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短剧里,霸总为博女主一笑,豪横买下整幢楼盘;屏幕外,因短剧拍摄引发的“社区战争”悄然升级。武汉某小区的杨女士,近几个月饱受短剧剧组扰民之苦——从样板间到车库,再到入户大堂等公共区域,剧组“攻城略地”式的拍摄,让业主直呼忍无可忍。
养老剧、生活剧、年代剧……“微短剧+”新场景被不断激活, 在与当地文旅进行有益探索时,如何避免因拍摄带来的噪声、占道、隐私泄露等问题,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和工作?
社区不该是短剧的“免费片场”,业主更非“沉默的群演”。 剧中的光鲜,莫以剧外侵害居民权益为代价。2022年,某长剧剧组因为扰民一事而发布道歉信,停止在深圳一小区的拍摄工作。此前,曾有剧组在ICU拍短剧,竟让患者家属“哭小声点”,一度冲上热搜。近日,某艺人团队与路人发生冲突,究其原因,团队在拍摄期间因临时封路、噪声等问题影响周边居民及商户,且未妥善沟通,导致爆发矛盾。 “造梦”的爽感,若以牺牲他人“安居”为代价,定然难以长久。 剧集不应仅是流量的附庸,而应成为传递社会价值的媒介。 小区开发商出租样板间,业主本无权干涉,但如若开发商擅自将公共区域出租牟利,则侵犯了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剧组可以尝试与社区联动,将居民的真实故事融入剧情,让作品兼具娱乐性与公益性,成为接地气的“文化名片”。如青岛一微短剧影视基地,不仅让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影视梦”“演员梦”,同时又积极盘活了社区“沉睡资产”。因拍摄引发的矛盾得以缓和,剧集品质也由“快餐”升级为“精神养分”。成都影视城“拍在成都”实景片场 图据天府郫都微信公众号
剧集取景地,使当地美景+文化的“影像化旅行”,双buff叠满(增益效果)。
跟着微短剧去“打卡”,已经成为旅游新风尚。 微短剧《今生簪花,世世漂亮》深度融合了泉州文旅元素,《咸亨印象》以绍兴百年老字号咸亨酒店为创作背景,播出后,2024年国庆假期首日,酒店营收突破百万元大关。微短剧助力地方文旅创收,影旅融合也愈发受到重视:3月在成都举办的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成都文旅集团联合四川省内兄弟市州打造的“光影天府·拍在四川”影旅联盟宣布成立。短剧《我的归途有风》讲述 乐山的非遗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播放量达1.9亿,并成功带动乐山文旅。 城市经济与影视IP的双向奔赴,点燃城市经济引擎。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30亿元。“微短剧+文旅”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辟了新模式,也激活了县域旅游经济。周边餐饮商家、当地民宿老板、出租车司机、导游、翻译……皆是受益者。 以海量客流为锚点,方可赋能千行百业、富裕千家万户。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海报
如何在“流量”与“留量”中找到平衡?如何让剧组和居民从“对抗”到“共生”?
要化解矛盾,需多方协同发力。 物业须建立严格的拍摄审批制度,开发商不得越权处置业主共有资产。相关部门应尽到监管职责,对剧组违规拍摄及时说“不”。同时,剧组入驻前需与业主充分协商,支付合理补偿金,并承诺遵守社区管理细则。横店影视城附近居民在危房改造之际,自建“都市场景库”,既可专供剧组拍摄,也可作为高档民宿出租,成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勇于破题,拓展短剧制作基地。 今年3月,青岛某实景基地新区启用运营,有“地铁站”“医院”“警察局”;4月5日,成都影视城“拍在成都”实景片场上新7个场景,为成都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等片场,为微短剧拍摄打造专属片场,建立“一站式”全产业链平台。 碎片化时代,受众对影视娱乐快节奏的高需求,品质感也是“上头”砝码。 微短剧在影视行业的“急速狂奔”,不能丢掉对“人”的关怀。 剧集内外,皆须以尊重为前提。真正的爆款,是在艺术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将专业的镜头,对准真实的生活,讲述鲜活的故事。本期话题
霸总拍微短剧,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大风吹来了什么?凡人微光,四川好暖
店招“变色”?权力越界!
来源:好学风铃NCp7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