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23日是我国第八个农民丰收节,丰收的喜悦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思茅区的大地上徐徐展开。田间地头,蔬菜鲜嫩,瓜果飘香,思茅区迎来了“果篮子”和“菜篮子”的双丰收,处处洋溢着收获的欢乐与希望。
今年9月23日是我国第八个农民丰收节,丰收的喜悦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思茅区的大地上徐徐展开。田间地头,蔬菜鲜嫩,瓜果飘香,思茅区迎来了“果篮子”和“菜篮子”的双丰收,处处洋溢着收获的欢乐与希望。
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欢乐与希望。
思茅区水果产业迎来丰收季,各类特色水果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在龙潭乡,火龙果、柠檬、百香果等特色水果陆续成熟,交织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在龙潭乡龙潭村四家寨小组,阳光洒满果园,为金黄的燕窝果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喜悦,正熟练地采收果实。龙潭乡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雨水丰沛,为水果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使得燕窝果的优质果率显著提高。加之当前市场需求旺盛,销售渠道畅通,果农们对销路信心十足。采收后的燕窝果和火龙果由水果贸易公司统一收购,随后发往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让远方的消费者也能品尝到这份来自思茅的甘甜。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采收燕窝果,这段时间每天要聘请十四、五名工人,日均采收量约二到三吨。丰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心里都特别高兴。”果农周邦礼笑着说道。
果农正在采收燕窝果。
燕窝果丰收。
燕窝果丰收。
来到龙潭村小田小组柠檬基地,四季青柠檬散发着清新宜人的香气。果农们穿梭在柠檬树间,忙碌地采摘着柠檬,随后熟练地进行分拣、装箱。基地的柠檬不仅在思茅很畅销,还远销至版纳、景谷、昆明等地,年总产值可达180万至200万元。通过产业化发展,不仅提升了柠檬的品质,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让更多人共享丰收的喜悦。
果农正在采收柠檬。
翠绿的四季青柠檬。
而在另一边的“金都3号”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里,碧绿的枝叶下挂满了圆润饱满的百香果。“金都3号”百香果以其果形大、甜度高、香味浓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基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畅,让果农们的辛勤付出获得稳定回报。
果农正在采摘百香果。
鲜甜多汁的百香果。
燕窝果地旁,连绵的山坡上,另一场丰收正在悄然酝酿。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它们正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和雨露,进行着最后的糖分积累,即将迎来属于它们的收获季节。与市场上常见的芒果不同,龙潭乡种植的是特色晚熟品种,这巧妙地错开了芒果集中上市的高峰期,预示着未来上市时能拥有更佳的价格优势和市场前景。
果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收着燕窝果,一边满怀期待地照看着这些“后继者”。他们介绍,得益于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的管护,今年的晚熟芒果个头均匀、果形饱满,预计产量和品质都将十分可观。不久后,当燕窝果和火龙果的采收接近尾声,这批青中泛红的晚熟芒果便将接力成熟,披上金黄色的外衣。届时,这片土地将再次忙碌起来,让思茅的甜蜜从“火龙果的玫红”延续到“芒果的金黄”,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进一步延长了龙潭乡特色水果产业的丰收链条与市场热度。
等待丰收的芒果。
“果篮子”满载甜蜜,“菜篮子”同样充实丰富。思茅区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产量稳步提升、品种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本地市场供应,守护好群众的日常餐桌。
在龙潭村大烂坝小组的思彭农场,标准化养殖区整洁有序。全自动传输带平稳运转,将一枚枚光洁饱满的鲜蛋源源送出,工人们动作熟练地进行分拣、包装。这些鸡蛋当天即可送达思茅城区及周边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该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现养蛋鸡3万羽,依托“家庭农场+公司”的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了高效集约生产,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合作、共享发展收益。
“目前,养殖场产蛋率在90%以上,日均产量稳定在2万枚左右。养殖场的工人都是优先雇佣周边的村民,既能解决我们的用工需求,也能帮助大家就近就业。”思彭家庭农场总经理彭绍洪说。
养殖场内部。
自动捡蛋机运输鲜鸡蛋。
走进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黄瓜、芹菜、白菜、芥菜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现在我们每亩地的产值能达到15000元以上,而且我们种植的蔬菜约90%直接供应超市,真正实现了‘农超对接’。”弥川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杨胜生说。同时也属本土农技专家的杨胜生种植了200亩蔬菜,他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自主探索在菜地铺设运输轨道,将现代化种植理念分享给周边菜农,带动了超1500户农户、共计1.5万亩的蔬菜生产。
杨胜生利用轨道搬运蔬菜。
菜农正在采收青菜。
菜农正在采收芹菜。
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干海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陆贤忠也分享了他的市场心得:“我们的蔬菜品质好,而且特别注重结合本地饮食喜好来针对性种植,因此市场售价能比同类蔬菜高出0.5到1元。”他补充道,“我们坚持当天采收、当天发货,通过确保新鲜蔬菜能迅速抵达各大超市和市场,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
陆贤忠正按订单采收蔬菜。
为提升“菜篮子”供给能力和品质,思茅区持续推进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初步建成全市首个“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重点建设了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圃。按照“7+N”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已完成7个主推品种的种植示范,并成功收集44个品种入圃种植。目前,思茅区已形成以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区、曼昔农场野生蔬菜示范园为核心,多个蔬菜基地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今年8月,全区已完成蔬菜播种总面积4.12万亩,总产量达6.18万吨。
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种植示范园。
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来源:思茅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