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侵华日军变成抗日烈士,是中国政府追认的唯一日本籍抗日烈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4:42 1

摘要:在山东长清革命烈士陵园,一座刻有“宫川英男烈士之墓”的墓碑格外醒目。而且每年清明节,抗日英雄、原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敌工队副队长李洛夫都会带着子女去给宫川英男扫墓。

在山东长清革命烈士陵园,一座刻有“宫川英男烈士之墓”的墓碑格外醒目。而且每年清明节,抗日英雄、原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敌工队副队长李洛夫都会带着子女去给宫川英男扫墓。

宫川英男是2014年中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的日本籍抗日烈士。

从手持刺刀的侵华日军到为中国抗战事业捐躯的反战士兵,宫川英男的人生蜕变,见证了正义与良知的觉醒力量。

1918年,宫川英男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的一个贫寒家庭 ,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初中尚未毕业,他便不得不辍学,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劳工,艰难地维持生计。

当时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效忠天皇”的狂热宣传充斥着每一个角落。1939年,21岁的宫川英男在这种极端思想的洗脑下,怀揣着懵懂与盲从,应征入伍,成为了日本侵略机器中的一员。

次年,宫川英男随32师团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参与到对中国山东地区的侵略行动中。初到中国,他深受军国主义的毒害,将侵略行为视为“荣誉”,盲目地执行着上级的命令,对战争的本质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毫无认知。

1941年7月,在双乳山战役中,宫川英男所在的部队遭到了八路军的沉重打击,他本人也沦为八路军俘虏。

被俘后的宫川英男满心都是恐惧与绝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日军灌输的“八路军虐待俘虏”的恐怖画面,求生的欲望瞬间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他多次尝试自杀,试图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未知的痛苦,践行对天皇的“忠诚”。

然而,现实却与宫川英男的想象截然不同。八路军以人道主义为原则,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伤病员优先得到治疗,战俘与战士同等待遇,八路军还时常送来温暖的问候和生活物资。

这些善意的举动,逐渐驱散了宫川英男心中的恐惧,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开始反思,这与日军宣扬的“残酷无情”的八路军形象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让宫川英男心寒的是,当他得知自己被日军列为“阵亡者”,被曾经效忠的国家彻底抛弃时,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

这时候宫川英男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所谓的“荣誉”和“忠诚”,不过是一场虚幻的闹剧。这一刻,他如梦初醒,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心中的天平开始向正义倾斜。

此后,宫川英男主动要求学习共产主义理论,与八路军战士深入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他逐渐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对中国人民的遭遇深感同情,也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懊悔不已。

1942 年,宫川英男毅然加入了日本共产党领导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成为了日共的一名反战战士。

次年,宫川英男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侵略者到正义守护者的华丽转身,决心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贡献力量,洗刷曾经的罪恶。

1943年,宫川英男调任长清县“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 ,他凭借着对日军的深入了解,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战斗,那就是心理战。

宫川英男深知日军内部等级森严,军官对士兵的压迫极为残酷,士兵们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和战斗压力,还要忍受军官的克扣军饷和肆意打骂。同时,远离家乡的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迷茫。

针对这些痛点,宫川英男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作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宣传品。他精心编写的《士兵之友》等宣传册,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接刺向日军的内心。

这些宣传册以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揭露了日军内部的黑暗与腐败,如军官克扣军饷的丑恶行径,新兵遭受老兵虐待的悲惨遭遇,让日军士兵们看到了战争背后的残酷真相。

同时,宫川英男还在宣传册中呼吁士兵们停止为天皇的野心送死,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对和平的渴望。

每逢日本的传统节日,宫川英男都会精心制作“慰问袋” ,里面装着家书模板、肥皂等生活用品。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蕴含着深深的关怀和温暖。他还在慰问袋上附上充满温情的标语,如 “母亲在樱花树下等你”、“家里老少盼望你回去” 。

这些话语,如同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日军士兵们的心间,勾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让他们在冰冷的战争中感受到了一丝人性的温暖,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敌军的士气。

宫川英男的宣传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物品,他还经常深入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军士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距离日军碉堡仅百米的区域,宫川英男常常乔装成普通的商贩,巧妙地躲避日军的巡逻,然后大声向碉堡内的日军喊话。

宫川英男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都是被天皇欺骗的穷人!家里的田地荒芜,妻子在哭泣!这场战争没有意义,不要再为天皇的野心卖命了!”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日军士兵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有一次宫川英男和战友们在执行宣传任务时,突然遭遇了日军的突袭。敌人的兵力众多,形势万分危急,战友们纷纷劝他赶紧撤离,以保安全。

但宫川英男却坚决地摇了摇头,他看着手中还未分发完的传单,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我懂他们的语言,我的声音能让更多人放下枪。我必须完成任务!” 他不顾危险,继续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将传单一张张地分发出去,直到最后一刻。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的宣传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直接导致了多名日军士兵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对战争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济南万德车站伍长阪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阪田在收到宫川英男的宣传品后,被里面的内容深深触动。他不仅没有按照上级的要求上缴宣传品,反而经常偷偷地拿出来,与其他士兵分享。他的行为引起了日军上级的注意,最终被关禁闭。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阪田的想法,在1944年樱花节那天,他毅然决然地从禁闭室里逃了出来,带着反战同盟的宣传品,主动向八路军投降。他的这一行动,不仅让日军大为震惊,也为其他日军士兵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

