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究:肠道内有息肉的人,身体一般或可能有这7个特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5:06 1

摘要:第一类人,常年便秘或者大便稀烂不成形,不是今天拉不出,就是明天稀得像水。很多人以为这是肠胃功能差,或者吃坏了肚子,其实不少息肉患者早期就是靠这种“奇怪的大便节奏”被发现的。

说句不好听的,肠道息肉就像家里墙角的霉斑,刚开始不起眼,也没明显感觉,但时间一长,可能就成了个麻烦事。

哈工大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有息肉的人,身体上往往有一些“默契”的表现,甚至可以说,这些人身上常常带着七个特征,像是肠子发出的暗号。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七个“信号”,不是为了吓你,而是希望你别再忽略身体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

有的人看着挺精神,实际肠子早就不安分了。

第一类人,常年便秘或者大便稀烂不成形,不是今天拉不出,就是明天稀得像水。很多人以为这是肠胃功能差,或者吃坏了肚子,其实不少息肉患者早期就是靠这种“奇怪的大便节奏”被发现的。

肠道蠕动异常,就像家里管道变窄变弯,水流自然不顺畅。长期便秘,肠道里压力大,局部黏膜容易增生,慢慢就鼓出个小包,也就是息肉的雏形。

建议这种人别一味吃泻药,反而要留心:大便习惯的突然变化,尤其是持续两周以上的,必须查肠镜。

第二类人,爱吃肉又不爱动,肚子上有一圈“安全气囊”。哈工大的研究提到,腹部肥胖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肪不是“死物”,它会分泌一堆促炎因子,让肠道黏膜长期处于低度炎症状态。

黏膜修复不过来,增生就来了,息肉也就冒头了。重点是,这种“啤酒肚体质”的人,即使体检其他指标正常,肠镜下往往“惊喜”不断。

别再用“我吃得多吸收得好”当借口了。肚子大不是养生,是肠子在喊救命。

第三种人,总觉得人没劲,脸色发黄或者苍白,指甲还有点发脆发纵纹。这是身体在偷偷“失血”。有些肠道息肉表面脆弱,容易摩擦出血,但这种出血量不大,不容易从大便中看出来,反而是慢慢造成隐匿性贫血

血红蛋白长期偏低,你就会发现人提不起精神,脸发黄、指甲发糙、头发掉得厉害。临床上见过不少四十多岁的男性,以为自己是熬夜累的,结果一查,肠镜里一串息肉。

这种人,别光补铁补营养了,补对地方才有用,先把“漏血的水龙头”关上。

第四种,口臭、口苦、舌苔厚,怎么刷牙也不清爽的人。这不是牙齿问题,是肠子在背锅。肠道微生态紊乱,有息肉的人往往伴随菌群失衡,有害菌增多,产生的代谢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后反映在口腔上。

尤其是清早起来嘴里发酸发苦,很可能是夜里肠道“打仗”打得厉害了。哈工大研究也提到,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构成明显不同,拟杆菌、梭菌这些“坏朋友”比例偏高

把口气当成信号灯,不是刷牙刷不干净,是肠子需要大扫除。

第五类人,家里有肠癌或息肉病史的,自己又年过四十。这是典型的高风险组合。部分息肉是遗传倾向明显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也就是“高风险息肉”,它的癌变几率远高于普通的增生性息肉。

很多人以为自己现在没症状就安全了,但遗传这事儿,它不是一时的,是一辈子的“潜伏”。哈工大团队也强调,有家族史的人群,出现息肉的时间一般更早,数量也更多

建议这类人别等五十岁体检再考虑肠镜,四十岁起就要做一次“基线肠镜”,往后几年定期复查。

第六类人,总是腹胀、放屁多、饭后肠鸣音频繁的,尤其是吃点油腻或者豆制品就闹肚子。这不是简单的消化不良,更像是肠道在“抗议”。

息肉会改变局部肠道结构,影响食物通过的速度和方式,容易让气体堆积,加上菌群失调,就更容易胀气。长期胀气不是吃点山楂丸就能解决的,很多人查来查去都找不到原因,结果一做肠镜,才发现“幕后黑手”已经长出来了。

建议腹胀老犯的人别总想着调理胃气,先查一查肠子的“硬件问题”。

第七种人,情绪焦虑、压力大、睡眠差,肠子也跟着“脾气暴躁”。你没看错,肠-脑轴是真实存在的医学概念。肠道不是孤立器官,它和大脑通过神经和激素双向沟通。

焦虑时肠道蠕动会变快或变慢,长期下去,肠壁的微环境改变,也可能诱发息肉形成。哈工大研究数据中,慢性焦虑人群的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如果你发现自己肚子总是咕噜噜响、腹泻便秘交替、还老做梦睡不好,这不是简单的神经紧张,是肠子在被情绪“拖累”。

这七类人,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的“息肉面孔”,但他们的身体已经在悄悄给出信号。问题是,很多人太会“忍”了。今天拉点血,“可能上火”;明天拉稀,“大概吃凉了”;后天肚子咕噜响,“估计昨天吃太饱”……一点点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息肉不是肿瘤,但它是肿瘤的“预备役”。

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这些“高风险选手”,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默默生长,几年后就可能从良性变成恶性。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率依然偏低,而超过八成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一步步演变来的

所以说,肠镜不是吓人的检查,是帮你“翻开盖子看看锅底”。很多人一听“肠镜”就犯怵,怕疼、怕尴尬,其实现在无痛肠镜技术非常成熟,十几分钟就能做完,连过程都感受不到,结果却能保你几年安心。

别把肠镜当成“老年人才做的事”,当你的身体已经符合这七个特征之一,就该提上日程了。

我们都不是万能的医生,但你是自己身体的第一责任人。肠子这个器官最不吭声,等它出事,往往已经不是小问题。别等它大喊大叫,才想起要关心它。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维新,李春生.肠息肉的发病机制与癌变风险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6):351-357.
[2]刘晓东,赵志刚.肠道菌群变化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23,50(3):198-20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21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4):302-310.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