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椰风海韵中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也是小编自2018年后时隔7年再到环岛赛的现场。虽然赛事较疫情前的比赛缩减为5个赛段,同时也取消了山顶冲刺这样一战定江山的皇后赛段。但是每天赛事的剧情都非常丰富,比如皇后(陵水-报亭)赛段最后下坡突
第十六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椰风海韵中落下帷幕。本届赛事也是小编自2018年后时隔7年再到环岛赛的现场。虽然赛事较疫情前的比赛缩减为5个赛段,同时也取消了山顶冲刺这样一战定江山的皇后赛段。但是每天赛事的剧情都非常丰富,比如皇后(陵水-报亭)赛段最后下坡突围取胜;又比如沃尔肯博格-公园酒店车队的尼尔斯·辛舍克敢斗奖三连冠以及对圆点衫的收割;还有今年即将年满49岁的老将、环岛赛前总冠军奥斯卡·塞维利亚对于骑行的执着,都为本届环岛赛编写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
但相对于比赛本身以外,场内外其他因素也很有看点或者值得大家思考。
环岛赛,国内品牌的斗秀场?
今年环岛赛场,国内品牌在赛场的“竞争”掀起不少话题。在今年开始,国内自行车品牌又掀起了赞助车队的热潮,当中营销最给力的肯定是喜德盛赞助的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实现了中国人入主世巡赛车队的梦想;而瑞豹则以量取胜,今年赞助多支职业、业余车队,其中今年环岛赛的参赛队伍中就有5支车队使用瑞豹车队的自行车,包括中国华兴MENTECH洲际队、桓盛- VONOA-泰山体育洲际队、五指山- SCOM- MVMT洲际队、思优泰-梵蒂尼车队、圣乔治洲际队。除此以外,还有快客QUICK、TAVELO、LYKOS、凤凰(FINX)以及攻也赞助车队前来参战。
本次环岛赛最抢眼的莫过于喜德盛和瑞豹。喜德盛和瑞豹在本次比赛中各赢下两个赛段的冠军,作为环岛赛的冠名赞助商,喜德盛先先拔头筹,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先拿下第一个赛段冠军;而瑞豹则随后发力,由思优泰-梵蒂尼车队连赢两个赛段,并带走黄衫,其中在第二个赛段的时候,瑞豹还包揽前三;喜德盛则第四赛段扳回一城。由于最后一个赛段由骑行TREK的李宁之星洲际队获得,因此双方也之间的战局打成2比2。另外,TAVELO在本次比赛也有很好曝光,作为沃尔肯博格-公园酒店车队的整车赞助商,尼尔斯·辛舍克从第一个赛段开始,连续三个赛段突围并获得敢斗奖,以及又在爬坡积分榜登顶获得圆点衫。
环岛赛的“品牌之争”:最终喜德盛与瑞豹战成2比2
尼尔斯·辛舍克连夺三个赛段的敢斗奖创造历史,也是绝佳的营销。
虽然全球下行,不少品牌不得不丰富其产品线,尤其是中低端的产品。但国内品牌也看到另外一个出路——“高端平替”。其中通过顶级赛事的竞争以及所产生的话题,让国内外的用户可以看到国内品牌也有能力生产出具备高端品质的公路车。对于这样高投入的赞助,这是在品牌提升关键阶段必须做的事情。
在环岛赛上,除了整车品牌以外,还有一些国内的零配件,比如链条、曲柄、变速套件、轮组等也出现这些顶级赛场上,通过这些赛事的背书和故事,也为这些品牌与专业骑行用户之间打开沟通话语的空间。
中国车手无缘蝉联亚洲最佳车手
环岛赛作为国内顶级的职业自行车赛,自然也是国内车手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国内媒体捕捉的焦点。在过去,中国一些标杆性的自行车手也是在环岛赛开始崭露头角,进而发光。比如王美银和吕先景都在职业生涯早期在环岛赛取得过总成绩前五的成绩,除此以外,他们跟前国家冠军马光通还拿过环岛赛的爬坡王圆点衫。而在最佳亚洲车手蓝衫方面,中国车手也是曾六次获得,包括最近四届。
或许因为今年是全运年的关系,虽然今年环岛赛中国车队多达八支,但是参赛人数仅为21人,基本跟往届持平。车队中只有巴迪瑞蓝图洲际队以全华班参赛,其他车队的比例为1-3名(每支车队7人参赛)。其中,最大的焦点是今年刚加盟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的苏浩钰。不过,作为世巡车队的新生,苏浩钰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在车队中主要担当副将作用,负责领骑大集团的作用。
在本届比赛中,中国车手最好成绩的是高永兵(凤凰菲尼仕-SCOM-恒翔洲际队),排在第42位,在最佳亚洲车手排在第五位,无缘把象征最佳亚洲车手的蓝衫留在中国。一届环岛赛的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车手成绩的起伏也是很正常。但值得思考的是,下一个中国标杆车手究竟会在哪里,或者说职业化对于中国的骑行圈而言有没有未来?
