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致敬!“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序篇”作品先睹为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09:20 1

摘要:80年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取得了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八十载岁月长河奔涌,一代代美术家以笔刀为枪,丹青铸魂,持续描绘这场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

80年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取得了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八十载岁月长河奔涌,一代代美术家以笔刀为枪,丹青铸魂,持续描绘这场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

在反法西斯战争烽火中,他们以美术为武器,呐喊抗争、凝聚民心,在民族危亡时刻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那些渲染着硝烟的名篇巨作是苦难与抗争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图谱。

和平岁月里,美术家们怀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不断拓展这一主题的思想深度与艺术维度,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时代画卷中更加焕发光彩。

此前这些兼具审美价值与时代烙印的作品作品会聚于中国美术馆“人民必胜”美术作品展,好评如潮。现在,吉林优中选优,从中选出88件作品,配合48件地域特色及国外佳作,举办“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9月30日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馆没预约到、没看够的朋友们,可不能再错过长春了!

展览分为序篇、国难当头、浴血奋战、伟大胜利、卫国战争、珍爱和平六个篇章,全面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凸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通过俄罗斯画家的笔触串联起中俄两国共同的历史记忆,在艺术叙事中彰显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以鲜明的立场宣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序章选取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事件。今天,先从序章部分择几件佳作,供各位专业人士、艺术爱好者、市民游客鉴赏一二。

《七七的号角(画稿)》

油画《七七的号角(画稿)》创作于1940年,是唐一禾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据吉林省美术馆藏品部主任崔明媛介绍,唐一和先生曾在海外留学,国难当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创作沙龙环境,回到祖国,通过画作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抗战热情。

画作名为《七七的号角》,“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号角”则象征着唤醒民众、号召救亡的强大力量。画面选取了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宣传队奔赴城乡进行抗日鼓动的瞬间,极具时代特色。这些学生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觉醒与行动,象征着全民族抗战的星星之火。

创作者本计划创作成一幅宽约三米的大幅面油画。然而,战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绘画材料几乎无从获得,这也使得这幅“未完成的杰作”,成为了那个艰难时代最真实、最深刻的写照。

《怒吼吧!中国》

物资紧缺的战时,版画悄然兴起。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国家危难与丧妻之痛交织,李桦创作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怒吼吧!中国》。

画面中是一个被捆绑的汉子,他并不强壮但筋骨有力,被蒙住双眼,张大嘴巴发出无声地呐喊,正如当年饱受屈辱、被束缚的中华民族,虽积贫积弱但蕴藏着无穷力量和不屈意志,经历苦难、蒙昧,但仍凭借本能和内心的怒火寻求解放,发出了整个民族救亡图存的最强音。伸向匕首的手是画作的点睛之笔,它象征着行动与希望。匕首近在咫尺,意味着解放的工具触手可及,号召人民拿起武器,进行坚决的斗争。

《和平万年》

由齐白石创作的《和平万年》是一幅将吉祥寓意与文人意趣融于一体的中国画作品,画面以简拙清淡的墨线勾勒如意耳长颈瓶,瓶内三两枝红荷斜倚,清丽脱俗;左侧万年青盆栽以浓墨挥洒叶片,托举灼灼红果,与淡彩荷花共同构成一道向左下延伸的流畅弧线,与右侧瓶身曲线形成虚实呼应。

作品以“荷”谐“和”、“瓶”谐“平”,借万年青四季常绿、红果经冬不凋之特性,将“和平万年”的祈愿凝于意象之中,既承传统文人画托物寓志之法,又注入了质朴热烈的民间情感,整个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在巧思中见天然稚趣。

《八女投江》

中国画《八女投江》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通过对狂风吹拂的头发、坚韧不屈的劲草、汹涌澎湃的波涛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极大地强化了画面的悲剧性和英雄气概,营造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悲壮氛围,使观者能深切感受到女英雄们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太行丰碑》

中国画《太行丰碑》以1941年在太行区发生了“黄崖洞保卫战”为背景。创作者贾又福将具体的战斗地点、英勇的战士,全部凝练、转化为太行山本身,将这场八路军以少胜多、凭借天险和工事顽强抗击日寇的经典战例转换为一座精神的丰碑。

《延安颂》

钱松嵒红色主题经典代表作品《延安颂》,以山为骨,以松为魂,画面中宝塔巍然矗立于山峦之巅,引得观者目光向上、精神向上,生出“高山仰止”的朝圣般静穆。使得延安不再是黄土高原上的一方地理坐标,而是化作一曲用刚劲笔墨谱写的视觉交响。

《延安风景》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同一盏灯,照亮了艺术的方向。古元与一代青年美术工作者,毅然走向田间地头,与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深入生活的淬炼中,创作出了版画《延安风景》。作品的内容,是老乡们一眼就能看懂的自家生活;作品的形式,剥去了一切矫饰,淬炼出一种为劳苦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高度艺术性,是延安的呼吸,是黄土高原上生长出的艺术。

《南泥湾途中》

中国画《南泥湾途中》的创作背景是开垦南泥湾的历史事件。石鲁独具匠心地选择了行军途中这一场景,通过山水人物化的手法,将革命壮志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延河饮马》

油画《延河饮马》选取了一个宁静、日常、充满人情味的瞬间“饮马”。创作者钟涵描绘延安时期战士在延河畔饮马休憩的宁静瞬间。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饮马的战士,更是一种在艰苦环境中迸发的人性光辉和理想主义情怀。

《陕北高原》

《陕北高原》是靳尚谊对黄土地貌深沉情感与艺术探索的集中体现。画面采用独特的竖向构图,色彩上大面积的土黄与灰绿冷暖交织,笔触处理以概括的体块和丰富的肌理表现山峦结构,再现黄土历经风蚀的沧桑质地。整幅作品既是对地理特征的忠实描绘,更是对黄土高原精神气质的高度提炼。

更多作品,9月30日,相约长春美术馆。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丛鹂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初审: 郭龙 复审: 齐智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