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治民第一”的洪州刺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09:03 1

摘要:在南昌市赣江东支南岸、英雄大桥以北,有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赣江大堤“富大有堤”。但您知道吗?这条大堤最早并不叫“富大有堤”,而是叫“韦公堤”,是唐朝江南西道观察使兼洪州刺史韦丹率民众所建。

收听音频

“元和治民第一”的洪州刺史

在南昌市赣江东支南岸、英雄大桥以北,有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赣江大堤“富大有堤”。但您知道吗?这条大堤最早并不叫“富大有堤”,而是叫“韦公堤”,是唐朝江南西道观察使兼洪州刺史韦丹率民众所建。

韦丹

韦丹(753-810年),字文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循吏,水利专家。水利兴,则农业兴。韦丹深知这一道理。彼时南昌地区水利设施陈旧,水患频发,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与农业生产。韦丹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亲自勘察地形,制定了详细的水利建设规划。带领民众疏浚河道,清理淤泥,拓宽加深赣江支流,使水流更加通畅,减少了洪水泛滥的风险。同时,大力修筑堤坝、水闸等水利工程。其中,在南昌城南修筑的一条长达十二里的堤坝,有效抵御了洪水对城区的侵袭,保障了周边农田的灌溉用水,这条堤就是“韦公堤”。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让南昌地区的农田得到充分灌溉,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文献记载“水患之苦,自此渐息,农桑大兴”。

韦丹极为重视教育,他看到南昌的学校破旧不堪,学子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便积极筹措资金,修缮学府。不仅如此,韦丹还广招贤才,聘请有学识、品德高的儒士担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他时常亲自到学校讲学,鼓励学子们勤奋向学,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在韦丹的努力下,南昌地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韦丹碑

韦丹还心系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他关注百姓的居住条件,看到许多百姓居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中,便倡导并资助百姓建造房屋。上任不到2年,就建好了14000间瓦屋、4200栋楼房,奠定了南昌城最初的建设框架。为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韦丹大力推动商业发展,减免商业赋税,为商人提供便利,南昌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市场上货物琳琅满目,交易热闹非凡。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医疗,在城内设立多处免费的医馆,聘请医术精湛的医生为百姓治病,让百姓在患病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唐大中三年,唐宣宗与大臣议政事,问元和期间哪位循吏应排第一。宰相周墀说,韦丹曾守土江西3年,政绩卓著,虽然去世40多年,但南昌的父老乡亲还是非常思念他,韦丹理应排第一。唐宣宗听从了周墀的建议,御赐韦丹“元和治民第一”称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