过去,中国体育圈提到比较多的一件事是饭圈文化侵袭,一些项目的门票甚至炒得比一些一线明星演唱会的门票还要贵。但是中国自行车圈并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因为中国自行车圈似乎从来没有体育明星,有的只有网红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兴旺的时候,跟自行车运动竞技没有产生什么直接联动。过去自行车的火热销售更多是户外生活方式在国内的普及和带动,并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发酵。
当然竞技只是骑行产业的一部分,但没有本土英雄的赛事,再精彩的风景也难称经典。对于赛事而言,赛事和车手本身的故事是最简单的宣传方式。有竞争力和话题度的车手,加上激烈的赛事过程,无论赛事直播,媒体关注度,以及社交媒体话题讨论度也会水涨船高。如果缺失这一板块,职业赛事即使花了更多资金筹办赛事,但它的市场价值可能还不如一场有影响力的业余比赛/活动。
环岛赛能打造出下一个格兰芬多吗?
本届环岛赛,在保持职业赛高水准的同时,首次推出“2025海南自行车挑战赛”,以此打造全民参与的骑行盛宴。活动吸引超1200人次参与,骑友们不仅体验到了全封闭职业赛道和国际级赛事保障,更在四大高燃赛段串联的山海秘境中,获得了非凡的骑行乐趣。
"职业+业余”融合模式并非国内首次实行,但能共享职业赛赛道,在职业赛出发后进行,这样的体验在国内此前也并不多。在疫情之前,国内业余赛事也算是百花齐放,有着超过十年历史的老牌业余赛事也有不少。但随着自行车产业的不稳定发展以及投入,以及政府支持减少,这些历史赛事要不消失,要不规模越来越少。在跟同行沟通时,大家也认为比较有影响力的赛事仅剩下云南格兰芬多以及环千岛湖自行车赛。
相比较国内的跑步类赛事越来越多,办赛也越来越卷相比,中国业余赛事/骑行活动好像有所退步。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此前提到品牌投入不稳定以及政府支持减少以外,还有自行车圈层比较年轻,持续消费能力较弱。最突出的一点是参赛报名费,大多数的赛事报名费还不如一场小规模马拉松的费用。自行车运动在中国发展多年,10年前年轻的自行车用户也来到中年,但他们很多人已经不追逐这些业余骑行赛事/活动。这其中是否证明,目前国内大多数自行车活动的产品吸引不了这类人群呢?
环岛赛推出了“2025海南自行车挑战赛”,首先赛道上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标杆赛事的水平。那么如果它要发展成为像云南格兰芬多、环千岛湖这样的「必骑」赛事活动,它需要做到什么?那可能要拼体验、拼氛围、拼荣誉感。除了学习国内外标杆性业余赛事以外,其实像现在一些马拉松赛事、越野跑赛事都值得自行车赛事参考,而且这些都为户外赛事活动,用户群体还能互相转化。
在过去,从9月开始便进入中国的职业公路车赛季,一直持续到12月。但现今依然坚持一年一届的赛事并没有多少。或许我们也曾梦想中国有自己的环法,也曾想象中国车手能有一天可以站稳国际顶级的赛场。但其实这真的很难,这不仅是我们付出的问题,还在于全球自行车运动的格局问题。因此,如果能做到一个迎合自己国内市场的职业赛事,可以给本土赞助商、车队、产品展示的舞台,自己的车手也能在这样舞台去成长,酝酿出颇具有实力又自带流量的车坛明星,这也很成功。
还记得2018年采访环岛赛时,当时领导说赛事的目标是一年一届。当时小编觉得这个目标是不是有点低,但经历疫情,赛事停办了4年,才发现这个目标也很难。但无论怎样,环岛赛回来了,也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它的元气也逐渐恢复,但愿它的前景也如今年的口号一样:跨越山海,见证未来!
一切能变得越越来越好。
出处 : Biketo.com|美骑网
来源:美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