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山如黛,茶香满园。连日来,阳山县大崀镇茶坑村300亩高山茶园、杨梅镇大氹村500亩云雾茶基地均迎来春季采茶高峰期,茶农们穿梭于翠绿的茶树间,指尖翻飞,采撷春天的第一缕茶香,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这也意味着阳山县春茶采摘工作全面启动,全县万余亩春茶进入采
春山如黛,茶香满园。连日来,阳山县大崀镇茶坑村300亩高山茶园、杨梅镇大氹村500亩云雾茶基地均迎来春季采茶高峰期,茶农们穿梭于翠绿的茶树间,指尖翻飞,采撷春天的第一缕茶香,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这也意味着阳山县春茶采摘工作全面启动,全县万余亩春茶进入采摘季。
大崀镇茶坑村高山茶园,茶农开采春茶。
近日,大崀镇茶坑村300亩高山茶园宣布正式进入采摘期。大崀镇茶坑村海拔约500米,紧邻茶坑水库,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加上昼夜温差大、常年午后云雾缭绕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当地承包土地种植茶叶的阳山县高湖茶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池富山介绍:“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这里种植的高山茶,产出的茶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加工后的茶叶还带有特殊的花香,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基地春茶正式进入采摘期,这里漫山的茶树愈发郁郁葱葱,一垄垄茶树顺着山势蜿蜒伸展。采茶工们头戴遮阳帽,身背竹篓,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一天能挣100多元,工作轻松,还能照顾家里,各方面都很好!”茶农丘大姐一边采茶一边笑着介绍,每年的茶叶采摘期可持续到当年10月份左右,这能够给当地茶农带来不错的劳动收入。
杨梅镇大氹村云雾茶基地迎来今春采茶黄金期。
在杨梅镇,该镇大氹村500亩云雾茶基地近期也迎来了今春的采茶黄金期。作为杨梅镇特色产业,大氹村云雾茶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成为杨梅镇的一张“绿色名片”,吸引着众多茶客与商家的目光。
大氹村云雾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于2021年被列阳山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益于当地高海拔、多云雾的自然条件,茶树常年沐浴在湿润清新的空气中,叶片肥厚、内含物质丰富。茶农们世代沿袭传统手工采制技艺,从采摘、摊晾到杀青、揉捻,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品质的执着。其技艺用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其炒法与杀青后揉捻的传统制茶技术截然不同。
目前,大氹村云雾茶基地种植面积约500亩,拥有鸿雁十二号、黄金芽、武夷水仙、金冠等优质茶树品种共计58.5万株。采茶季期间,村内几十名农户参与采摘,人均日增收超150元。
茶农采茶忙,茶经济发展红红火火。阳山各乡镇也根据自身实际,大力探索发展茶叶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延伸茶叶产业链、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让绿叶变“金叶”、茶树变身“摇钱树”。
大崀镇茶叶加工示范基地,工人们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
在大崀镇茶叶加工示范基地,现代化生产线上机器轰鸣。池富山介绍,这里配备了完整的茶叶初制和精制成套设备,从杀青、揉捻到干燥,每一步都严格把控,确保茶叶品质稳定。未来,公司还计划建设茶叶种植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为茶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研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公司将依托茶叶加工生产、种植基地和茶园,向茶园观光旅游、茶文化体验和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大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海斌表示,接下来,大崀镇计划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鼓励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同时,结合茶艺工艺体验、水库游览、徒步骑行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坑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网络销售和直播带货拓宽销路,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杨梅镇大氹村云雾茶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基地还计划推出茶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在基地里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进一步弘扬非遗文化。
春风十里茶飘香,叶展芽萌产业兴。近年来,阳山加快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茶产业强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阳山已拥有2家中型茶企、2家小型企业和14个茶农合作社,并建成3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15842亩,产量198吨。
来源:阳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