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餐饮界和文化圈最近又出圈了,韩国CJ第一制糖公司在美国把饺子外观给注册成了专利。这家韩国公司把自己做的饺子外观搞了个专利,特意强调它们的饺子有14到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原本包饺子的手法在韩国企业眼里反倒成了商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韩国餐饮界和文化圈最近又出圈了,韩国CJ第一制糖公司在美国把饺子外观给注册成了专利。这家韩国公司把自己做的饺子外观搞了个专利,特意强调它们的饺子有14到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原本包饺子的手法在韩国企业眼里反倒成了商标。
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可不光在韩国折腾,反而将专利注册放在了美国那边,更何况的是美国已经将专利批了下来,事情变得越来越微妙了。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饺子的形状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太过稀松平常了,没想到却让韩国人钻了空子,硬生生的又剽窃了一次我们的文化。
饺子是中国的发明是世人皆知的真理,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吃饺子了,这一点是经得起历史考古验证的,考古学家在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古墓里挖出来过庖厨俑,案板上放的就有形如饺子的食物。
所以这么多年饺子除了是一种食物之外,更是一种都属于中华文化的文化标志,春节包饺子是家家户户的传统习俗,所以饺子早就已经深深融入咱们的血脉里了。
可我们就这么硬生生的让韩国人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做了控制,CJ第一制糖是韩国一家挺有名的食品和生物企业,它旗下的饺子品牌必品阁算是韩国的国民品牌。
这次在美国的专利里限定得很细,为了让专利看上去更加有权威,CJ还在专利申请时附上了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或许是现在中美关系比较微妙,美国自然不愿意放过这种给我们心里添堵的事情,直接给CJ公司下发的专利证书。
根据美国专利法规,如果包的饺子与他们的专利特征完全吻合,那在美国卖饺子时可能就得面临侵权风险,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包饺子,硬生生的让韩国人给搞复杂了。
这就是典型的文化标签,韩国公司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明目张胆的利用规则确保自己在某个市场中的优势。
如果这事对我国企业或餐厅真的带来影响了,咱们又该咋办呢?
总体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其实现在进行干预已经有点晚了,如果我们能在专利公示阶段提出异议,那说不定有机会。
可现在它已经在美国通过审核,其实我们已经丧失先手优势了,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咱们有没有可以撤销这个专利的办法,至少也要让它效用变低。
专家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咱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提出质疑,这个饺子外观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特征标志,但还是缺乏足够的新颖性,跟我国传统饺子长得差不多。
饺子已经流传上千年了,不可能因为法律的漏洞就让韩国人钻了空子,是从根本上违背专利规则,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充分的证据,就有可能推翻这个专利的合法性。
当然这都是国家层面的事情,对于普通餐饮从业人员来说,没有精力也没有成本去跟韩国人叫板,美国的诉讼费用又这么高,动辄几万美金的律师费很有可能会拖垮一些小型餐馆。
所以小商家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可能还真的要考虑侵权问题,至少在包饺子时要心里有数,避开这类法律麻烦,然后赶紧想出办法,要么把专利问题提上日程,要么开发咱的新形状饺子,来个曲线突围。
为了保护咱们自己的美食文化和商业利益,国家自然得多想想长远策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些年韩国一直挑衅我们的文化,其实钻的就是我们掉以轻心的空子。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中华文化标签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没什么值得争辩的,韩国的折腾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可是世界这么大,有几个外国人能沉下心来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
既然韩国有了解我国文化的不光彩历史,那我们就得从心底注意防范,对类似传统美食应加大国际申遗的力度。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里,不仅是静态的文化物品,食品、技艺这种非遗也能申遗,如果能在国际层面确认我国对饺子的文化代表性地位,别人再想打着注册专利的算盘就得悠着点了。
这两年韩国在剽窃文化这方面确实使了不少手段,最初国内兴起过一阵日韩潮流,不管是韩剧还是K-pop,韩国在流行文化上确实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但这并没有妨碍韩国这两年拼了命的剽窃我们的文化,饺子事件不过是给韩国偷窃行为又记上了一笔而已。
现在泡菜、汉服、榫卯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都曾被韩国拿去包装成自己的东西,可韩国为啥总是对他国文化情有独钟呢?
