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别怕!“王炸”配方在此,高产秘诀公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9:24 1

摘要:先说说这小麦赤霉病,它可是小麦生产上的“头号杀手”之一。一旦染上,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影响咱们的食品安全。防治赤霉病,那可是重中之重!

小麦赤霉病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别慌!掌握这些高效防治配方,颗粒饱满,丰收在望!让你的小麦远离病害,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先说说这小麦赤霉病,它可是小麦生产上的“头号杀手”之一。一旦染上,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影响咱们的食品安全。防治赤霉病,那可是重中之重!

那么,赤霉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风雨传播。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那可就惨了,赤霉病很容易爆发。

咱们防治赤霉病,关键就在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一旦预报有连续阴雨天气,就要赶紧采取措施了!

接下来,就是咱们今天最重要的内容了——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配方!这些配方都是我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杠杠的!

配方一:戊唑醇 + 咪鲜胺

这个配方可以说是防治赤霉病的经典搭配了。戊唑醇具有内吸传导性,能够迅速被小麦吸收,抑制病菌的生长;咪鲜胺则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病菌。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戊唑醇(含量25%)30-40克 + 咪鲜胺(含量45%)50-60克,兑水30-45公斤,进行喷雾。如果后期还有降雨,可以间隔5-7天再喷一次。

配方二:氰烯菌酯 + 丙环唑

这个配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氰烯菌酯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在小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菌侵入;丙环唑则具有内吸治疗作用,能够杀灭已经侵入小麦的病菌。

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氰烯菌酯(含量50%)40-50克 + 丙环唑(含量25%)30-40克,兑水30-45公斤,进行喷雾。

配方三:多菌灵 + 井冈霉素

这个配方相对来说比较经济实惠,适合大面积使用。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井冈霉素则是一种生物杀菌剂,对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用多菌灵(含量50%)100-150克 + 井冈霉素(有效成分含量2%)50-75克,兑水30-45公斤,进行喷雾。

配方四:噁唑菌酮 + 戊唑醇

噁唑菌酮是新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持效期较长。与戊唑醇复配,增效作用明显,能更有效地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在小麦扬花初期,使用噁唑菌酮(含量20%)30-40毫升 + 戊唑醇(含量25%)30-40克,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注意在施药后4小时内避免降雨,以保证药效。

使用这些配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喷药时间: 最好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喷药,避免高温时段,以免影响药效。注意喷药的均匀性: 要保证小麦的穗部都能喷到药液,不留死角。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用药: 如果喷药后不久就下雨,要及时补喷。注意轮换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要定期轮换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不同的药剂,使用方法和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除了以上这些配方,咱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防治措施,比如: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赤霉病的发生风险。加强田间管理: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长。清理田园: 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减少病菌的来源。

希望这些配方和防治措施能够帮助大家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早发现、早防治,千万不要等到病害严重了才开始着急,那样就晚了!

来源:气血顺畅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