由于宫川英男的强大反战思想宣传,这让驻山东日军司令部极为恼火,日军司令部甚至开出了相当于一架战斗机的钱悬赏抓捕宫川英男。

在长清县开展抗日工作期间,宫川英男也与李洛夫结为好友。1945年6月9日,宫川英男与李洛夫在万德西官庄执行任务时,因叛徒的出卖,陷入了日军重兵包围的绝境之中。

宫川英男知道他和李洛夫手里的情报一旦落入敌手,将会给抗日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于是,他迅速做出决定,与李洛夫一起,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小心翼翼地聚拢在一起点燃烧毁。

随即为了增加突围的机会,宫川英男果断地与李洛夫分头行动,并决定主动吸日军引火力掩护李洛夫撤退。最后他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穿梭在村落之间,寻找着突围的机会。

然而,敌人的包围圈如同铁桶一般,密不透风。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周旋后,宫川英男不得不暂时躲进了一个麦秸垛中,试图寻找时机再次突围。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群日军士兵朝着麦秸垛的方向走来,宫川英男躲在麦秸垛中,大气都不敢出,手中紧紧握着枪,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然而,更让他担心的是,附近的群众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藏身之处而受到牵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宫川英男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猛地从麦秸垛中冲了出来,他用日语对着日军士兵大声呼喊:“停止这场不义之战!”

同时,宫川英男扣动扳机,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日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纷纷寻找掩体,向宫川英男还击。

很快宫川英男身上也多处中弹,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一边继续战斗,一边用日语大声呼喊:“日本士兵们,停止这场战争!你们的家人在等你们回家!”

最终,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宫川英男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之中。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最后时刻,宫川英男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27岁。

宫川英男的牺牲让当地抗日队伍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当日军决定带走宫川英男的遗体以示警醒其他日军时,李洛夫就决定一定要将宫川英男的遗体抢回来,让他入土为安。

于是,李洛夫当夜顶着大雨带领着抗日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将宫川英男的遗体抢了回来。后来八路军冀鲁豫边区为宫川英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大峰山烈士陵园,1983年时,长清县人民政府又将宫川英男的遗骸移葬到长清县革命烈士陵园。

此后的60多年里,李洛夫始终没有忘记宫川英男。每年的清明节,无论风雨多大,路途多远,李洛夫都会带着子女来到宫川英男的墓前,为他扫墓、献花。李洛夫还会坐在墓前,和宫川英男讲述着这些年的变化,仿佛他从未离开过。

李洛夫生前最大的遗愿就是能帮助宫川英男找到在日本亲人,亲手送宫川英男的遗骸归葬日本老家梨山县。如果找不到宫川英男的家人,那么他就想在死后与宫川英男合葬在一起,他想在九泉之下常伴宫川英男,不能让宫川英男在异国他乡的地下寂寞。

2002年,抗日英雄李洛夫去世,临终前,他紧紧握着女儿孙雁鸣的手,他叮嘱女儿:“一定要把我的一部分骨灰葬在宫川墓旁,替我给宫川扫墓,找到他的亲人,有机会就带他的骨灰回日本家。” 他的遗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战友的深情厚谊。

李洛夫的女儿孙雁鸣深知父亲与宫川英男之间的深厚情谊,她含着泪,重重地点了点头,承诺一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此后,她踏上了漫长的替宫川英男寻亲之路,四处打听宫川英男亲人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时,在多方的努力下,宫川英男的亲姐姐终于在日本被找到,原来1941年时,日本军方对宫川英男的家人宣称他在中国战场上战死了,所以宫川英男的家人并不知道他被八路军俘虏并成了日本反战同盟人士。

2009年,4月份,孙雁鸣亲手携带宫川英男部分骨灰(另一部分将永远埋在长清县烈士陵园)归葬日本山梨县,2014年,李洛夫的一部分骨灰入葬在宫川英男墓旁,实现了他要常伴宫川英男于九泉之下的遗愿。

在宫川英男的墓碑背面,刻着四个醒目的中文大字:和平永在。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宫川英男一生的最好诠释,也是中日两国反战人士共同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

2014年,宫川英男的名字被庄重地镌刻在首批抗日英烈名录之上,他成为了这份荣耀榜单中唯一的日本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英勇事迹的高度赞誉,更是对国际主义精神的一次深刻礼赞。他用自己的生命,跨越了国界的限制,书写了一段关于正义与良知的不朽传奇。

宫川英男曾在日记中写过:“我曾是侵略的工具,但现在要成为熄灭战火的灯。”

最后宫川英男也确实成了熄灭战火的灯,他用27岁的生命,在中日历史的扉页写下:真正的英雄,是敢于背叛不义的祖国,为正义与良知而战。

宫川英男这位特殊的“日本八路”,终将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共同铭记的反战丰碑。

来源:小岛知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