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大会前夜,特朗普“回归阴影”下,全球减排困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9:12 1

摘要:就在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准备再一次用数字和承诺描绘绿色未来时,现实却给这场盛会泼了一盆冷水: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全球气候谈判很可能面临新一轮“滑铁卢”。

纽约联合国大会的气候议程如期而至,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脆弱。

就在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准备再一次用数字和承诺描绘绿色未来时,现实却给这场盛会泼了一盆冷水: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全球气候谈判很可能面临新一轮“滑铁卢”。

科学界早把话说得很明白:目前各国的减排力度,根本不足以避免最糟糕的气候灾难。2015年《巴黎协定》定下的目标,是让本世纪全球升温不超过2℃,最好能压在1.5℃以内。

按设计,每五年各国要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NDC),向联合国递交新一轮减排计划。可到今年9月中旬,195个签署国里,只有不到40个交了作业。

联合国方面急了:会议上不断催促各国补交承诺。会后还将发布一份分析报告,专门评估全球减排目标的“偏航”程度。

而到了11月,COP30大会将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城市贝伦举行,届时各国还要讨论如何补这个巨大的“减排缺口”。

但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所有现有承诺都兑现,预计本世纪全球气温还是要涨近3℃。距离1.5℃目标,已经越来越远。

美国作为历史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拜登政府任内曾提交新版NDC,承诺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至少61%。

但现在,特朗普的政策大幅逆转,不仅放弃清洁能源,还要大力发展化石燃料。美国的“减排旗手”地位名存实亡。

印度虽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化石燃料比例接近发电总量一半,但煤炭依然是电力主力军。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大规模空调普及,电力需求持续走高,印度排放不降反升。

欧盟虽然提出了62.5%-72.5%的减排意向,但成员国间争议不断,提交联合国的方案很可能“缩水”;

英国目标雄心勃勃,却也面临国内能源账单上涨、清洁转型放缓的难题。全球气候“先进国家联盟”正因政党轮替和民意反弹而摇摇欲坠。

气候大会上的承诺,往往止步于资金短缺。去年COP29大会上,近200国同意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增加三倍,承诺到2035年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

但这距离真正的绿色转型还差得远。要想达标,全球每年需动员1.3万亿美元,绝大部分还得靠私人资本,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融资短缺让许多发展中国家只能“纸上雄心”,用承诺换资金,实际减排乏力。新能源建设虽降本明显,可电网升级、储能、电力调度等基础设施投资严重滞后。

煤炭、天然气等传统产业带来的就业和税收,依然让不少政府对“断腕”心存顾虑。

气候科学家一再警告,如果各国只是按现有NDC走下去,本世纪末气温上涨2.6℃几乎板上钉钉。频繁的极端高温、风暴、野火,冰盖消融、物种消失和海平面猛涨,将成为不可逆的现实。

更危险的是,极端天气将变得“复合型”,多灾连发,影响波及社会稳定与经济安全。工程师们已经完成了使命,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问题出在政策和执行。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利维尔塔就直言:“技术成熟,但各国政策兑现远远跟不上。”

每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都是各国领袖在全球舞台上“晒承诺”的时刻。可这些承诺,能不能落地,最终要看各国的执政意志和社会共识。

现实是,政坛风向一变,气候政策就可能推倒重来。那些数字背后,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发展与公平的世纪难题。

真正的气候转型,不会靠一纸协议自动实现。只有当更多人意识到气候变迁已是身边的现实、影响着下一代的未来,才有可能让这场全球“气候保卫战”走出会议厅,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气候行动,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人的选择与担当。

来源:娱客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