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孕期用这种常用退烧药导致孩童自闭症,科学证据不同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8:52 1

摘要:9月22日,特朗普在健康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肯尼迪,FDA局长 Marty Makary,NIH主任 Jay Bhattacharya等美国主要健康官员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孕妇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诺,这种最常用的退烧药,会增加孩子得自闭症的风险。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9月22日,特朗普在健康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肯尼迪,FDA局长 Marty Makary,NIH主任 Jay Bhattacharya等美国主要健康官员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孕妇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诺,这种最常用的退烧药,会增加孩子得自闭症的风险。

"泰诺,别吃,别吃",这是特朗普的原话。

另一部分原话是“如果你(准妈妈)实在坚持不了了”,要咨询医生是否可以使用。

总之,就是要限制在孕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但是,就和特朗普、小肯尼迪等人提出的很多其它医学建议一样,所谓泰诺导致自闭症,并非医学共识,甚至有大量研究显示该说法是错的。

泰诺是孕妇为数不多的选择

一个重要背景:妊娠期间的药物使用本就受到较多限制。可是,怀孕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其它疾病,甚至一旦出现其它疾病,可能对孕妇、胎儿还有特别严重的威胁。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孕妇有使用药物治病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供孕妇安全使用的药物比较有限。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正是少数可以在妊娠期间安全使用的药物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镇痛的非处方药。对于其他人群,如果觉得对乙酰氨基酚不好,可以考虑作用类似的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后两种药恰在妊娠期间有严格限制。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属于NSAID,非类固醇消炎药,它们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这是它们消炎的关键机制。但前列腺素对胎儿肾脏的发育、功能至关重要。一旦前列腺素少了,胎儿肾脏的血液循环会减少。而孕中期后时,羊水主要来自胎儿肾脏排出的尿液。

这使得妊娠期间使用布洛芬等NSAID可能引发羊水减少,增加早产、流产风险。尤其是妊娠20周后使用布洛芬的风险很高,早就被FDA等权威机构强烈反对。

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可以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子痫前期风险。但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由于其前述NSAID的普遍问题,以及会增加出血风险,也不适用于孕妇。

而对乙酰氨基酚在孕妇中有好几十年的安全使用记录,同时,妊娠期间发热若不及时处置会增加新生儿先天缺陷的风险,并非特朗普所说的坚持就好。

试图抹去一个如此重要的用药选择,荒唐且不人道。

自闭症大幅增加的锅,泰诺背不动

反疫苗活动家小肯尼迪对自闭症的执迷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一个著名的反疫苗阴谋论就是接种疫苗导致自闭症。虽然这被医学界反复证伪、批驳,至今仍非常有影响。

类似疫苗导致自闭症的阴谋论,小肯尼迪等人对自闭症的另一个执迷是总觉得某些药物或某些环境毒素导致了自闭症。 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过去几十年自闭症发病率大幅上升,这是现代医学、现代社会给孩子投毒的结果。

孕期使用泰诺导致自闭症只是这种“环境毒素论”之一罢了。

自闭症,即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类以持续的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缺陷,以及受限的兴趣或活动、重复的行为模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自闭症发病率确实在上升:6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估计每2500名孩童里有一位患有自闭症,80年代,该比例上升到1400名孩童中有1人患有自闭症。

CDC从2000年开始系统性调研自闭症发病率,调研的结果:2000年时150名孩童中1人为自闭症,2010年为68人中有1人,到最新的2022年数据,已上升到31人中有人。

可恰恰是如此飞速上升的自闭症发病率,让泰诺没法背锅。

如果泰诺对自闭症影响很大,要对自闭症发病率的飞速上升负责,那么,孕期泰诺的使用率应该也是大幅上升才合理。可事实是孕期泰诺的使用率是相对稳定了,欧美长期在50-65%左右。甚至在加州的一个队列研究里,使用比例还从09-10年的70%下降到17-18年的58%。

显然,泰诺的使用解释不了自闭症发病率的上升。

此外,自闭症的遗传学研究也让泰诺等环境毒素论站不住脚。

判断一个疾病受遗传因素影响有多大,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这种病在双胞胎中的发病率。

