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暖阳洒向大地,吴起县各镇街迎来了又一年的春耕大忙时节。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农耕拖拉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乐章,为全年农业生产筑牢根基,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春日暖阳洒向大地,吴起县各镇街迎来了又一年的春耕大忙时节。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农耕拖拉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乐章,为全年农业生产筑牢根基,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长城镇小河畔村,科技已成为春耕的强大“助推器”。村民刘忠全驾驶着拖拉机进行深翻地作业,只见土地被整齐翻开,泛起层层波浪,他笑着说:“现在这机器效率可高了,一天能翻四五十亩地,而且深翻到30厘米,比往年加深10厘米,这样既抗旱又能抑制杂草生长。最近我得完成500余亩深翻作业呢。”
今年春季,吴起县大力实施“地力提升”项目,通过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肥以及土地深翻等一系列科学举措,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让土地更“肥沃”。小河畔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升介绍道:“深翻后的土地产量提升明显,每亩预计可多产200斤左右,按照这样的增产幅度,全村3000亩示范田年增收将超60万元。”科技为土地注入活力,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政策的有力支持,同样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铁边城镇李台子村,拖拉机牵引着覆膜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银白色的地膜迅速铺展在田地上,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村民高明兵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拖拉机,一边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太好了,2斤旧膜就能兑换1斤新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还有200元的补贴,咱种地更有干劲,也更有盼头了。”铁边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龙表示,“旧膜换新膜”政策深受村民欢迎,村上已顺利回收旧膜1万余公斤,换出新膜5000余公斤。村里今年预计能铺地膜玉米1000余亩,目前已完成700余亩的铺设工作,进度喜人。
一直以来,地膜玉米都是吴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长期使用地膜造成的残留问题,一度让土地“不堪重负”。为有效化解“白色污染”与农业增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吴起县创新推出“旧膜换新膜”政策,遵循“谁使用、谁捡拾,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同时,今年县财政专门列支2300万元,重点扶持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从资金上给予保障。
目前,吴起县已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地膜回收网络,建成2个县级处置站、11个乡镇兑换点和近百个村级临时网点。据吴起县农技中心段玉琪介绍,全县已回收旧膜1200余吨,有效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地的污染。“今年吴起县计划春播面积31.2万亩,将综合运用膜下渗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年底粮食的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段玉琪说。
来源:延安日报
来源:城市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