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链”就富民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0:23 1

摘要:霞绡裹碎玉,榴实绽秋光。金秋时节,走进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一幅炽烈绚烂的丰收画卷扑面而来。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层林尽染,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如万千红灯灼灼高挂,映照着果农喜悦的脸庞,也点亮了这片土地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霞绡裹碎玉,榴实绽秋光。金秋时节,走进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一幅炽烈绚烂的丰收画卷扑面而来。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层林尽染,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如万千红灯灼灼高挂,映照着果农喜悦的脸庞,也点亮了这片土地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积淀,枣庄石榴早已超越一种果实的范畴,成为枣庄市依托资源禀赋、汇聚众智“求变”,积极探寻乡村特色产业兴农,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全链赋能:

“小石榴”长出“黄金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然而,曾几何时,枣庄石榴虽声名远扬,却陷入“大而不强、名而不富”的困境——种植分散、品种老化、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如何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焕发新生,让“金字招牌”真正变成富民“金钥匙”?

转型是唯一出路,创新是第一动力。

“现在村里不光种石榴,还搞加工、做旅游。新修的柏油路直通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年轻人做直播,线上卖鲜果、卖果汁,订单响个不停。乡亲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成团,一块往前奔!”在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一位与石榴打交道大半辈子的老农抚摸着红彤彤的果实,笑声爽朗。这笑声里,满满的是丰收的甜蜜。

作为全国石榴七大主产区之一,枣庄市是全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去年以来,全市新落地石榴深加工项目25个、涵盖食品、饮品、化妆品、工艺品等200余款产品。石榴原汁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石榴饮料产能达到12万吨以上,石榴饮品等传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石榴保健品、工艺品在全国独树一帜。其中,石榴化妆品、石榴皮兽药等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石榴产业正向“高附加值”跃升。

枣庄市大力实施石榴加工能力提升行动,将石榴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从石榴叶、石榴皮、石榴籽到石榴文化,全力挖掘开发这座“绿色宝库”,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石榴向食品加工、医药美容等价值链高端跃升,与王老吉、好医生、正官庄等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大力发展石榴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种赏加销”全链发展,曾经“卖果难”的农户靠石榴鼓了腰包、笑了眉头,订单农业、直播电商破解销售难题,农户信心更足、干劲更强。

另一方面,丰富文旅业态,培育“石榴+旅游”“石榴+康养”等新业态,初步建成集石榴文化、观光休闲、康养研学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推动产业模式从“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从“卖原料”升级为“卖产品”“卖品牌”“卖文化”,真正串起了一二三产融合的“黄金链”,成为强区富民、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绿意生金:

“生态园”变“聚宝盆”

时下,峄城区内约10万亩的冠世榴园即将迎来丰收盛景。古老的石榴树群不仅发挥着固土涵养、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更因浑身是宝,带动当地形成了完整的石榴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据统计,枣庄市石榴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鲜果产量1.2亿斤,深入挖潜闲置土地资源,全市新栽植成活石榴53万余株,其中“秋艳”“泰山红”等国审、省审良种21.7万株,真正让良种从“试验苗圃”走进“山坡地头”。

“平时就浇浇水、剪剪枝,一年下来也能挣几千块,可不孬!”作为“盆景养老・峄城共富”项目的参与者,年近70岁的刘夫棠老人笑着抚摸着自家院里的石榴盆景,照料石榴盆景,成了他晚年生活的新盼头。

“一个人富不叫富,大家一块富才叫真正的富。当时就是奔着让村里老人也享受到石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才着手做这个项目的。”峄城区万家福石榴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刘威介绍,看到祖祖辈辈跟石榴打交道的老人因无力参与重体力劳动,生活单调拮据而辗转难眠,如今看到众多老人因此受益,内心也是颇为感慨。

由此,“政府+合作社+企业+村民”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合作社免费向60岁以上老人发放1至4年生的童子功石榴盆景,定期上门培训养护技巧,回收合格成品时按品相付费。

近年来,峄城区跳出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石榴盆栽盆景产业,构建起从树桩采集、品种繁育、电商销售到售后维护、花肥生产、物流辅助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做活“石榴+”文章,推动特色农业、康养、文旅等多业态融合。扎实推进“榴”光溢彩“田慢城”建设,做精石榴主题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鼓励农民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和餐饮业,支持众多农户参与的小微石榴盆景产业化发展,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挖石榴文化内涵,开发石榴主题文创产品,培育“榴乡有礼”石榴主题文创产业集聚区。

“市场青睐的小微盆景周期短、见效快,成了重点发展方向。游客自驾而来,常买几百元一盆的盆景作伴手礼。”刘威介绍。

枣庄市坚持石榴扩种与品种改良并举,启动石榴种植示范园培育工程,开展老化劣质改造示范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设施栽培示范园申报创建,守护好这片祖先留下的绿色遗产;将石榴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眼下,这片“生态绿”,已成为枣庄最亮丽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文化铸魂:

“老传统”焕“新魅力”

夕阳西下,余晖为无边的石榴林镀上金边。果农们结束一天劳作,满载而归,笑谈丰收,憧憬未来。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与累累硕果交织成金秋最美的乐章。

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文化流长。如今,刘威打造的石榴产业综合体已初具规模:小型石榴文化馆展示石榴千年文化,农家乐提供石榴饮品、石榴煎饼等特色餐饮,还能接待研学团队——这正是他构想的“三产融合”图景:石榴产业与乡村旅游、研学体验深度融合,让石榴文化成为引流密码。

近年来,枣庄市立足特色石榴资源优势,文化赋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石榴文化内涵,连续举办国际石榴文化节、石榴博览会,建设石榴博物馆。开展石榴主题精品文艺创作,创排演大型现代柳琴戏《岁岁石榴红》,创排《石榴花开》《丝路》等文艺影视作品。

同时,发挥石榴“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等文化寓意,研发设计石榴主题文创产品,打造全国知名石榴文创产品中心,与绘画、陶艺等艺术相结合,开发“石榴四宝”“榴礼”等石榴主题系列文创产品,提升“榴礼”“乾唐轩”等特色文创品牌知名度,将石榴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和公共艺术,让石榴文化可见、可感、可传承。

枣庄还加强石榴文化非遗传承保护,围绕冠世榴园特色资源,精心包装石榴文化、青檀文化、乡村文化等,打造一批石榴主题精品旅游路线。优化列车游客落地接驳,强化冠世榴园、台儿庄古城等景区联合联动,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

枣庄的石榴红了,红得灿烂,红得深沉。它红在产业兴旺的枝头,红在生态优美的乡间,红在百姓幸福的生活里,更红在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征程上。在石榴红的秋光里,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枣庄越走越宽广。(记者 张莉萍)

来源:海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