对于同卵双胞胎来说,他们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研究发现如果同卵双胞胎中若有1人确诊自闭症,另一人确诊的概率高达90%以上。

而异卵双胞胎——他们来自同一对父母的两个独立的受精卵,遗传相似度平均只有50%。研究显示,这类双胞胎里,一人确诊自闭症,另一人确诊的概率最多也只有30%左右。

这意味着遗传因素才是自闭症的最大风险因素。而对于异卵双胞胎,孕期环境完全一样,若孕期泰诺使用(或是任何孕期环境因素)是导致自闭症的重要原因,异卵双胞胎共同确诊自闭症的概率应该要高得多。

简单来说,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孕期泰诺使用不可能是自闭症的重要风险因素。绝非像特朗普以及小肯尼迪所想象的,孕妇用了泰诺,孩子就得了自闭症,有些地方没有泰诺,孩子就不得自闭症。

泰诺的自闭症争议由来

你或许会问,即使不是导致自闭症的主因,孕期使用泰诺单独可能不足以导致自闭症,可它会不会让自闭症风险增加一些呢?小幅的风险增加或许不会在双胞胎研究、自闭症确诊率变化里体现出来,但仍然会让限制孕期泰诺使用变得有必要,不是吗?

这正是过去多年孕期泰诺的焦点争议。大概从2010年起,一些探索与自闭症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显示孕期泰诺使用与更高的孩童自闭症发病率相关。

不过,并非所有研究都显示泰诺与自闭症有关,不同研究计算出来的风险提升也各不相同。如果把这些研究综合起来,孕期泰诺使用大概与10-20%的更高自闭症发病率风险相关——在疾病风险研究里,这种风险增加并不算大。

2021年,一些科学家还在《自然|内分泌学综述》上发表了一份一致意见,提出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可能负面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需要谨慎使用。主要论据就是孕期泰诺使用与自闭症发病率的相关性。

可是,相关不等于因果。这在科研史上有很多教训,例如咖啡因摄入曾被认为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可后来的研究却显示这只是由于很多咖啡因摄入较多的人也会抽烟,与心血管疾病真正有因果关系的是烟草,咖啡纯属躺枪。

对于孕期泰诺使用,用泰诺的孕妇可能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自闭症的遗传影响又非常大,使这些相关性研究更是难以排除其它干扰因素导致假阳性的可能。

因此,包括美国妇产科学会在内的主流学术组织都一直坚持认为孕妇可以使用泰诺,限制的证据不足。

这项研究否决了泰诺提升自闭症风险

最关键的是,2024年发表的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基本否决了孕期泰诺会增加自闭症风险的假说。注意,是连10-20%那种小幅风险提升的可能性都否决了。

瑞典的研究纳入了240多万出生于1995-2019年的当地儿童,是迄今孕期泰诺使用与儿童神经发育疾病(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最大规模的研究。

如果看所有儿童,研究人员发现,母亲使用泰诺的情况下,孩子确诊自闭症的风险稍微高了一点点:5%。

但是,这项研究的巧妙之处在于科学家利用研究规模大的优势,进一步筛选了兄弟姐妹。这样,研究人员就能比较同一对父母——遗传背景、其它环境因素更为相似的情况下,孕期使用泰诺与不使用泰诺,生下的孩子,自闭症风险是否存在区别。也就是控制了过去全人群研究无法控制的遗传背景差异等变量。

在这个兄弟姐妹组里,研究人员发现泰诺使用没有增加自闭症风险。也就是那5%微弱的风险增高,一旦有了更好的其它变量控制,就消失了。

这项研究用迄今最完善的证据显示: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与自闭症没有关系,就连少许的风险增加都不存在。

有了如此强有力的反驳证据,特朗普、小肯尼迪等人仍然宣称泰诺导致自闭症,只能说是非常荒唐。

为什么自闭症越来越多了?

如果不是泰诺,是什么导致自闭症的发病率的一路飙升呢?

