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CT三步走”方法论,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行动指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1:11 1

摘要:毫无疑问,AI技术迅猛发展,正持续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进AI落地过程中发现,实际成效远低于预期。究其根本,在于不少企业仍将AI视为一项孤立的技术创新,仅聚焦于特定环节的单点突破。这类尝试虽可解决局部问题,却难以实现企业整体流程与系统效能的

毫无疑问,AI技术迅猛发展,正持续推动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然而,许多企业在推进AI落地过程中发现,实际成效远低于预期。究其根本,在于不少企业仍将AI视为一项孤立的技术创新,仅聚焦于特定环节的单点突破。这类尝试虽可解决局部问题,却难以实现企业整体流程与系统效能的显著提升。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企业销售总裁陈雷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的关键问题已从‘为什么(Why)要用AI来赋能千行万业’转变为‘AI技术要如何(How)才能真正为千行万业创造实在的价值’。”

他进一步列举了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如何让AI投资带来可量化的商业回报;如何将企业专有数据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推动AI行业应用从试点走向规模化部署。

针对这些挑战,华为基于丰富的行业实践,系统性地总结了推动智能化升级的“五大发现”与“ACT三步走”实施路径,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九大行业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与实践支持。

客观地说,这些举措精准应对了当前AI落地过程中“价值难衡量、数据难转化、规模难推广”等核心痛点,从方法论、工具支持到生态协同,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转型新范式,堪称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行动指南。

01.

实践见真章,

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五大发现”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多个行业加速落地,成效显著。但随着智能化转型步入“深水区”,企业在推动AI规模化部署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系统性挑战。以下两个案例不仅展示了AI技术带来的实际价值,也揭示了当前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

在电力行业,南方电网基于昇腾算力平台与MindSpore AI框架,自主研发电力大模型“大瓦特”,并部署于昇腾高性能计算集群。自部署以来,大瓦特的缺陷识别效率提升5倍,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实现了从图像识别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这一成果说明,垂直行业的AI落地需依托高质量行业数据与系统工程方法,构建专用模型,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医疗行业,华为与合作伙伴润达推出AI病历一体机方案,通过双模型协同推理技术,在精度损失小于1%的同时显著降低部署成本。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医患对话并生成规范病历,其在华西医院的实践中生成一份病历最快仅需1秒,在医生审核阶段平均不超过4处修改,并支持一键回写至HIS系统,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该案例表明,AI技术正通过优化部署与人性化设计,深入专业场景,实现普惠民生。

基于上述案例及更广泛的行业实践,华为总结出了推动行业智能化深入发展的五大关键发现:

一是,场景选择至关重要,可谓价值锚点:AI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在于与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重塑流程、创新智能产品与服务交付模式。

二是,垂域数据质量决定模型能力上限:行业智能化不能仅依赖通用模型,而应基于企业及行业的高质量数据,对模型持续训练与调优,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行业专属模型。

三是,智能体(AI Agents)正迎来快速规模化:这一趋势推动各行业每日消耗高达数十亿 token,激发对高性能、大规模推理服务的强烈需求。

四是,人机协作已成为新组织范式:AI正从辅助个人的“工具”演进为与人类协同决策的“合作伙伴”,深刻改变工作与协作方式。

五是,系统化治理与风险管理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随着智能体广泛应用,也带来诸如失控行为、难以追溯等新型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以保障AI应用的安全、可信与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AI行业应用正从单点尝试迈向系统重构,其成功关键在于实现技术架构、业务场景与治理体系的全面融合。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跨越AI落地的“深水区”,真正释放智能化的全面价值。

02.

“ACT三步走”,

引领企业穿越AI转型“深水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结上述五大关键发现的基础上,华为正式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转型的“ACT三步走”方法论,具体包括:评估高价值场景(Assess high-value scenarios)、以垂直数据校准模型(Calibrate AI models using vertical data)以及借规模化AI智能体重塑业务(Transform business operations with scaled AI agents)。这一系统化的实施路径,旨在全面破解AI落地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助力企业实现从单点实验到全面智能化的跨越。

第一步,选场景,定目标。华为推出“AI场景选择评估框架”,围绕商业价值、技术可行性和业务融合度三大维度,科学识别与评估高潜力场景。该框架已成功支持客户在全球部署超1000个AI生产场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每一项AI投资都指向明确的业务价值。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帮助企业找准AI应用的突破口,避免盲目投入。

第二步,治知识,优模型。高质量行业数据是构建可信AI模型的基石。华为提供覆盖数据治理、知识构建与模型训练的全链路工具链。通过ModelArts 一站式AI开发平台与DataArts数据治理平台,企业可实现多模态数据处理与知识图谱生成,显著提升数据准备效率。同时,依托“湖仓一体”平台MRS,原始数据可被高效整合、清洗和转换,从被动存储变为实时可用的数据资产,真正支持业务敏捷迭代。在数据与模型安全方面,华为构建了端到端的AI安全防护体系,跨云、网、边、端多层架构,覆盖数据、训练、推理与应用全生命周期,确保AI系统合规、可靠、可信。这一步的核心是将数据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三步,建Agent,深运营。面对企业业务流程复杂、智能体开发成本高的挑战,华为一站式Versatile平台能够自动生成超100个步骤的智能体与业务流程,极大降低开发门槛、加速规模化部署。与此同时,华为建立了系统化的AI 人才发展体系通过AI人才发展体系赋能业务人员参与智能体的开发、调优与运营,使其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力量。这一步的重点是通过降低使用门槛,实现AI能力的普惠化。