其实归根到底就两个字,自卑!从古至今韩国在文化上与我国联系本来就非常紧密。
作为历史上我国藩属国之一,韩国的文字、建筑、服饰众多文化基础都从中国吸收和借鉴了很多,现在的韩国文化看上去多彩,其实骨子里有不少是外部文化浸润而来。
正因这种强势的外部影响,韩国在发展自己文化的道路上总有种隐隐的焦虑感,有些外国网友说的就很实在,正因韩国历史上没什么特别独立辉煌的文化成就,所以韩国人现在才急于从外部寻找文化根基,不惜拿来他人的文化来为自己装点门面。
文化自卑感让些韩国人走上了极端民族主义的道路。在民族自豪感的推动下,部分韩国人特别渴望把一切周围文化的优秀部分据为己有。
所以这些年韩国人不约而同地拼命将泡菜、汉服、榫卯这样的文化元素纳入了自己的文化名录。几年前韩国抢先将端午节申遗的事就是实锤,虽然他们申遗的是自己国家特有的端午祭,但这里面的狼子野心任谁也能看明白,就是明摆着想混淆视听,让世界产生端午跟韩国有关系的联想。
文化归属问题从来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民间习俗或饮食偏好,背后牵涉的往往是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和历史传承。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输出不光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也有可能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些年韩国通过影视、综艺渠道大肆输出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文化输出的核心就是一种利益驱动。如若能借助他国文化来进行包装再生产,就很可能赢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影响力。
这些年韩国影视剧和综艺在全球范围内也收割了不少观众,如果能凭借输出饮食文化之类的推动出口贸易,就是典型的经济增益嘛。
所以韩国人的心思没有那么单纯,韩国对他国文化的这些操作虽然表面上看只是幼稚的文化争抢,但其内心就是一场处心积虑的文化市场布局。
这么看来韩国人的小动作就真的值得警惕了,虽然韩国的这种文化获取方式或许不是真想抹去这些文化的原产国身份,但他是想通过优化包装的美化形式,利用全球通行的知识产权体系让国际社会中的多数人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他们所传播的文化符号是正宗或主流。
所以我才说文化剽窃其实是韩国不自信的真实表现,面对自己单薄的历史,他们选择的是拾取他国文化进行输出与壮大。
单靠挪用和改编的文化路线真能持久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网友时常调侃韩国把汉服说成是韩服,或是在各大国际场合处处显得要证明自己文化有多么深厚。
单从文化本身的延续性和认同感来看,一个国家的文化若全是包裹着他国文化的再造品,那很难具有自主性并赢得全球真正尊重。
当经济发展和民族认同被过度捆绑时,这种虚浮的文化诠释反会让人们更加看不清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从饺子专利到泡菜争议,还是到如今时不时爆出的传统文化争论,都能让咱们看到韩国这一系列做法的根源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文化的单薄和不自信,另一方面则成了背后推动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利益的工具。
那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人成虎,如果我们任由韩国在世界上宣传所谓的历史传承,或许还真的会有无知者被韩国人带了节奏,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负责任。
但不管如何想硬抢是没有用的,毕竟饺子得蘸醋吃,这种点滴之间的文化基因终究是渗透在日常生活里的认同和珍惜。而那种深层文化的底气,也是无论别人怎么复制包装,都无法挪用的独特符号。
参考资料:
韩国,别再偷中国文化了!
经济风向标2025-04-16
韩国企业在美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获批!中餐馆怎么办?
环球网2025-04-17
离谱!韩国一企业在美注册饺子外观专利
光明网2025-04-17
来源:Hi科普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