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此的播放量,足以说明大众对李明书体的认可。之所以认可,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他写出来的字他人能认识;二是他明显长时间练过字,从点横撇捺间就可断定,他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三是他楷草隶篆都可以信手拈来,这一点,我们从他书写《百福图》的视频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书法这东西,说到底就是写字,本无所谓正宗体或江湖体之说。如今很奇怪,似乎只有那些进了书协圈子的人写的字才算得上正宗体,其他人无论怎样写,都成了江湖体。
2025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官方账号发布了13岁李明同学书写3米长卷《将进酒》的短视频,3小时内点赞破300万,最终播放量超亿次。
如此的播放量,足以说明大众对李明书体的认可。之所以认可,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他写出来的字他人能认识;二是他明显长时间练过字,从点横撇捺间就可断定,他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三是他楷草隶篆都可以信手拈来,这一点,我们从他书写《百福图》的视频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任何人,包括一些书法大家的书品,对其评价都会见仁见智,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意见。即便赏心悦目如田英章之正楷,指责者不是也说他的字属于印刷体吗?而印刷体又有何不好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明的书写视频一经流露,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就不安分了,对他的评价总体上就三个字——江湖体。既然沦落到江湖体的地步,那说明13岁的李明同学,在书法上恐怕再也没有任何进步的可能了!
我们不禁要问,李明的书法何以就成为了江湖体了呢?
在普通认知中,正宗体书法是在深入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审美和情感,形成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创新基于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而江湖体风格夸张怪异、华而不实,为吸引眼球追求新奇效果,脱离书法艺术本质和审美标准,因而就缺乏内在文化底蕴。
如果按此标准划分,江湖体自然不可与正宗体同日而语了,但问题是在书法史上,有哪些代表人物属于江湖体,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属于正宗体呢?请问,史上著名的颜欧柳赵及二王,他们的书法属于正宗体还是江湖体呢?
如果说他们的书法属于正宗体的话,那么,田楷师承欧楷,为何今天又被定义为印刷体了呢?
当书坛被部分所谓的中书协或省书协大佬们所垄断时,任何书法的评价权、话语权、定价权就完全被他们所拿捏,针插不入,水泼不进。
这种对书法体式的划分,充满了傲慢与偏见。江湖体书法未见得就完全脱离了传统,正宗体书法未见得不吸引眼球。真正的书家,都经过了由江湖体到正宗体的渐进式蜕变。
如果说曾翔、张瑞年等人的“丑书”曾经让整个书坛躁动不安的话,那么,李明的书体,同样搅动了书圈了一池春水!
我们无意于对一个13岁少年的书法过分拔高,但纵观他的书法作品,其气势磅礴、笔势连贯,力透纸背,刚劲有力,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从他书写的视频看,他的书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他书写的百福图书法和《将进酒》没有看字帖,也不看书稿,速度之快,行笔之稳令人叫绝!如今,像他这样的书写很少看到。特别是《百福图》中,100个“福”字无一重样,笔画饱满。可见,李明在书法写作上是有天赋的,即使是一些书法家也不能与他相比。
就是这样的一位13岁少年的书法,却遭遇了一些所谓书法界人士的辣评,他们认为李明的书法属于“江湖体”,在这一定义下,批评他在表演书法时的装扮过于刻意,主要的问题有四:其一,笔法失范,摒弃传统法则,起、收笔刻意顿挫,转折处滥用圭角;其二,结字混乱,或刻意挤压中宫、或盲目拉伸笔画,破坏重心平衡;其三,墨法滥用浓墨堆垛、枯笔拼贴、涨墨渗化;其四,借助非传统工具或载体制造视觉冲击,甚至在字形中添加图案、符号,将书法降格为文字涂鸦。
真不明白他们因何就可以迸出这么多对书法的评价标准或理论!什么中宫、什么枯笔、什么涨墨、什么结字,不知道当年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他们写字时是否真正掌握且运用了这套理论!
按着他们对李明同学的评价,我们可以对当今书家张旭光、蔡梦霞的书法作品各取一副,以供网民们参考评价:
这两位可是书法大家,身价相较于李明,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张旭光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曾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而蔡梦霞更是书法博士。他们的一副字,更是以天价计。
第一副为是张旭光的草书;第二副是蔡梦霞的楷书。
张旭光的字属正宗体抑或江湖体姑且不论,仅就这副作品而言,请问,一般的读书人能认得清其中每一个字的有几人呢?而蔡梦霞的这两个字,除了狰狞、可怖、蠢笨外,还有什么让人赏心悦目之处吗?再如果按专家们对李明的评价,那么,张、蔡二位的字,其中宫、枯笔、涨墨、结字等方面与李明的《将进酒》《百福图》相比,到底高明在何处呢?如果这两副字是李明所写,其评价又会如何呢?
诚然,李明的书法并非十全十美,我们无意于把他的字定义成高大上的东西,但也不必对他过多苛责,更不必为他贴上江湖体的标签。我们坚信,只要他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师承传统,创新求变,就一定会在书法领域拥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
来源:文清看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