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生在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午餐餐中的一道虾仁炒蛋,学生反映“有臭味”的情况,经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市场监督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已经证实,涉事公司存在瞒报。
青锋
发生在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午餐餐中的一道虾仁炒蛋,学生反映“有臭味”的情况,经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市场监督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已经证实,涉事公司存在瞒报。
学校学生午餐,关系着各个家庭孩子身体健康安全,而且,根据调查认定结果,学生午餐中一道虾仁炒蛋“有臭味”,涉及211所学校,且其中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经共餐。那上海这家涉事公司,怎么就敢对涉及学校如此之多,人数相当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隐瞒不报呢?
从有关报道披露的情况看,事情发生的当天上午9点40分左右,涉事公司派驻某学校的经理就发现配送到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内有虫,当即就报告了涉事公司品质部负责人,而品质部负责人马上报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从此过程看,涉事公司相关人员应当说是尽职尽责,保持了情况向上反映的快速。
而实际控制人在接到有关情况反映后,一开始采取的措施也应该说是到位的。即指令业务经理等人对供应211所学校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
遗憾地是,如此快速应对,而且采取了销毁措施后,公司实控人却没有实事求是对外公开情况,而是要求公司总经理对外统一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
如此涉及211所学校学生,尤其是其中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经共餐,也就是说,几百甚至上千学生都有可能是见证人,如某家长对媒体称,自己两个在校的孩子,一个“说老师提前把这道菜倒掉后,再发的餐盒”,另一个则“说老师没倒掉这道菜,但是一再跟学生强调,不要吃虾仁炒蛋”。在如此情况下,真不知道涉事公司怎么能够纸包得住火,试图掩盖实情而不公开。
那么,涉事公司为何要隐瞒实情,编造谎言应对舆情?
青锋猜测,一是很可能想要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怕公开实情给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二则很可能是为了掩盖过去有可能存在的更多的难以公开的情况。如根据上海推行的AB制学生午餐,即每日提供至少两种套餐组合,而据有关人员给媒体提供的当日午餐菜单,其中“A套餐、B套餐中都有虾仁炒蛋”,而非按照规定供餐。
青锋还注意到,从媒体公开的目前青锋能够掌握的情况看,午餐发臭事件发生后,尽管报道称有学校老师提醒学生“不要吃虾仁炒蛋”,而未看到有报道说有关学校或教师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而仅仅是“上海多所学校的家长反映”,引发媒体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由此不仅要多问一句,学生食品安全,学校校长及教师应该担有什么样的责任?对供餐是否应时刻予以监督,并在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实情,由此杜绝涉事机构或人员瞒报的情况发生?
来源:青锋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