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个黄蓉走了”——5月18日凌晨,香港传出83版《射雕》“最美黄蓉”翁美玲遗物日记被好友公开,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我撑不住了”让60后、70后瞬间破防:原来38年前那个开煤气自杀的26岁姑娘,早在死前三个月就写好了遗书,只是没人当真。
“又一个黄蓉走了”——5月18日凌晨,香港传出83版《射雕》“最美黄蓉”翁美玲遗物日记被好友公开,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我撑不住了”让60后、70后瞬间破防:原来38年前那个开煤气自杀的26岁姑娘,早在死前三个月就写好了遗书,只是没人当真。
日记里她怕黑、怕镜头、怕收视率,更怕“观众只爱黄蓉不爱翁美玲”。
当年TVB一天拍三组,她收工回剑桥家徒四壁的出租屋,把年度最佳学生奖杯塞进衣柜,用毛巾堵住门缝,只为听不见楼下记者蹲守的快门声。
今天再看,所谓“入戏太深”不过是把职场PUA包装成敬业,把冷暴力美化为“艺人必修课”。
她最后那封“对不起,我太累了”的纸条,被经纪人随手揉进烟灰缸,直到2023年才从旧相框背后掉出来,纸都脆了,字还清晰:别把我埋在香港,我想回伦敦看雪。
——可骨灰还是按公司安排葬在剑桥公墓,因为“粉丝方便打卡”。
网友@老顽童留言:
“小时候以为她演活了黄蓉,现在才知道是黄蓉吃掉了她。
日记看完胸口闷,当年我也跟着骂她矫情,原来真正矫情的是我们——把人家的崩溃当成花边新闻。
”
网友@蓉儿快逃:
“TVB至今还在消费她,4K修复版又要上线,片头加一行‘怀念永远的黄蓉’,呸,怀念个鬼,真怀念就该把夜班表公布出来,让大伙看看一周80小时怎么熬。
”
网友@剑桥不下雪:
“去过她墓地,墓碑很小,旁边全是游客扔的塑料黄蓉头饰,风一吹哗啦响,像嘲笑。
今天终于有人把奖杯和成绩单补给她,可迟到的优秀有什么用?
人早凉了。
”
一句话收拢:观众只记得黄蓉的巧笑嫣然,没人愿意看见翁美玲在雪夜发抖。38年后日记出土,才扒开那层“经典滤镜”——原来杀死她的不是煤气,是“你演得再好也只是角色,不是人”。
来源:人间富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