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萍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资源,吸引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成果,优秀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涌现,共建成省级五星级文明实践中心1
萍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资源,吸引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成果,优秀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涌现,共建成省级五星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五星级文明实践所、站16个、四星级文明实践所、站52个。
汇聚榜样力量,彰显典型担当。为更好发挥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萍乡”特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级巡礼”栏目,集中展示我市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秀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生活走进心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省级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茅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茅店村位于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78人。近年来,茅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阵地筑根基、活动聚人心、思想引航向”为主线,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厚植文明生态沃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阵地筑基:织密文明实践“服务网”
茅店村以“1+N”模式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服务矩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核心阵地,辐射周歧故居、白鹭苑、潭头便民桥等特色实践点,让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五大平台全覆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教育、健身体育、群众教育五大平台串起12个公共服务阵地(理论宣讲室、农家书屋、红色家风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全天候开放,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
精准服务暖民心。妇女之家配备专门的舞蹈唱歌健身活动室,为村上的妇女同胞们提供了娱乐休闲新去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日飘出饭菜香,留守老人在此享受“一站式”照料;退伍军人服务站成为38名退役军人的暖心驿站,政策咨询、创业分享、矛盾调解等服务一应俱全。
网格管理促善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下沉到网格、志愿服务聚焦到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网格员向文明实践员转变,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课堂、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入户走访、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活动赋能:奏响文明实践“协奏曲”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茅店村的文明实践活动四季如歌,以“我们的节日”为纽带,串联起全村人的情感共鸣。
节庆活动聚人气。春节举办文艺晚会,“三八”妇女节举办“巾帼建功”主题活动,母亲节为妇女送上暖心礼包,“六一”儿童节开设留守儿童“多彩课堂”,重阳节摆下“千叟宴”,免费义诊、理发、文艺演出让老人们直呼 “比过年还热闹”。全年20余场特色活动,场场爆满,精准对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妇女等群体需求。
理论宣讲接地气。创新“板凳宣讲”模式,把课堂搬到庭院、田埂、树荫下,全国人大代表谭新萍带头开展40余场“田间微党课”,用方言土语解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政策,让“大道理”变成“贴心话”。
志愿服务常态化。党员化身“文明使者”,组建政策宣讲、助农帮扶、生态保护等5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爱心助农”“河道清洁”“亲情连线”等活动225次。
成效铸魂:绘就文明实践“新图景”
文明之风浸润乡土,实践之果惠及民生。茅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服务阵地,更是精神家园。
乡风文明焕新颜。开展“和睦家庭”“最美婆媳”“清洁家庭”评选,共有30户典型登上“光荣榜”;修订村规民约,提倡婚事新办、拒绝高额彩礼、抵制厚葬薄养,红白事简办率达95%,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
文化生活添亮色。农家书屋藏书超1800册,开展电影下乡活动,传播正能量;依托古村文化,举办端午包粽子、中秋民俗晚会等活动,非遗传承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村民幸福感成色更足。
治理效能大提升。文明实践站成为民意“收集站”,通过村民议事会、乡友座谈会等机制,解决道路亮化、灌溉水渠修缮等民生实事2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