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王”这回悬了!绝味被ST炸锅,猫腻藏不住,鸭脖彻底不香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4:55 1

摘要:不是常见的 “虚增收入” 粉饰业绩,而是 “少计收入” 隐瞒利润。根据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少计营收比例在1.64%到5.48%之间,最终被处以 400 万元罚款。

“中国鸭王”的“反向造假”

靠着一根鸭脖做到年销超60亿,门店数量巅峰时突破1.5万家,被网友戏称为“中国鸭王”

但在9月20日,绝味食品公告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股票将于9月23日起实施 ST(其他风险警示)。

成为卤味行业首个因 “少报收入” 戴帽的上市公司。

从 “卤味一哥” 到 ST 股,绝味的坠落速度令人咋舌。“鸭王” 的危机,仅仅是财务造假那么简单吗?

绝味被ST的原因,颠覆了很多人对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认知!

不是常见的 “虚增收入” 粉饰业绩,而是 “少计收入” 隐瞒利润。根据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少计营收比例在1.64%到5.48%之间,最终被处以 400 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高管合计被罚450万元,总处罚金额达850 万元。

“少计收入”与 “虚增收入”本质上都是财务造假,均触碰了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红线。

在2023年,某连锁餐饮企业就因少计加盟管理费收入被罚款300万元,可见监管对 “隐性收入” 的核查早已收紧。

而绝味作为上市这么久的老牌子,这种反常操作更加暴露了加盟模式的 “潜规则”:对于卤味品牌而言,加盟门店的装修费往往比加盟费更赚钱。

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品牌方指定装修公司或材料供应商,报价比市场价高出20%-30%,差价部分成为品牌的“隐性利润”。

就像周黑鸭加盟政策中明确要求加盟商从合作供应商采购装修材料,溢价率约15%。煌上煌也有类似规定装修费溢价可达25%。

绝味之所以隐瞒这部分收入,外界猜测是为了“平滑业绩”,避免前期增速过高导致后续增长压力,还有可能是装修款通过加盟商委员会账户流转,存在一定的利益输送。

不过目前具体原因尚未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少报收入” 只是绝味危机的冰山一角。

但真正让投资者恐慌的是这家企业近年一泻千里的业绩 !曾经年赚 8 亿的 “盈利王者”,如今连利润基本盘都守不住了。

绝味食品的业绩报表下滑曲线可谓是触目惊心。

2011 年至2019年它曾是卤味行业的 “增长神话”,营收从13.25 亿元飙升至51.72亿元,年复合增速 18.56%。

归母净利润从0.39亿元暴涨至 8.01 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 45.9%。但2020年后,这份风光彻底消失。

2024年绝味营收同比下滑 3.84%至62.57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4.04% 至2.27 亿元,创下上市以来的利润新低。

2025 年上半年情况进一步恶化,营收 28.2 亿元同比减少15.57%,净利润1.75 亿元同比减少 40.71%。

核心品类 “鲜货类产品” 营收同比下滑超 19%,其中鸭货、鸡货等主力产品收入暴跌20.8%,蔬菜、畜类产品也全线下滑。

业绩崩塌也直接影响到了股市,截至2025年9月22日,股价仅剩 15.25 元/ 股,较高点跌去 85%,相当于 “脚踝斩”。

更惨的是5.3万股民,据测算若从高点持有至今,平均每位股东亏损超50万元。而机构也在加速撤离,2025 年二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3家基金退出,机构持股比例从 12% 降至 8%。

为何绝味的业绩会跌得这么狠?

其实放在行业大背景下看,卤味赛道整体增速正在放缓。《2025 年中国卤味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增速仅4.2%远低于2021年的12.3%。

消费降级下消费者更倾向于 “性价比” 选择,高价卤味需求收缩。

即便如此竞品表现也比绝味好!2025 年上半年周黑鸭营收18.5亿元,同比仅降 8.2%;煌上煌归母净利润降幅也控制在 25% 以内。

业绩和股价双杀的同时,绝味的门店版图也在 “缩水”!从 2024 年 6 月的 14969 家,锐减至 2025 年的 10725 家,一年多关闭 4244 家店。

绝味的崛起离不开 “加盟扩张” 。从2014年开始,它就以每年超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扩张,即便疫情期间也没停下脚步。

2022 年净增1362家,2023年净增874 家,巅峰时门店数量是周黑鸭的4倍。天风证券甚至曾乐观预估,绝味未来能开到 38000 家店。

为了吸引加盟商绝味还推出了 “小标店” 模式!最低投资额仅6万元,远低于煌上煌10 万元、周黑鸭12 万元的加盟门槛。

低门槛确实让加盟店快速铺开,但其 99% 的门店都是加盟店的结构,也埋下了巨大隐患!

管理松散、品控难以统一,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成了绝味挥之不去的 “噩梦”。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2025 年1月到8月关于绝味的投诉达 213 条,同比增加 30%,投诉内容集中在 “食品变质”“吃出头发、蟑螂”“售后推诿”。

相比之下周黑鸭同期投诉仅87 条,煌上煌102 条。显然,疯狂扩张带来的不仅是门店数量,还有失控的品控 !

加盟店只追求短期利润,品牌长期积累的口碑就会被一点点消耗。

为了扭转颓势绝味近两年尝试了不少办法。在品牌营销上2025 年上半年它花了 9231 万元用于广告宣传。

不仅冠名了综艺《美食奇遇记》,还在抖音、快手开启直播带货,上半年线上营收达 4.2 亿元,同比增长 25%。但可惜的是,线上营收仅占总营收的 15%,难以拉动整体业绩。

产品创新上绝味也在求变:2024 年推出新 IP “小火鸭”,主打卤味零食,全年销量 1.2 亿元。

但近年来,主打 “低脂、健康” 的卤味品牌 “轻卤日记” 异军突起,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 5 亿元,门店超 500 家。

“卤小仙” 则以 “现卤现卖” 为卖点,在一线城市快速扩张。

这些新品牌精准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而绝味仍依赖传统高油高盐的卤味产品,产品结构升级缓慢。

虽然 “鸭王” 眼下陷入困境,但卤味行业并非没有机会 !

有专家预测,2025 年行业规模将达4200亿元,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对于绝味而言,当务之急是摘掉 ST 帽子,重建信任,收紧加盟管理,严控食品安全,毕竟 “民以食为天”,口碑才是卤味品牌的生命线。

若能痛定思痛,聚焦核心业务,结合健康消费趋势优化产品,“鸭王” 未必没有翻身的可能。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