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饰演张飞后的演员困境与转型之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22:30 1

摘要:康凯,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起“张飞”,不少人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个虎背熊腰、怒目圆睁的形象。没错,他就是新版《三国》里张飞的扮演者。

康凯,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起“张飞”,不少人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一个虎背熊腰、怒目圆睁的形象。没错,他就是新版《三国》里张飞的扮演者。

有一次,康凯去火锅店吃饭,刚坐下,服务员就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哎,你是演张飞的吧?”,康凯笑着点点头。这样的场景,他经历过太多次了。

其实,康凯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这说明他演的张飞多少还是让人记住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观众记住的,似乎只是一个脸谱化的“猛张飞”,而不是康凯这个演员。

演员,最怕的就是被角色定型。一旦被贴上某个标签,想撕下来,可太难了。

康凯的演员路,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他从小就跟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爸就是武术教练,他耳濡目染,四五岁就开始扎马步,练拳脚。

那时候,康凯可不是个乖乖听话的孩子,特别淘气,一天到晚就知道上树掏鸟窝。他爸为了让他静下心来,就逼着他练武术。

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点天赋,自学螳螂拳,练得有模有样。后来,还被选进了武术队,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按理说,康凯应该走上专业武术运动员的道路。可他心里一直有个电影梦。看着银幕上那些飞檐走壁的武打明星,他羡慕极了。

于是,康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他之前没学过表演,也没接触过什么专业的电影知识。

不过,康凯有他的优势。他身手好,对电影也有自己的理解。面试的时候,他给老师们表演了一段武术,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他对电影动作设计的看法。

也许是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也许是他的武术功底确实不错,总之,康凯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了。

在学校里,康凯系统地学习了导演理论,还参与了一些电影的动作设计。他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毕业后,康凯开始接戏。他演过一些小角色,但一直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直到《新三国》剧组找到他,让他演张飞。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康凯兴奋极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意增重,让自己看起来更壮实。他还反复研究原著,揣摩张飞的性格特点。

剧播出后,康凯饰演的张飞,却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很多人觉得他演得太“莽”,只会瞪眼睛、扯嗓子,缺乏角色的层次感。还有人把他的台词剪辑成鬼畜视频,在网上流传。

康凯觉得很委屈。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观众就是不买账呢?

更让他郁闷的是,自从演了张飞之后,找他的角色,几乎都是同类型的。在新版《水浒传》里,他演李逵;在《楚汉传奇》里,他演樊哙。这些角色,都是些五大三粗、性格暴躁的莽汉。

康凯想转型,他不想一辈子都演这种角色。他也跟导演提过自己的想法,可导演总是说:“你演得挺好的,再来点张飞的狠劲!”

那几年,康凯过得很挣扎。他一方面想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演一些同质化的角色,维持生计。

为了提升自己的演技,康凯还去俄罗斯留学,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方法。他希望能通过学习,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

可是,回国后,他发现,情况并没有好转。导演们还是喜欢让他演“张飞”式的角色。

影评人周黎明曾经说过,类型化表演,其实就是标签化。观众对经典角色,已经有了固有的印象,演员很难突破。

演员黄渤也说过,有时候,不是演员不想变,而是市场不给你机会。

康凯也尝试过。在电视剧《镖门》里,他演了一个旗人武师额尔赫。这个角色,和张飞的形象截然不同。康凯也希望能通过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他的另一面。

可是,观众并不买账。有人评论说:“康凯演什么都像张飞,就算穿上旗装,也是个穿旗装的张飞!”

后来,康凯又在电影《林冲之风雪山神庙》里演了鲁智深。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还特意学习了禅杖的技法。

然而,观众还是不认可。他们觉得,康凯演的鲁智深,缺少鲁智深的洒脱和智慧,还是像个莽夫。

2019年,康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淡出大银幕,转到幕后。

他成立了自己的武术工作室,开始为电视剧提供动作设计。他还开设了一个表演培训班,专门教学生如何“去标签化”。

康凯说,他现在的目标,不是“如何让观众记住我”,而是“如何让角色真正立起来”。

他经常跟学生说,演员真正的挑战,就是在观众固有的认知当中,找到可以突破的缝隙。

从“张飞”到武术指导,康凯完成了自己的蜕变。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他从未放弃。

也许,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突破自我,比演好一个角色,更难。而康凯,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被贴上标签,也要努力撕掉它,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来源:副本Z-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