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正值秋分时节与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荆州监利市举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50多家央省级媒体与地方主流媒体代表深入产区,共探江汉大米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媒介传
9月23日,正值秋分时节与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荆州监利市举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50多家央省级媒体与地方主流媒体代表深入产区,共探江汉大米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媒介传播的力量赋能“江汉大米”品牌传播。
实地探访:现代化产业链展现“一粒好米”的诞生
活动当天,与会嘉宾走进监利市新沟镇的江汉大米核心基地,实地观摩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水稻收割、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该公司作为“江汉大米”核心企业,拥有日产200吨大米的全自动生产线。
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质稻订单利益联结模式,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签订5万亩“江汉大米”优质稻订单种植基地,并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制定了“江汉大米”量质协同提升技术方案,实现优质稻绿色、高产和优质。同时带动6000多户农户增收,每亩稻田可实现增收300元以上。
“我们不仅专注于种植,更致力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恒泰集团董事长陈祥章说,通过发展“稻虾共作”“油稻轮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综合效益。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助力大米品质提升
在湖北省江汉大米集团有限公司展厅,水稻智脑数字平台展示了物联网、大数据在田间管理的实际应用。技术人员介绍,通过实时监测气象、墒情、虫情等数据,能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与科学决策,推动“江汉大米”产地向“智慧稻田”转型。
据监利市农业农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监利市全年水稻总种植面积达218.98万亩,“江汉大米”核心种植区扩展至8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农田升级,全年水稻总产继续保持在12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
品牌升级:多方合力共推“江汉大米”出圈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2025年中国中高端大米销量将达145亿斤,年均增速达9%。
推介会上,结合我国大米产业发展及消费趋势,湖北江汉大米数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汉武发布了《“江汉大米”品质与市场报告》,解读了“江汉大米”品牌背后的市场机遇与品质标准。
杜汉武透露,今年,将重点围绕“线上线下造声势,省内省外拓渠道”,全力推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监利市委副书记、市长聂良平现场还为8家主流媒体及带货主播颁发了“江汉大米媒体推介官”证书。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三才重磅发布《江汉大米品牌升级计划》,涵盖江汉大米品牌形象、产品品质、传播渠道和保障体系四个维度。
一批“江汉大米”核心企业与全国优质渠道商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将全面整合供应链资源,打通从产区到销区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推动“江汉大米”迈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金融机构还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金融活水激发江汉大米产业倍增活力。
荆州力量:全力打造“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
作为“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荆州市肩负巩固品牌优势、塑造高端产品形象、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的关键任务,在基地打造、标准制定、渠道拓展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
目前,荆州市拥有20万亩“江汉大米”核心基地,5家“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和3家“江汉大米”后备企业,成为“江汉大米”品牌建设的核心产区、关键支撑点和创新实践的先锋。
荆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敢表示,荆州市抢抓省委、省政府推动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在累计建成79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力争再用五年时间完成209万亩新建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对标落实省“米九条”,荆州市着力打造“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目前,荆州市已建成江陵县10万亩优质粮基地、监利市8万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发展“江汉大米”优质稻订单生产90万亩。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91.51亿斤、占全国7‰,连续10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其中水稻产量76.6亿斤、占全国16‰,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
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本次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产地活动,将聚力擦亮“江汉大米”品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一点资讯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