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那将至的秋分时节,太阳溜溜达达,快走到黄经180度,像个熟练的老裁缝,把昼夜的时光,对半劈开,不偏不倚——12小时白昼,配12小时黑夜,连秤杆儿,都不带晃一下的。
【原创图文】即将秋分平:昼夜均分寒暑平分,人间小团圆正当时
图/文 | 三只熊
你看,那将至的秋分时节,太阳溜溜达达,快走到黄经180度,像个熟练的老裁缝,把昼夜的时光,对半劈开,不偏不倚——12小时白昼,配12小时黑夜,连秤杆儿,都不带晃一下的。
这日子口儿,真可谓是老天爷亲自示范的“中庸之道”。
这秋分哪,活脱脱的,就是个端水大师。
这暑气,已收拾起了包袱,准备撤场;而寒气,还在半路上磨蹭,正是“凉簟铺竹影,空庭纳新晴”的好光景。
街坊的隔壁邻居,见面了都笑了:“今儿个,可算不用开空调了,省下的电费,正好够买二斤大闸蟹过中秋节了!”
每到秋分这天,便要“竖鸡蛋”——据说,此刻地轴倾角,最是稳当,鸡蛋都能站着耍杂技。
小娃娃们举着煮熟的鸡蛋较劲,比试谁立得久,输了的,得帮娘亲剥蒜头。
还要“粘雀嘴”,把糯米汤圆插在竹签上,往田埂边送,哄着雀儿吃,其实是让它们上当,别来偷吃稻谷等庄稼。
这哪是防鸟,分明是找由头,哄大人,吃甜食!
老辈的人,老爷爷便捻着胡须笑:“雀儿啄了黏牙的汤圆,可不就张不开嘴祸害庄稼了么?”
也算是慈祥地为嘴馋的娃娃们圆了场。
《礼记》里,早已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后来,民间也学着,对月娘摆香案。
供上芋头、柚子、月饼,小娘子们偷偷求有一幅“貌似嫦娥”的好相貌,书生们暗祷能够“月中折桂”的好功名。
直到唐朝,人们才发现,秋分未必有圆月,这才把场子挪到八月十五——可见古人为了赏月吃饼,没少折腾黄历。
在北方广袤无垠的平原上,拖拉机轰隆隆翻起带着草香的泥土,麦种簌簌落进墒情正好的地里。
在南方金色泛光的稻田里,金浪翻涌,割稻机唱着欢歌,吞吐着谷穗。
自打2018年国家定下“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就更热闹了——秧歌队踩着高跷,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地扭过晒场;刚摘的苹果,堆成小山;直播间里,老农笑着吆喝:“家人们,看这小米金灿灿,熬粥保管粘掉牙!”
其实,人间何尝不是?
空调扇叶停了嗡嗡声,纱窗被撤下冲洗,大妈们翻出薄羊毛衫,晾在阳台。
茶馆里,开始卖热乎的桂花茶,老板往壶里扔两颗冰糖:“秋燥得润着点,比吃润喉糖管用。”
要我说,这秋分,才妙极。
暑热寒凉,在此握手言和,就像生活里,那些得意失意,终会找到平衡点。
且学古人“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的洒脱,切盘菱角,温盏黄酒,对着将圆未圆的月亮举杯——
敬昼夜平分,敬寒暑相宜,
敬这人间的小团圆正当时。
[玫瑰][玫瑰][月亮][万柿如意][福][万柿如意][月亮][玫瑰][玫瑰]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