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爸这几年吃得越来越清淡了,肉都不敢吃了,怎么体检还是查出脂肪肝?”一个在社区门诊陪父亲复查的男子低头看着化验单自言自语。
他的父亲已经70岁,早就戒酒不吃油腻,主食一半是小米粥,剩下就是蔬菜豆腐。
每天早睡早起,活动不多,但也没什么坏习惯。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还得脂肪肝,让人一时搞不清到底哪里出错。
脂肪肝过去一直被看成“吃出来”的病,酒精、高脂、高热量饮食是主要因素。但这套逻辑放在今天很多老人身上不再适用。
不少老人控制得比年轻人还严,可还是一个接一个查出脂肪肝。从数据上看,脂肪肝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持续上升。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控蓝皮书》指出,60岁以上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突破35%。
这一比例正在逼近中青年群体。原因并不只是“吃得多”,而是“代谢变了”。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不只负责解毒,还要参与脂类、糖类、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年纪大了,肝细胞数量逐年下降,线粒体功能减弱,脂肪酸的氧化能力变差。这种生理退化本身就让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肝细胞里。
即使摄入不多,处理能力下降,也可能产生“积压”。
老年人的代谢率比年轻人慢约20%-30%,如果没有通过运动或肌肉活性补足代谢落差,就容易出现脂肪在肝内堆积。
另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很多老人怕胆固醇、怕高脂,干脆把肉类、蛋类几乎全部剔除。
但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和脂肪运输的重要原料。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蛋白合成减少,肝内脂肪就被困在细胞里出不去。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吃得很清淡的人反而查出中重度脂肪肝。
2020年中国营养学会的老年营养评估报告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48%的个体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推荐值的70%,其中女性更严重。这类人群脂肪肝比例明显偏高。
还有一些老人习惯性地低热量饮食,每天的摄入热量长期不足。
听起来像是健康方式,但实际上,过度限制热量会导致基础代谢进一步下降,反向刺激肝脏储存脂肪以应对“能量紧张”。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营养性脂肪肝”。尤其是那些一日三餐固定但量少、种类单一的老人,看上去规律,其实营养失衡严重,肝脏长期处于低负荷高压力状态。
血糖控制不好也是一类隐藏因素。老年人糖耐量下降,容易出现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
高血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高胰岛素状态会促进肝脏合成脂肪,而不是分解脂肪。
更糟糕的是,一部分老年人虽然没有确诊糖尿病,但胰岛素抵抗已经存在,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下降,代谢效率也随之降低。
一项山东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比例高达72.3%,其中老年组比中青年组高出18%。
这些代谢问题往往没有症状,只有通过专门检查才能看出端倪。
药物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环。
常用的降压药、降脂药、止痛药、激素类药物等,有些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通路,尤其是长期口服类固醇、他汀类降脂药,会间接干扰肝脏脂肪代谢。
虽然这些药物本身是为治疗服务的,但在个别敏感体质中,副作用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或加重脂肪堆积。
这类药物的说明书中有明确标注肝功能监测的建议,但很多人在服药后几年都没做过一次肝功能检查。
运动量不足是另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放慢,一天走不到3000步,肌肉含量快速下降。
肌肉是身体最大的能量代谢场所,没有足够的肌肉,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消耗载体,脂肪代谢就会被迫留在肝里。
这种“肌少型脂肪肝”在老年人群中比例越来越高。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65岁以上男性中同时患有脂肪肝和肌肉减少综合征的比例达到27%。
这类人往往BMI正常甚至偏低,但肝脏脂肪含量却偏高,是典型的“代谢型隐性肥胖”。
还有一种常被误解的行为,就是不吃晚饭。一部分老人听信“空腹养肝”的说法,晚上六点前吃完饭,之后完全不进食。
这种做法表面上减少了摄入,但拉长了空腹时间,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引发肝脏调动糖原储备,增加脂肪代谢紊乱风险。
长时间空腹让身体进入“保护性储能”状态,反而更倾向于在下一次进食时把营养以脂肪形式储存。
生理学上这种机制本是防御饥饿的应激反应,但在老年人身上容易失控,变成病理性堆积。
一些老人喜欢吃杂粮和粗纤维类食物,虽然在营养角度属于正向饮食,但如果消化能力不足,或者摄入过量,也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营养吸收不全。
这类人可能表面体重稳定,实际肌肉量下降,代谢率降低,肝脏承担的压力变大。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常年便秘,肠道菌群紊乱,毒素代谢路径异常,也会间接影响肝脏代谢负荷。
福建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比菌群正常者高出22%,其中以老年组为主。
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点,是睡眠质量。老年人中睡眠片段化、深睡时间缩短、昼夜节律紊乱的问题普遍存在。
睡眠是肝脏完成修复的重要时间段,深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肝细胞再生效率,造成代谢物积压,诱发慢性炎症。
这些慢性炎症反过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代谢能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深圳一家老年病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的老人,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睡眠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陈冯梅.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肥胖和代谢健康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11-21
来源:梁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