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省有个政论脱口秀节目,叫《正经龙凤配》,其中有一位女主持,常以冷静的语调抛出问题:“两岸和平,谁来买单?”
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台湾省有个政论脱口秀节目,叫《正经龙凤配》,其中有一位女主持,常以冷静的语调抛出问题:“两岸和平,谁来买单?”
屏幕前的观众耳目一新:她不是绿营的喊打喊杀,也不是蓝营的老调重弹,而是用一串串进出口数据、两岸直航的航班数字,娓娓道来。
她叫陈凤馨,财经记者出身,1965年出生于高雄眷村,政大新闻系高材生。
陈凤馨
2022年,她在节目中拆解国务院台办白皮书,强调“武力红线针对台独,非台湾同胞”,让无数大陆网友心动:这不就是统派的理性代言人吗?
但在网上,“陈凤馨亲统”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盛赞她“比邱毅冷静,比黄智贤柔和”。
可谁曾想,这份“理性”,竟是一场精心编织的误会。
故事得从她的起点说起。
1987年,陈凤馨从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带着对财经报道的热情,踏进《民生报》财经组。
那个年代,台湾经济腾飞,她穿梭于企业高管与市场分析师间,笔下的股市分析、产业报告逻辑缜密,数据扎实,迅速崭露头角。
1989年,《联合报》看中她的才华,将她调入政治组,负责“行政院”与国民党动态。
面对陌生的政治圈,她每天清晨埋首政策文件,采访提纲写满笔记本,记者会上的犀利提问常让官员措手不及。
1999年921大地震,她深入灾区,报道感人肺腑,拿下多个新闻奖,奠定了行业地位。
2000年后,她跨界电视,加入东森新闻台《新闻龙凤配》,与唐湘龙搭档,主持风格沉稳却不失锋芒。
2025年,她在《财经起床号》中预测大陆降准政策,精准命中,收视率暴涨。
她还紧跟科技潮流,2022年开箱华为手机,赞其“国货之光”,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圈粉无数。
大陆观众被她的专业折服,蓝营支持者视她为“自己人”,她的“统派”光环愈发耀眼。
然而,光环背后,她从不正面谈统一,只提“融合”“和平发展”,留下一片耐人寻味的迷雾。
2023年9月27日,美国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年会,主题“谁在催生台海战争?”。
陈凤馨作为嘉宾,面对“台湾能否如香港回归”的提问,她斩钉截铁表态,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和她之前的做派完全不同。
很快,网上就掀起了舆论狂潮,关于她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网友开始扒他的黑料,翻出她2019年支持香港“高度自治”的旧录音,指责她“双标”“心口不一”。
黄智贤发文痛批她,暴露了“独台”的真面目,邱毅更直言,她对大陆一套,对台湾一套,为利益折腰。
大陆网友幡然醒悟:原来,她嘴里的“两岸一家”,是想从大陆拿经济好处,却留军队、外交。
这场风波揭开蓝营的深层裂痕。
陈凤馨的发言,不过是蓝营“缓统派”心态的缩影,表面亲和,实则拖延统一,就是为了迎合民意。
2023年春天,陈凤馨带团队赴高雄港,拍摄两岸经贸特辑。
镜头前,她站在堆积如山的菠萝旁叹息,这些本该运往大陆的水果,如今烂在码头。
她援引数据:2021年大陆暂停进口台湾菠萝,岛内农民损失超10亿新台币,痛批民进党“政治操弄害农”。
节目播出,蓝营叫好,绿营跳脚,大陆网友却又燃起希望:她不就是支持两岸合作的统派吗?
可细品她的言辞,处处是算计。
她呼吁“经济互通”,却从不提统一归属;她批民进党,却小心翼翼不触碰“台独”红线。
2025年5月,她在《少康战情室》分析民调:63%岛内民众不满赖清德两岸政策,她却将焦点转向“蓝营机会”,避谈统一前景。
后来网友挖出她2024年4月哽咽谈台美谈判,感慨的不是两岸一家,而是“台湾的艰难处境”。
她的平衡术,终究在“独台”底色前摔得粉碎。
风波两年后,陈凤馨的公众形象跌入低谷。
2025年7月,她在节目中称“大陆不打台湾,只因同胞之爱”,看似温情,却被批推卸统一责任。
9月,她分析美中关税调整,预测大陆经济“五项惊喜”,却绝口不提两岸融合路径。
网友嘲讽她与唐湘龙“鸡贼油滑”,节目流量断崖式下跌。
而陈凤馨的翻车,正是蓝营立场滑坡的警钟。
她的个人生活反倒成了意外亮点。
2025年5月,她在《谁来晚餐16》分享37年婚姻秘诀,每天说三遍“我爱你”,丈夫朱振球下厨相伴,温情画面冲淡争议。
可这温情,掩不住立场裂痕。
网友感叹:她的家温暖如春,立场却冷如冰。
陈凤馨的故事,是面镜子,映出蓝营的摇摆与伪装。
大陆从1979年便定下和平统一基调,2022年白皮书重申“最大诚意,必要手段”。
2025年,国台办推动福建与金门马祖民间交流,经济融合如火如荼。
面对蓝营的“独台”倾向,我们不抱幻想,稳扎稳打。
陈凤馨的假面已碎,提醒我们:辨清真伪,支持融合,方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归途。
统一,是历史使命,谁也挡不住。
来源:渣叔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