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销售端电子快消品式打法的变革,到研发端软件成本占比激增,再到制造供应链的高效协同需求,每一个环节都在呼唤着AI+汽车数智化的深度赋能。
当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销售端电子快消品式打法的变革,到研发端软件成本占比激增,再到制造供应链的高效协同需求,每一个环节都在呼唤着AI+汽车数智化的深度赋能。
9月19日,在“联创AI势能 友享数智变革”2025 AI+汽车数智创享年会暨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数智发展峰会上,联友科技总经理胡永力作《汽车行业AI应用创新模式——联友AI Factory》主题演讲。凭借深耕汽车行业20余年的经验,联友科技打造独特的“AI Factory”模式,将AI技术与汽车“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深度融合。
据悉,基于AI Factory创新模式,联友科技计划投入1.2亿,规划建设汽车行业 AI 应用场景库,目前已经落地应用106个,还有146个正在研发中,未来规划建设覆盖“研-产-供-销-服-管”全价值链1000+AI应用场景。
1、AI变革智能制造
尽管人工智能的热潮已经涌过千行百业,但一些传统企业仍然存在路径依赖,完全采用传统信息化的方法、技术和组织开展 AI 应用创新活动,导致很多问题,创新成功的机会很少。
胡永力表示,联友 AI Factory 的核心逻辑是摒弃AI 技术的“泛化应用”,聚焦汽车行业业务强相关的“深水区”,在一厘米的业务宽度上,挖掘一公里的技术深度。这种模式并非单点技术突破,而是以“业务需求为核心、数据为基础、算法为引擎”,实现从流程重塑到价值创造的全链路变革。
比如在研发端,联友 AI Factory 帮助企业从“堆料竞争”到“精准定义”,破解产品同质化困局。胡永力称,当前,汽车行业一年新车及改款车型发布超700款,平均每天两款的节奏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让车企陷入“堆料却难打动用户”的困境。
基于此,联友 AI Factory 首先构建“用户需求-产品定义”的AI映射体系。区别于传统的“经验驱动”,联友科技通过分析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如社交偏好、用车场景、反馈评价),结合车企研发数据,建立用户需求标签库(如智能座舱交互偏好、续航焦虑痛点等),精准定位产品“差异化卖点”。
其次,随着汽车软件成本占比大幅提升,代码行数激增,传统研发体系难以应对软件复杂度挑战。联友 AI Factory 将 AI 嵌入软件开发全流程,从需求分析、代码生成到测试运维,实现自动化管理。
在制造端,联友 AI Factory同样在颠覆以往。汽车制造供应链的“长链路、多变量”特性,曾让传统计划体系陷入“一周算完,计划已落后”的被动。联友 AI Factory 通过“算法拉通 + 实时响应”,彻底重构供应链协同逻辑:在计划排程环节,AI 算法可整合销售预测、生产能力、物流调度、供应商产能等多维度数据,从“月级计划”细化到“小时级排程”。例如,用户下单后 1 小时内即可纳入生产计划,大幅缩短交付周期。同时,AI 还能动态调整计划——当某供应商突发产能波动时,系统可实时计算替代方案,避免生产线停摆。
不只如此,AI还能解决“设备保障+质量管控”两大痛点。胡永力举例说,针对机械臂减速机等关键设备“坏不起、难备用”等问题,联友科技利用AI技术采集设备噪音、震动、电流等实时数据,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准确率达70%-80%,可提前3个月预警故障。在质量检测上,AI视觉系统替代人工完成多项关键检测:涂胶环节通过实时影像识别断胶风险,车辆下线时通过高清相机自动检测划痕,既提升检测效率,又避免人工疲劳导致的误差。
2、AI赋能汽车营销
除了研发和生产端,在营销端,AI也正在重塑To C 链路。汽车营销从To B转向To C 后,“线索质量低、转化效率差、客户体验糟” 成为行业通病。联友 AI Factory 通过“全链路 AI 赋能”,构建从线索获取到成交服务的闭环。
在线索获取与筛选环节,AI 实现“内容自动化 + 精准分发”。借助 AI 内容生成工具,可一键制作车型宣传视频、图文素材,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属性自动调整内容风格;针对上千个矩阵账号,AI 可自动完成内容分发与数据监测,避免人工管理的低效。
