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岭热土上,一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理想,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从城市走向乡村,从课堂深入田间,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滚滚洪流。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西部计划实践育人功能,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引导青年志愿者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
在云岭热土上,一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理想,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从城市走向乡村,从课堂深入田间,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滚滚洪流。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西部计划实践育人功能,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引导青年志愿者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
红色研学铸信仰
青马工程淬炼青春底色
2023年,腾冲市7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身着红军服,踏上了扎西会议旧址的红色土地。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志愿者孟檵婷站在红军渡口,触摸着历史的“痕迹”在笔记本中写道:“重走长征路,方知信仰之重。站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到祖国需要处去’的意义。”
这次活动是云南省“青马工程西部计划专项”培训的重要一课。通过红色研学,志愿者们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了扎根边疆的决心。孟檵婷在培训后说:“红色文化浸润的不仅是思想,更是行动的指南针。”
像孟檵婷这样通过参加云南省青马工程培训筑牢思想堡垒、坚定理想信念的志愿者还有很多。近年来,云南省项目办通过“一部手机做志愿”线上学习平台、“钉钉”群组、岗前培训等方式,每年组织全省志愿者开展不少于3次集中学习,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省级课程14门以上。
2024年,我省进一步深化青马工程,将全国项目、地方项目志愿者统一纳入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全国项目办提供的“课程库”,推动志愿者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参加培训不仅锤炼了意志,更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志愿者宋正香在培训笔记中写道,回到岗位后,要将所学转化为行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组织村民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的誓言。
数据显示,我省党员志愿者占比已达46.1%,90%以上服务岗位覆盖乡镇及以下单位,服务期满留基层率超过30%。这些数字背后,是青马工程为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生动体现。
用脚步丈量理想
在西部计划中书写答卷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为什么还要回去?”面对亲友的质疑,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熊缘笑着回答:“因为走出大山,就是为了有能力回来。”
2023年夏天,当同学们纷纷奔向城市时,熊缘在志愿填报系统里坚定地勾选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的地是家乡泸水市称杆乡。两年来,她在组织青年活动、整理基层团建资料、接待来访群众、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等琐碎工作中,触摸到了基层治理最真实的脉搏。
防汛期间,熊缘连夜整理了全乡12个村(社区)的受灾数据,参与应急救援,帮助群众清理道路淤泥;暑期,她为留守儿童开设托管班。当孩子们用歪扭的字迹写下“谢谢小熊老师”时,她红了眼眶并在日记本中郑重写道:“所谓成长,不是成为多厉害的人,而是让需要你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多一分希望。”
熊缘的故事,正是云南省发挥西部计划实践育人功能的鲜活注脚。
为引导志愿者将报国之志转化为志愿岗位实绩,云南省项目办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实行省、州(市)、县三级项目管理,确保志愿者补贴及时发放;推动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建设50个基层治理项目,打造“高校青年帮扶品牌”,通过教育帮扶、志智双扶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还新增1500个地方项目岗位。2025年计划再增2000个,为更多青年提供扎根基层的舞台。
“西部计划对我而言,不是简历上镀金的勋章,而是一场重新认识家乡的社会实践。”熊缘说。如今,她已决心留在称杆乡,继续“用泥土丈量理想”。
青春之花绽放云岭大地,从红色研学的信仰洗礼,到基层一线的实践磨砺,云岭大地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
“我们将继续以‘做强人才工程、做好规模效应、做实安全保障’为目标,推动西部计划提质增效,让更多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共青团云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2周年的新起点,云南青年志愿者们正以行动证明:基层是青春的试金石,祖国需要处是人生的坐标系。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奔赴山海,在云岭大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邓清文
编辑:窦崇尹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