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那英“山竹型人格”,敢做自己+懂感恩,活更幸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4:52 1

摘要:以前大家觉得她就是直率,看完节目才发现,她这人像山竹,外表看着大大咧咧挺硬朗,内里却软乎乎的特细腻。

2025年9月23日《花儿与少年7》一播,那英直接圈粉无数。

以前大家觉得她就是直率,看完节目才发现,她这人像山竹,外表看着大大咧咧挺硬朗,内里却软乎乎的特细腻。

今天就聊聊这“山竹型人格”,看看它好在哪,咱们普通人咋学。

那英在节目里的表现,把“山竹型人格”的样子明明白白摆出来了。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别人劝她歇着,她偏说“我还行,我想和你们玩”,床位不够,有人把床让给她,她也不扭捏,直接说“虽然不好意思,但心里特别美”。

说实话,现在好多人社交都爱装,要么硬撑着迎合别人,要么明明想要还嘴硬,那英这样不藏着掖着,反而让人觉得踏实。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叫“主体性”,简单讲就是做事先跟着自己的感受走,不被别人的期待绑住。

这种特质会让人显得特别真,不用猜来猜去。

很显然,跟这样的人相处省劲儿,不用怕说错话,也不用琢磨对方是不是在“演”。

除了真实,那英还特懂感恩。

后辈关心她身体,她不掩饰不舒服,还伸手摸了摸人家的头。

老实讲,感谢真不一定非得说“谢谢”,这种小动作比一句话还暖。

对方能清楚感觉到,自己的关心没白费,俩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就近了。

积极心理学里说这就是“感恩”,不只是嘴上客气,是打心底里接住别人的好,再用行动给个回应。

在机场的时候,队友行李超重,那英没端着长辈架子,主动上去分担。

这种体贴在心理学里叫“宜人性”,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跟人相处时带着善意。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走到哪都受欢迎,毕竟谁不喜欢能替自己考虑的人呢?有职场调研说,宜人性高的人所在的团队,离职的人都少些,因为大家信得过彼此,干活也顺心。

还有一点特难得,那英对年轻人的事儿特包容。

晚辈忙着忘了吃饭,她不念叨,直接塞根香蕉,队友把手机掉水里,她递颗糖让人家别慌,有人跟小动物说话,她还帮着附和。

本来以为年纪大的人容易固执,那英倒好,一点不排斥新鲜事,也不随便否定别人。

心理学里这叫“开放性”,就是愿意接受不一样的人和事。

这年头,能做到不随便说教的长辈,真的太少见了。

这人格好在哪

为啥现在大家都喜欢“山竹型人格”?看看身边人就知道,好多人都在“社交内耗”。

聚餐时明明不能吃辣,还说“都行”,明明累得想躺平,还硬撑着去应酬。

搞不清这么折腾图啥,最后自己累得够呛,关系也没处好。

那英的“山竹型人格”正好能破这局,她的“外刚”是不委屈自己,该说的想法说出来,不用憋着,“内柔”是不亏待别人,懂得体贴和包容。

如此看来,这样的人既不会因为迎合别人丢了自己,也不会因为太自我得罪人,社交起来轻松又舒服。

某社交平台今年做的调查里,大家最待见的人际特质就是真实、体贴、包容,跟“山竹型人格”刚好对上。

这四种特质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敢做自己是底子,要是连自己的感受都不重视,怎么可能真心感谢别人的好?

要是连自己都接纳不了,又怎么会包容别人的不一样?反过来,你愿意照顾别人,别人就会信任你,你也就更敢把真实的自己露出来。

这就像个循环,越真实越受欢迎,越受欢迎越敢真实。

职场里这样的领导也特别吃香,既把工作要求说清楚,又关心员工累不累,团队自然有凝聚力。

哈佛大学之前做过研究,说坚持做自己的人,过半年幸福感会提升不少,积极心理学杂志也有文章说,每周写一次感谢信,仨月下来,跟人吵架的次数都会少些。

那英在节目里那些圈粉的瞬间,其实都是这些道理的实际体现。

这说明“山竹型人格”不是天生的,咱们普通人也能学。

咋养成这人格

想养成“山竹型人格”,不用一下子做到完美,从小事开始就行。

先试着多关注自己的感受,每天花几分钟想想“我现在想干啥”“我喜欢什么”,哪怕只是“有点困想喝杯咖啡”“不想逛街想在家待着”,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也行。

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跟着别人的想法走,也能说清自己想要啥了。

跟朋友相处的时候,别总说“都行”“听你的”。

本来想客气点,后来发现这样反而显得生分。

不如直接说“我想吃日料”“周末想短途游”,说完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尊重了别人,不是任性,是真诚。

感恩也能练出来,每周日晚上,花点时间写三件值得感谢的事,别写得太笼统,要写具体的。

比如“室友帮我收了阳台的衣服,没被雨淋到,特别贴心”,还要想想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啥感觉。

要是有没好好感谢过的人,比如高中老师、邻居阿姨,发个短信跟人家说说心里话,讲讲他们当年帮过你的具体事儿。

要是能当面说,效果就更好了,你会发现,这种真诚的感谢能让彼此都特别暖。

想保持开放的心态,也不用干啥大事。

周末别总去常去的饭馆,换家没吃过的,下班别总走一条路,绕个道看看新风景,读本书也别总盯着自己熟悉的领域,试试没接触过的类型。

年轻人可以学学陶艺,中年人试试剪短视频,老年人学学线上挂号。

刚开始可能觉得别扭,但慢慢就会发现,新鲜事能让生活变有趣,也能让自己不那么固执。

毫无疑问,“山竹型人格”的核心就是既尊重自己,又善待别人。

它能让你活得踏实,也能让你跟人相处得舒服。

不用急着一下子都做到,从记自己的感受、写感恩日记这些小事起步,慢慢就会有变化。

要是更多人都能有这样的人格,以后大家社交就不用那么累了,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能更简单、更温暖。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