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县历史简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5:26 1

摘要: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黄河东岸,与山西省接壤。其历史沿革如下:

清水河县城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黄河东岸,与山西省接壤。其历史沿革如下:

一、古代时期

西汉时期属并州定襄郡,并设置桐过县、武成县、骆县。

东汉时期定襄郡迁置善无县,仍属定襄郡。

北魏时期属代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畿内西部地,境内置昆新城、尖山、树颓三县。

北齐时期隶属北道行台。

隋朝时期先为紫河镇属地,后隶属榆林郡金河镇。

唐朝时期为胜州河滨县,贞观三年隶属关内道胜州榆林郡。

辽代境内置宁边州,隶西京道。

金代以宁边州置西军,隶西京路,后升为防御州。

元代废宁边州,其地分入东胜州和武州。

明代建立后,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今清水河县属东胜卫,置千户所,隶大同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置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绥远省分县调查概要》记载,在今县境置后卫,隶行都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废。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九月复置。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又废。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归化城土默特部编为一部两翼,分左右两旗,今清水河县属左旗。

好汉山明长城遗址公园

二、清代至民国时期

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清水河协理通判厅。

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隶绥远特别行政区。

民国三年(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绥远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清水河县划归清平云联合县(清水河、平鲁、左云),属晋绥边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沦陷于日寇侵略,属伪蒙疆政府巴彦塔拉盟。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凉和清(凉城、和林、清水河)联合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凉和清联合县改名为托和清(托克托、和林、清水河)联合县。这期间,敌占区游击区交错,县域内区划归属比较复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成立县政府,侨居偏关水泉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和林格尔县政府与托和清县政府合并,仍称托和清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清水河县全境解放。

1950年改隶绥远省萨县专区。

1952年萨县专员公署撤销,清水河县隶归集宁专员公署。

1954年集宁专员公署撤销,改为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清水河县随之改隶。

1958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199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管辖至今。

清水河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历史悠久,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成为呼和浩特市下辖的一个县。

黄河第一湾——老牛湾

来源:捕手信息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