线索运营环节,AI 打造“实时响应+智能质检”体系。用户在直播间留资后,AI系统可立即将线索分配至对应客服,并触发电话邀约,实现“用户未下播,邀约已接通”;客服沟通过程中,AI 语音质检系统实时监测话术规范性,并与知识库比对,确保信息准确。同时,AI 还能对线索进行动态标签化,根据用户意向程度(如咨询频次、关注配置)分级,优先推送高意向线索至销售顾问,提升转化效率。
到店成交环节,联友智慧门店通过AI 赋能软硬件系统,可自动记录客户到店批次、监测店内商品布置合规性;试乘试驾时,AI 质检系统继续监督销售介绍的完整性。成交后,AI 自动创建企微服务群,通过整合车企知识库的AI客服,实时解答用户用车疑问,避免 “回复不及时、答案不准确”等问题。
联友科技透露,重塑后的流程,线索管理不再是“人盯人”的苦活累活,而是 AI 驱动的高速通道,效率提升 30%+,过去要几小时的事情,现在几分钟完成;人工质检大幅减少,成本下降 15%;每一条线索都能被最大化利用,转化率提升 8%。
3、AI重塑汽车金融
汽车金融领域面临“白户难授信、风控效率低”等挑战,联友 AI Factory 通过“非传统数据+合规算法”,为该领域打开新空间。
联友科技总经理助理李嵩告诉媒体,在风控环节,AI 实现“全维度数据建模”。传统风控过度依赖征信数据,联友科技则整合第三方合规数据(如用户手机 APP 使用频次、社交圈层标签等),构建300 + 汽车金融专属标签。
银行流水审核是汽车金融风控的痛点。传统人工审核效率低、易出错。联友科技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 Excel 表、图片格式等流水数据,提取收支信息并与风控模型比对,使审贷效率大幅提升。
下沉市场“白户”因信用数据匮乏,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授信。联友科技与温州数安港等机构合作,在数据安全框架下实现标签互换,补充四五线城市用户行为数据;针对下沉市场样本量少等问题,AI 模型随服务用户增多持续优化算法准确度。
在汽车金融领域,贷后业务办理是最慢、最痛的环节。贷款完成后,客户希望修改还款计划,变更还款账户,申请延期还款,都要人工录入系统、逐条审核合同、流水、征信,层层审批流转。一个流程下来,常常几天才能办完。联友AI Factory重塑了贷后业务办理流程,从“人工处理”,到“AI 代理”。客户一句话输入需求,AI 自动识别、自动校验,直接生成处理意见,一键下发执行,将业务员从繁琐的录入、审核活动中彻底解放。贷后业务办理自动化率超过 80%,客户体验提升超过 40%,人工客服咨询量下降一半以上。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贷后业务,现在几分钟就能办结,客户立等可取。同时,AI 全面接管业务,全程可追溯,满足合规审查要求。
4、联友 AI Factory :既懂AI,又懂行业
与通用AI公司相比,联友科技虽然不是最强的,但在汽车行业,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联友科技CTO俞斌称,不同于通用AI公司“技术先行、适配行业”的模式,联友科技深耕汽车行业20余年,对“研产供销服管”的“末端流程与逻辑”了如指掌。例如,在智能排产环节,联友科技不仅掌握算法技术,更清楚汽车生产中“不同车型切换的设备调试时间”“零部件供应商的交付周期波动规律”等行业细节,能让算法更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在营销线索管理中,AI可精准识别“用户咨询‘续航’背后的真实需求(如长途出行焦虑)”。这种“行业经验+技术能力”的融合,让联友科技AI避免“技术先进但落地难”等困境。
此外,联友 AI Factory还与车企建立“长期共生”关系。例如,在营销线索运营中,AI 知识库需每天从数万条客户对话中提取新知识点,实现“一天 2-3 次更新”;在供应链协同中,AI系统会根据车企海外布局的变化(如新增东南亚工厂等),实时调整物流算法与供应商管理模型。这种“高频迭代、动态适配”的服务,远快于科技公司“半年一迭代”的节奏,能更好应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
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联友AI Factory 不仅为车企提供了可落地、高价值的 AI +汽车数智场景解决方案,更定义了汽车行业 AI 应用的“创新范式”—— 不是追求技术的“高大上”,而是让 AI 真正成为破解业务痛点、创造用户价值的“生产力工具”。或许这才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数智领先”的关键模式。
来源:太平洋汽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