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步行街老头偷拍女老师裙底+地铁偷拍未成年:流氓太猖狂真拿他们没办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0 21:04 1

摘要:先说上海安福路那事儿,这可是一条出了名的网红街,平日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最近上海又双叒叕上热搜了!

这次不是超高物价,也不是街拍潮人,

而是一位普通姑娘当街硬刚摄影大爷的视频刷爆视频软件,

和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另一头公交车上被拘留的偷拍男,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可太让人揪心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快跟表姐一起看看吧。

01

先说上海安福路那事儿,这可是一条出了名的网红街,平日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这回,一位自称语文老师的张女士,在这条街上和一位手持长焦镜头的摄影大爷杠上了。

张女士气得不行,冲大爷吼道:“你天天拍小姑娘的腿和胸,安福路的风气都让你给搞坏了!”

原来,张女士发现自己被大爷以低角度连拍了十几张照片,那照片的角度,真是辣眼睛呀。

她要求大爷把照片删了并且道歉,可大爷呢,脸都不红一下,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的工作,我在记录城市人文呢!”

等张女士查看大爷的相机强行想删除时,却没想到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可真是吓人一跳,

张女士发现这老大爷的相机中竟存有大量年轻女性照片,

不少角度都瞅着不太对劲儿,疑似走光偷拍。

这事儿在网上一传开,网友们的反应可有意思了。

有人说大爷是在搞艺术创作,拍的是一对牵手的老人,只是误拍了张女士的连衣裙。

可问题是,为啥只拍小姑娘,不拍那些老爷爷老太太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偏爱”吗?

除此之外更有附近的年轻人小林透露,这些摄影大爷可真没安好心,

拍完照片就找借口加微信,要是被拒绝,还死缠烂,真让人烦透了。

02

再说说上海的薛某,这位 24 岁的小伙子也算是个“网红”,不过他的“红”可不太光彩。

上海一位网名为“一只公交迷”的博主薛某,在地铁里长期偷拍女性,尤其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孩和未成年学生,

还把偷拍的视频传到网上,配上那些充满性暗示的文字,

比如“射手们可以上了,这个妹妹真不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地消费这些女孩!

而且,他在地铁直播的时候,还故意把镜头对准乘客的脸,完全不顾及人家的感受。

评论区更是一片乌烟瘴气,甚至有人用轻浮语言对女性评头论足。

在薛某的评论区,有人起哄“求高清原图”,有人调侃“穿这么短活该被拍”。

这种氛围让加害者误以为自己的行为“被默许”,甚至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觉。

据薛某自己说,他主要是想通过发布这些视频来吸引粉丝,获得更多流量,从而实现商业变现。

他觉得在地铁里拍摄这些视频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又不是拍隐私部位。

最让人气愤的是,他面对被偷拍女孩的父亲陆先生的投诉,那态度,就更让人火冒三丈了。

陆先生要求他删视频,他却嚣张地说:“删不删看心情。”

在接受采访时,他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

“公共场所不算偷拍,正经拍视频没人看,我就是要靠擦边球来引流,这样才有高流量。”

当受害者家属投诉时,平台起初仅删除部分视频,账号仍在活跃。

这种纵容无异于为虎作伥。

好在,最后警方给力,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把他拘留了,相关的视频平台也把他的账号封了,算是给这些受害者一个交代。

03

这两个事件,表面上只是两起普通的治安案件,但背后的争议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先说说那老大爷理直气壮的样子,他们为啥会有这种心态呢?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偷拍是不对的吗?还是说在他们眼里,这就跟呼吸空气一样,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表姐觉得呀,很可能是平时在公共场合,这种偷拍行为见得太多了,大家伙儿也都默许了,所以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毕竟在一些人心里,可能觉得 “拍个照有啥大不了的”,再加上真要是被发现了,估计很多人也不会较真去追责,所以这就让那些有歪心思的人更加有恃无恐。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小事吗?

再瞅瞅上海地铁事件下那帮起哄的路人。刚开始那会儿,视频底下充满了"人家又没拍隐私部位,你们至于吗?"的言论

这声音听着耳熟不?就像街边吵架,总有人站出来劝"各退一步"。

可问题是,公共空间的道德边界能退吗?

更扎眼的是,后来有自称公交迷的网友出来站台,说什么"我们都是记录者,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这种话乍听有理,细想却透着凉意。

当群体身份被用来为个体错误承担信用时,所谓的兴趣爱好就成了遮羞布,而那些默许甚至帮腔的旁观者,其实已经在无形中成了帮凶。

就像心理学说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碎窗户却不被惩罚,就会有更多人效仿。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锅甩给女生穿的衣服

这波舆论里,总有声音说"要不是衣服太漂亮,至于招这眼神吗"。

这话听着也耳熟吧?

校园里说"裙子太短容易被骚扰",职场里说"低胸装容易被揩油",仿佛女性的穿着天生就该为他人的行为负责。

可这逻辑细思极恐,要是按照这说法,那穿婚纱出门是不是得担心被强吻?穿工作服是不是得提防骚扰?

这哪是讨论行为规范,分明是把道德审判的大棒甩给女性,完美转移了视线。

更荒唐的是,这种"受害者有罪论"还成了某些人的遮羞布,把偷拍者的行为合理化,把旁观者的冷漠正常化,最后受害的只能是那些连穿啥都得小心翼翼的女生。

说到底,这事儿像面镜子,照出了公共空间里那些被忽视的裂痕。

无论是休闲的马路,还是提供便利的公交车厢都本该是中立地带,可一旦镜头介入,权力关系瞬间失衡。

偷拍者手里的设备成了隐形的权力工具,旁观者的沉默则是对这种权力的默认。

表姐想想就觉得不对劲儿。

为啥在公共空间里,女性就得时刻如履薄冰,而某些人举着相机却理直气壮呢?

为啥道德的天平总是朝着弱势群体倾斜,却从不拷问那些手握"兴趣爱好"大旗的人?

咱都生活在公共空间里,谁也不想每天提心吊胆。

与其把精力耗在争论女生该穿啥上,不如把目光聚焦到那些手握镜头、却丢了道德的人身上。

下次咱在享受生活、体验便利的时候,不妨留意下周围,别让冷漠成了偷拍者的帮凶。

这城市的安全感,靠的不是漂亮衣服,而是咱每个人愿意站出来的那股子劲儿。

来源:墨问大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