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农水局:多元催化农户增收“链式反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7:48 1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浩荡浪潮中,南湖区以创新的思维,在破解农户增收难题的航道上积极探索有效路径。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激增、增收潜力不足等难题,时刻考验着南湖区的发展智慧。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刘松月 谢梦骑

图片由南湖区农水局提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浩荡浪潮中,南湖区以创新的思维,在破解农户增收难题的航道上积极探索有效路径。然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激增、增收潜力不足等难题,时刻考验着南湖区的发展智慧。

今年初以来,南湖区通过“产业项目驱动、就业帮扶赋能、片区运营增效”三维协同机制,为农户增收布局开辟出一条条新渠道,有效整合了区域内的农业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与市场资源,形成了从产业培育到就业带动,再到整体运营提升的良性循环,助力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迈向富裕。

产业项目领航 点燃乡村经济新引擎

走进南湖区农村,犹如步入了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产业“大观园”。

潜福蜗牛,作为南湖区特色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历经二十载的行业深耕,已成功构建起一条集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每年,这里能培育出2000万只优质种蜗牛,带动500余户农户携手共富,实现年产值高达8000万元,稳坐全国蜗牛产业的头把交椅。目前,南湖区正在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文旅、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白玉蜗牛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通过构建“三产融合”体系,以百亩产业园区为载体,树立现代化农业新标杆。

南湖区以“产业项目驱动”为战略核心,聚焦农业现代化与特色产业发展,精心雕琢每一个农业产业项目,确保它们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在凤桥镇,三星村的农创园作为另一增长极,正以“科技提效、生态增值、文化赋能”为三大驱动力,将传统种植业华丽蜕变为产业融合的新典范。建成后,智能大棚集群将采用基质栽培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蓝莓专区实现错季上市,玫瑰百合专区保障冬季鲜切花品质,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作为南湖区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大桥葡萄更是声名远播。经过数年的品牌塑造与市场深耕,大桥葡萄已从地方特产蜕变为市场上的“土特产明星”。南湖区积极支持大桥葡萄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经过匠心独运的包装与宣传推广,鼓励其参与各类展示展销、赛事评比等活动,让大桥葡萄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今年,新丰镇的现代化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由嘉兴鸿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该项目将引入智能化土壤墒情干预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及作物成长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力推“万元千斤”高效种植模式,精准培育市场需求大的中草药,并与粮食作物实施科学轮作。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700万元,为南湖区的农业产业版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新丰生姜保种扩繁与机械化种植推广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该项目前期规划农业用地约100亩,主要用于建设薄膜智能化连栋大棚。通过这一项目,南湖区将继续因地制宜推广“水稻—生姜(土豆、芋艿、娃娃菜等)”粮经种植新模式,旨在提高农业种植效益,为区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入乡赋能 筑牢增收基石

前不久,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里热闹非凡,一场“尺糕娘”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超过50名学员围坐在操作台前,跟着糕点老师学习尺糕的制作技巧。培训班结束后,所有学员加入了“南湖尺糕娘”联盟,共同搭乘南湖区特有的土特产品牌发展“快车”,走上创业之路。

这样的培训场景,是今年南湖区通过人才培育实现就业帮扶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田间地头,南湖区顺着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铺开,整合各方资源,开设了无人机飞手、新媒体运营、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丰硕家庭农场针对“植保人力缺口”,开设了“智慧农田飞手岗”培训;绿康农业开展了“稻种定向施种技术培训”。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南湖区还构建了全方位的培育体系。各站点全面建立“导师制”,由资深员工或专家一对一指导,为学员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辅导。通过这些培训,农户们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更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今年初以来,南湖区在各地开展农民培训班超过14期,其中涵盖特色果蔬种植技术培训、乡村运营能力提升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孵化培训、好物直播及短视频制作培训等,累计受培人数超500人。

片区运营增效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在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一场以片区运营增效为引擎的乡村蝶变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三星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大三星”乡村振兴联合体应运而生,联动6个行政村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联合体通过资源整合成立“大三星”乡村振兴有限公司,构建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水蜜桃标准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跃升。依托统购统销模式,片区水蜜桃种植亩均效益突破2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通过错位布局8个产业项目,实施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工程,在苏浙沪4处高铁枢纽、6个高速服务区设立品牌展销点,创新推出快闪店、社区团购等营销模式,并在7个农贸市场建立直销网络。与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型商超建立长期供货关系,今年已达成150万元水蜜桃预售订单。

聚焦乡村新业态培育,片区成立“大三星”培训中心,与多所科研院校共建师资库、开发教学点位,形成10类特色教学模式,累计承接21个省市40余批次培训,参训人员达7900余人次。培育“桃你糕兴”等71个创新业态,征集水蜜桃周边文创300余件,分批投入市场,开发蜜桃酒等衍生品20余种。串联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文旅资源,开通“开往幸福的101路”旅游专线,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消费突破2800万元。

在公共服务领域,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配套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灯光球场等设施。推进与市三甲医院医联体合作,开通“医疗大篷车”巡诊服务,打造中医特色诊疗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幸福食堂”等民生项目建设。举办“遇见·大三星”文体交流月活动,开展“村K”“村BA”等赛事78场。创新村文化礼堂运营模式,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特色家宴服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

南湖区持续深化跨村联营机制改革,成立区域发展平台公司,探索收益分红跨区域分配制度。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让农村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筑牢村民健康防线,构建老有所养保障体系。依托三星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平台,与多所院校联合办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