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少年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夯实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关键在于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节体育课都成为传递运动乐趣、塑造健全人格的育人课堂。教育家精神包含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
教育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少年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夯实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关键在于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每节体育课都成为传递运动乐趣、塑造健全人格的育人课堂。教育家精神包含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不仅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诠释,更是引领我们迈向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标准、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门秉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着力培育其身心素养、道德品格与社会责任感。这一理念与教育界所倡导的“全人培养”理念不谋而合,既充分尊重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又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在实践推进方面,我国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体系。一方面,加快国家级训练基地网络的布局,通过承办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以及全运会等国内大赛,搭建起全民参与的竞技体育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实施“双轨制”师资提升计划,既依托“体育强国教练工程”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又积极引进国际专家,同时开展师德师风浸润行动,打造出一支既具备专业能力又富有教育情怀的师资队伍。这种立体化的培养体系,不仅夯实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根基,更彰显了教育惠民的初心。同时,全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训练教学,创新开发“冠军课堂”“奥运精神进校园”等各项特色实践,将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及团结协作体育精神容纳转化为课程思政元素;另一方面,通过“女排精神”“乒乓外交”等精神符号,坚实塑造我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体育浸润行动计划”,据统计已带动超过十万名体育专业师生下沉基层服务,由此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实践证明,教育家精神与体育强国建设在立德树人、创新实践、社会服务等多维度高度契合,这种价值共振既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优势,也为世界体育教育贡献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后,各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政策文件阐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引领下,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需立足教育家精神的站位高度。因为,教育家精神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创新精神与仁爱之心,对增强我国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体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更需要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课程理念之中。教育家精神的这种理想信念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现象,它体现了个体对特定状态和观念的高度认同。因此,秉持理想信念的体育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超越个人利益,学会在团体竞赛的过程之中关注更加长远的发展,也从小厚植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情怀,能更加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维持良性竞争状态,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教育家精神引领,学生能够发现只有当自己开始有意识地成为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后,全国青少年乃至全民的体质健康促进重任才能被肩负。同时,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也激发了我国体育教师的时代使命感,不仅能使他们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正向的榜样,也能使他们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助力学生成为未来践行体育精神的大国工匠。
道德情操是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智慧。“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在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言为士则”强调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语成为学生的楷模,“行为世范”则要求教师在行为上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这是职业操守的真实表现。体育运动具有特殊性,一节体育教育课程是伴随着鼓励的言语与正向的身体表现而同时出现的,在运动中展现体育品德对体育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正是需要教师不仅要做到语言本身的正直,还需要做到身体运动表现上的正直。体育是一个肢体活动表现的行为,体育教师的道德情操更需要在技能碰撞中传递正确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评判准则与合理使用规则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智慧十分必要,通常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运动竞争,较少关注竞争是否健康。所以,一个体育教师若想成为大先生,要做好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技能表现和技能竞争方面的示范,这样更能促成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勇于挑战是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态度境界。勇于挑战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们一种敬业精神的体现。勇于挑战意味着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做到不畏惧,积极应对并寻求方案。体育精神正是勇于挑战的现实展示,经历过良好体育教育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都能做到从容面对。随着运动技能的不断成熟,很多学生都能够从容地面对运动上的新挑战。这对他们的态度境界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能展现出自信从容的应对态度,因为,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不仅能教会他们怎么去面对挑战,还能教会他们怎么心态正确地去面对失败。当学生不害怕失败了,也就不再害怕挑战,才能更加勇于地去接受挑战。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是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核心路径。当今变化日新月异,体育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体育教育的从业者,更加需要秉持着教育家们的那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体育教育专业水平,培养有卓越体育运动技能且也勇于挑战的人才。
传承教育家精神,为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要践行这一理念,需要采取有效路径,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核心角色,既彰显体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又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新生态。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模范示范作用。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如同星火,既能照亮个体成长之路,更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洪流。在体育教育领域,当教师看到同事在训练场上耐心指导的身影、在课堂中的创新尝试,他们真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不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体现在每次示范、每句鼓励中的职业坚守。这种可触摸的榜样力量,自然能点燃更多教师心中的教育热情,吸引他们主动投身体育教育这项润心铸魂的事业。教育家精神的深化,本质上是在教师群体中培育三重品格:对体育教育的赤诚热爱、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求索、对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关怀。这种精神品格的凝聚,为体育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了持久动能。当这些精神特质转化为千万教师的日常实践,当每节体育课都成为传递勇气与智慧的舞台,体育教育必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格局。
以教育家精神为支撑,营造尊师重道的体育教师生态。要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为体育教师构建充满尊重与重视的健康生态,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滋养人才成长的沃土。这需要从认知重塑、价值彰显、人才吸引三个层面协同发力:首先要让社会大众看到体育老师如何为青少年铸就健康体魄,如何以体育精神培育完整人格,这种职业价值的深度传播,自然会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向往的选择。具体可从三方面发力:用镜头记录体育老师带伤示范的坚守,用纪录片讲述他们改变学生人生的故事;设立国家级体育教育功勋奖,让优秀教师走上颁奖台接受全民致敬;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体育老师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职业尊严。当这些举措形成合力,不仅能彰显功勋教师的价值,更能唤醒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自豪感。当体育老师看到同事的坚持获得社会认可,看到创新教学产生实际效果,他们自然会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随着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升,更多高素质人才将带着教育理想投身体育教育。这种良性循环,终将催生出既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对话世界的现代化体育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在体育的浸润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身体力行参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在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实践的指引,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打磨与提升。这一精神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看重其对教育本质的深刻领悟与情感付出。体育教师作为育人工作的先锋,应成为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兼备的典范。课堂上的每一次示范,都是提升技能的契机;师生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锤炼教育智慧的契机。科学设计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亲身示范传递体育精神,这些教学实践既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培育教育情怀的土壤。教育情怀的滋养使教师超越技术层面的传授,转而关注生命成长的完整性。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用宽容的胸怀包容差异,体育教育中蕴含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等价值理念便自然浸润学生心田。这种情感传递形成的育人磁场,远比单纯的技术教学更具持久影响力。实现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构建“技能-情怀”双螺旋成长模型:以匠心打磨教学技艺,用仁心滋养教育情怀。当专业示范与人格魅力交相辉映,当运动技能与精神培育同频共振,体育教师方能真正成为教育理想的追光者,照亮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之路。
体育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滋养。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既要做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更要做教育情怀的践行者。我们要以匠心守初心,将每节体育课都打造为育人课堂,用汗水浇灌成长,以坚持诠释担当。当教育者的热情与科学训练相融合,当校园操场成为梦想启航的地方,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必将愈发坚实。这需要我们持续探索、不懈耕耘,让教育家精神在体育事业中代代相传,让青少年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与成长,为民族复兴注入蓬勃力量。
作者:林晗,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
来源: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