从双胞胎研究的结果就能看出,自闭症最大的病因来自遗传。目前认为74-93%的 自闭症风险来自遗传因素。但影响自闭症的遗传因素绝大部分是多基因决定,每个基因只起很小一部分作用,放眼不同的自闭症患者,更是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

因此,不能因为自闭症的遗传决定程度高就归罪于父母。自闭症的遗传影响更像是无数个DNA碱基对在构建一幅错综复杂的拼图,这些DNA碱基对固然来自父母,可最终有些拼图出现了点小问题,更应说是造化弄人。

而自闭症近几十年来的大幅增加,自然不是现在的人不行了——我们的基因组不可能那么快就产生巨变。

这背后更多是诊断标准的改进、对疾病认知的提升、检查的普及。

自闭症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Leo Kanner在1943年以“婴儿自闭症”之名提出。六七十年代自闭症的诊断、统计一般都是参考Kanner最初提出的或与之类似的标准,它们集中在较为严重的自闭症,会忽略相对轻微的患者。

1980年,自闭症才被纳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用于诊断精神疾病的《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之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也多有变动。像1987年的DSM改版才允许对30个月以上的儿童做自闭症诊断,符合16个指标中的一半即可确诊,此前只有6个指标,必须全部符合才能确诊自闭症。

而2013年推出的最新一版DSM-5,将原来的自闭症、 阿斯伯格综合症、 广泛性发育障碍,都归入到同一个疾病:自闭症谱系障碍。

这些诊断标准、方式的改进,显然会让更多人符合自闭症定义,导致自闭症发病率看上去更高了。

另外,CDC从2000年开始系统收集自闭症发病率数据,2006年,美国儿科学会开始推荐在18个月与24个月的幼儿随访里对自闭症做筛查。这类检查的普及也会让自闭症确诊变多。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社会接受度与辅助支持的变化。1991年,美国教育部裁定自闭症也可以申请特殊教育。此前,一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自闭症诊断没什么意义,或者有些自闭症孩子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进而获得教育帮助。

综合这些,过去几十年自闭症发病率的上升,最主要的不是孩子们被下毒了,生病的越来越多,而是我们对自闭症的认知更深刻,更多受其影响的孩子能被确诊了。

胡乱指责的危害

小肯尼迪作为著名的反疫苗活动家,长期传播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谣言,这对公共卫生来说无疑是灾难。如今小肯尼迪和特朗普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地指责泰诺造成自闭症发病率上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曾经危害巨大的“冰箱母亲假说”。

自闭症的医学概念被提出后不久,从50年代起,一些精神病学家,包括最早提出自闭症的Leo Kanner,认为该病是由于父母与孩子感情淡漠,尤其是母亲对孩子不够温情导致。

该理论后来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冰箱母亲,引发热烈的社会反响,自闭症成了孩子母亲的错,这种偏见广为流传。

而特朗普、小肯尼迪暗示孕妇不够坚强,选择吃泰诺导致孩子患自闭症,可以说是极为类似的侮辱性偏见。

不难想象,这可能让一些孕妇犹豫甚至羞于使用本是极为安全的药物,同时让有的自闭症孩童的家长陷入毫无科学依据的自责。

区别是,“冰箱母亲”理论盛行的年代,人们对自闭症了解甚少,还没有双胞胎研究证实是遗传因素导致了绝大部分自闭症。可如今医学、科研领域对自闭症的了解远超当年,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泰诺等药物的使用与自闭症发病率上升无关。

这样的背景下,宣称泰诺、疫苗导致自闭症,大概很难仅仅归咎于智商问题,更像是心术问题。

在025年4月,小肯尼迪曾说:

这些孩子(自闭症的孩子)永远没法纳税,永远找不到工作,永远打不了棒球,永远写不了诗,永远也没法约会。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永远都无法独自上厕所。

这些充满歧视的言论显然不符合事实。自闭症有非常复杂多样的症状表现,有些人可能会遇到更为艰难的挑战,但很多自闭症患者仍可以有充实、正常的生活。马斯克就被确诊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该病如今也归入自闭症谱系障碍,小肯尼迪可以去问问马斯克,是否找到过工作,以及是否能独立用洗手间。

9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宣称古巴没有泰诺,因为那里泰诺很贵,而那里没有自闭症。

将可能缺乏基本药物的悲剧说成是消灭自闭症的良方,背后既是愚蠢,也是残忍。

不幸的是,这无知与残忍,似乎是如今美国政府的底色。

前沿医药,请关注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