华自是令人景仰。但其生平经历,却令人唏嘘。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导航】
晚唐李商隐能被誉为“小李”,与李白相提并论,其才华自是令人景仰。但其生平经历,却令人唏嘘。
1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陷入贫困。经牛党人物令狐楚提携,步入仕途,却娶了李党核心人物王茂元的女儿。在牛李党争背景下,其行为被视为“背恩”。不久,岳父去世,唯一的靠山也没有了。
备受排挤的李商隐只能长期担任校书郎、弘农尉之类的卑微官职,甚至只能成为别人的幕僚。
39岁时,妻子王氏去世,李商隐备受打击,一度想出家为僧。
光阴荏苒,眼见已是奔五的年龄,李商隐却仍在为生计四处奔波。《锦瑟》即在此背景下问世。
素女的锦瑟啊,
何故五十根琴弦?
每一根琴弦啊,
都在诉说无尽幽怨。
庄周梦蝶,
谁是真实,
谁是虚幻?
望帝痴情,
竟化为啼血杜鹃。
沧海横波,
明月皎皎,
那晶莹的珍珠啊,
谁知是鲛人的眼泪凝结?
蓝田生辉,
因有玉石蕴藏。
阳光照射,
缥缈着五色云烟。
人生往事,
仿佛栩栩可见,
惆怅岁月,
却再也无法重现。
——《史记》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泰帝何许人也?太昊伏羲氏也。
因素女用五十弦的瑟弹奏,乐音太过悲伤,泰帝就破其瑟,变为二十五弦。
在李商隐笔下,为何还要写五十弦的锦瑟呢?
“一弦一柱思华年。”逝去种种,丝丝缕缕,仿佛每一根琴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情仇恩怨。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李商隐最难解读的作品之一,尤其是下面的四个典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仔细读来,竟没有一个完全令人满意。遂不揣冒昧,姑妄言之。
“庄生晓梦迷蝴蝶。”此乃人生第一重境界。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庄子迷糊,李商隐也迷糊了。——初入浮华喧嚣的社会,怎看得清虚幻与真实?
“望帝春心托杜鹃。”此乃人生第二重境界。
蜀帝杜宇禅位,化为杜鹃。传闻有两个版本。其一,因关心民生,杜宇死后化为杜鹃,不忘提醒百姓:“布谷,布谷。”——时节到了,该播种谷子了。其二,禅位之后,被奸臣谋害,冤气化为杜鹃,声声喊冤,以致嘴角血流入地,化为火红的杜鹃花。
无论何种传闻,都可见望帝的痴情。这里似可解读为李商隐为了自己的理想,刻苦求索,痴心不改。
“沧海月明珠有泪。”此乃人生第三重境界。
沧海明月朗照,传闻此时蚌会张开其壳,以养其珠,月华会让珍珠光洁晶莹。但李商隐却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些珍珠,是鲛人的眼泪滴落而成。——李商隐人生道路上付出了诸多心血与汗水,虽有收获,但却如鲛人泪,令人悲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乃人生第四重境界。
蓝田盛产美玉,据说,阳光之下,可见玉气升腾。只是这种玉气远观似有,走近则无,所谓“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戴叔伦)——李商隐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看起来美轮美奂,可最终发现,可望而不可即!犹如《蒹葭》的伊人,永远“在水一方”。
回顾一生,李商隐不觉黯然。由初入社会的迷茫,到痴心不改的追求,再到血泪汩汩,宛然成珠,最终发现,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就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可惜,现在才明白过来。如今也只能成为“追忆”罢了。
总之,这首诗是李商隐对自身经历的感伤,也是对人生,对世界刻骨铭心的感悟。
李商隐晚年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甚至一度想出家为僧。这首诗里,也可看见他“悟”的影子。只是他毕竟是多情之人,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俗世的羁绊。所以只能浩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来源: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