在笔者看来,华为“ACT三步走”不仅仅是一套系统性的实施方法,更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转型路径,该方法论通过层层递进的推进方式,引导企业步步为营,最终达成智能化升级的战略目标,其核心价值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维度:

首先,体系化部署突破单点局限,该框架系统覆盖从场景识别、数据应用到规模化推广的全流程,构建端到端的落地闭环,有效推动AI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实现系统层面的效能提升与业务模式创新。

其次,数据赋能强化行业适配,基于垂直场景数据与领域知识,结合先进治理工具与一体化平台,构建高精度行业大模型,为企业构筑差异化的智能化“护城河”。

再次,安全为基保障可信扩展,将安全机制全面嵌入AI全生命周期,为规模化应用建立可靠基础,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中保持合规性与发展稳定性。

最后,人机融合推动组织进化,在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注重“人才赋能”,通过提升业务人员的AI开发、调优与运营能力,有效降低转型阻力,实现组织智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可以预期,这一方法论为企业顺利跨越AI转型的关键阶段提供了明确可行的实施蓝图,助力企业实现从单点实验到全面智能化的系统级跃迁,真正步入智能化跃迁新阶段。

03.

完整价值闭环,

打通智能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当然,华为也强调表示,实现“ACT三步走”路径还依赖于关键支柱,包括坚实的AI导向型(AI-Oriented)ICT基础设施技术底座,以及强大生态体系的协同。

第一,打造面向AI的ICT基础设施底座。企业需构建覆盖数据准备、传输、模型训练与推理以及开发全流程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为此,华为通过AI存储与统一缓存管理器(UCM)插件,将大模型记忆能力提升至“终生记忆”;依托“以查代算”创新技术,首Token时延降低90%,Token吞吐率提升至原来的两倍。推出端到端800GE高速网络方案,支持高达业界4倍的集群规模;通过独家网络级负载均衡(NSLB)算法,将整网负载率提升至98%,训推效率整体提升10%。昇腾超节点凭借业界最大规模384卡高速互联总线,实现集群训练性能3倍提升;针对推理场景,基于MoE架构推出大规模专家并行方案,在同等卡数下实现单卡吞吐量4倍提升,系统时延降低50%。

第二,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合作体系。华为通过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华为+伙伴”合作体系:坚持开源开放,全面兼容主流框架;通过平台与工具赋能,提供全流程工具链;开展联合研发与联合市场推广,共同打造2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华为智能化生态已汇聚包括6300余家鲲鹏伙伴、2700余家昇腾伙伴、70多家行业咨询伙伴及75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在内的广泛力量。

第三,推出可规模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 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发布九大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城市智能中枢与大模型、科技智算实验室、医技数字化2.0、银行AI与大模型、制造研发数智化、智慧物流与仓储SMART、智慧配电、油气智慧勘探开发、钢铁高炉炉温预测等。

这九大解决方案凝聚了华为与伙伴在多个关键行业的深厚积累与联合创新能力,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方案。每个解决方案都针对特定行业的痛点问题,提供了端到端的交付能力。这些方案的推出,也标志着华为已经拥有了从技术能力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闭环,能够切实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

最终,华为通过“五大发现”的理论指导、“ACT三步走”的实施路径、强大的ICT基础设施、开放的生态体系以及九大行业解决方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转型赋能体系。这个体系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条被验证可行的路径,让企业能够避免重复试错,直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智能化转型,而这也正是华为能够帮助企业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

全文总结,当业界仍在争论模型规模与算法性能之际,一场围绕AI如何真正落地的范式革命已悄然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挑战,也已从技术本身的可用性,转向更为根本的命题:如何将AI重构为一种能够深度融合业务、高效协同人力、并与组织共同进化的生态型能力。

在此背景下,华为提出的“ACT三步走”方法论,正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实践框架,助力实现从技术应用向高效价值创造的实质性跨越。该框架不仅精准回应了当前范式转换的迫切需求,更明确指出一条可落地、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因此,那些能够率先理解并践行这一新模式的企业,将在智能化浪潮中构筑起持续而坚实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陈雷最后所言:“面对AI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共同推进行业智能化的努力,不仅将决定千行万业能否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更将决定AI能否真正跨越价值创造的‘最后一公里’——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切实的社会福祉与商业价值。”

而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同时肩负“探路者”与“领路人”的双重使命,而华为也始终秉持开放协同的理念,期待与产业各方携手同行,共赴面向智能化未来的新航程。

来源:申耀的科技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