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我家对门总在过道堆放杂物,都影响出行了,可邻居间又不好闹僵……”4月18日,在裕安区平桥乡恒大社区恒锦党支部的“邻里话室”里,居民王女士皱着眉头向调解员倾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物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围坐一旁,耐心倾听、仔细记录,随即围绕如何与对门沟通、清理
“最近我家对门总在过道堆放杂物,都影响出行了,可邻居间又不好闹僵……”4月18日,在裕安区平桥乡恒大社区恒锦党支部的“邻里话室”里,居民王女士皱着眉头向调解员倾诉。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物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围坐一旁,耐心倾听、仔细记录,随即围绕如何与对门沟通、清理杂物展开协商。这一幕,正是“邻里话室”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这里,矛盾纠纷化作理解包容,陌生邻里成为温暖家人。
这座承载着居民期盼的调解室,诞生于现实的迫切需求。作为大型居住社区,恒大社区下辖4个地块6个小区,常住人口达6032户18563人。高密度的人口结构,衍生出房屋漏水、噪音扰民、停车位争夺等各种矛盾。面对这一现状,社区主动作为,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社区治理,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历时3个月筹备,于2024年9月创新打造“邻里话室”,探索出一条矛盾化解与文明培育并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走进“邻里话室”,原木色的桌椅摆放整齐,墙角绿植生机盎然,“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书法作品与“邻里公约”展板相映成趣,无声传递着“以和为贵”的理念。“这里不仅是调解室,更是社区文明的播种机。”恒大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守兵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希望居民有矛盾时,能在这里坐一坐、谈一谈,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据王守兵介绍,除了专职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由退休党员、老教师、热心居民构成的“和事佬”“楼栋调解员”等居民志愿者群体也同样亮眼。在社区生活了十余年的梁慧便是其中一员,谈及加入初衷,她眼角含笑:“我家两个孩子总问我为什么总往话室跑,我想以身作则,让他们知道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而且大家邻里和睦,见面都能笑着打招呼,这样的社区才叫温暖。”这些来自群众的调解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让调解更有温度。而高效的调解模式,则让“邻里话室”成为矛盾化解的“终点站”。社区搭建起“收集—响应—解决—反馈”全链条服务机制,居民可通过12345热线或现场反映诉求,遇到复杂纠纷,法律顾问、社区民警也会协同介入。自成立以来,“邻里话室”累计处理纠纷170余件,化解成功率达98%。“我们将‘六尺巷’典故制作成调解引导手册,在调解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居民在解决纠纷的同时,感受‘礼让’的传统美德。”王守兵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日常小摩擦,调解员往往通过情感沟通,引导居民换位思考,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邻里感情。另外,社区还建立志愿者文明积分兑换制度,鼓励居民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让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65岁的“楼栋调解员”李大爷说:“现在大家都愿意搭把手,社区氛围越来越好了。”
如今漫步恒大社区,文明新风吹拂每个角落:3座宠物公厕干净整洁,“文明养犬”提示牌随处可见;新增的非机动车充电桩和移动车棚让楼道告别“飞线充电”;邻里互助微信群里,“谁家有多余的菜?”“孩子临时没人接求帮忙”等求助信息,总能收获暖心回应……“邻里话室”以“和”文化为纽带,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治理,勾勒出“邻里相亲、文明相伴”的美好画卷,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的社区智慧。(记者 杨子)
来源:六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