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道》里,肖亚文说丁元英不同,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的郑建时认为说他是极品混混。
一
《天道》里,肖亚文说丁元英不同,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的郑建时认为说他是极品混混。
在芮小丹看来,说魔说鬼是一个表述,本质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常人只看表象,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对于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就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因为常人理解不了,所以就指责他办鬼事说鬼话。
叶晓明不可为不聪明,但格局和气度不足,以自己的想法揣度他人,结果把机会看成陷阱,虽然付出了不少努力,最终却一无所获。
肖亚文就不一样,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认知不足,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丁元英身上,结果如其所愿——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天道》中,叶晓明、肖亚文与丁元英的思维差异,本质上体现了认知维度、风险边界和价值锚点的根本性断层。
三人的思维模式存在显著的维度差异:叶晓明的二维直线,肖亚文的三维跳跃和丁元英的四维时空折叠分别对应着社会中的三种典型。
二
叶晓明:在二维平面上画直线,只相信两点间最短路径。
受困于自身的信息茧房,只相信眼睛能看见的利益,视线始终停留在有形的产品差异化,和眼睛可见的资金正向流动上,看不见有形之物背后的无形规则的博弈。
以止损优先,遭遇诉讼时立即退股,陷入“非胜即败”和"馅饼/陷阱"的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 缺乏价值重估能力。
深陷于经验囚笼,用音响市场传统经验否定丁元英的反逻辑操作,将丁元英的布局误判为赌博,实质是认知无法穿透"价格战→行业洗牌→品牌上位"的商业逻辑 。
肖亚文:在三维空间搭梯子,寻找垂直上升通道。
有超越常人的对机会的敏锐嗅觉,在格律诗危局中及时把握"诉讼之前,存在败诉的可能才是最佳入场时机”,这个时间段既不存在胜诉之后截胡的心理负担,又能充分把握机会。
坚持承担风险,不愿意违背商业道德,拥有契约精神。用律师思维拆解诉讼风险概率,预见了格律诗胜诉后的品牌增值空间,将多年积蓄全押,本质是精密计算后的理性决策 。
深谙跟随者生存策略。宁愿自费赴德托付闺蜜,换取认知跃迁通道。无精神负担接受丁元英的"主仆关系"定位,在丁元英的框架内最大化自身发展,实现从助理到董事长的阶层跨越。
丁元英:在四维时空折叠路径,创造出扶贫神话。
通过因果前置,根据林雨峰“只有矛,没有盾”的企业精神设定,提前预见乐圣的的反应,将王庙村扶贫作为"杀富济贫"的社会实验,同时作为送给芮小丹的"觉悟礼物" 。
看透中国商界"忍→斗→和"的三阶段博弈规律,用极端价格战引发行业系统崩溃,当所有人逃离时进场,在集体恐慌中完成资源重组,在无序中重建新秩序。
叶晓明困于术,肖亚文精于法,丁元英近乎道。三种思维模式构成了商业社会的生态金字塔。
三
那些天天加班相信劳动致富的人,往往会沦为人力电池,耗尽能量后,人到中年就会被抛弃掉。
沉湎于搞无效社交的人,只会变成一个资源乞丐,想从别人那里求得资源,但真正拥有资源的人都会绕着走。
不要总是盲目跳槽,因为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从一个鱼缸跳到了另一个鱼缸,依然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
有时候你觉得某个行业“突然”崛起了,殊不知早在五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当你感叹某个朋友运气真好的时候,却不知道对方早在十年前的关键节点上做了布局。
当你为了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时感到焦虑时,有人可能正在思考如何把你的焦虑喂养给AI。
……
真正的破局,需要你的认知有一场进化,用高维度认知打开自己的天眼。
如何获得这种高纬度的认知能力?
《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出路在哪里?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
觉悟天道,又名开天眼。你需要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传统、政治、文化、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道德、文化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随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价值、成就。
用道眼看与用人眼看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叫特殊感觉?什么叫立意要高?挖掘要深,那不是爬楼梯,想爬多高爬多高,也不是挖地沟,想挖多深就挖多深。不在那一道上,你就不可能看到那一道的真相。立意要高,挖掘要深,充其量是一个揣测的版本,不得究竟。
四
丁元英的父亲重病在床,大哥和母亲坚持“砸锅卖铁也要救”,认为放弃治疗会被视为不孝。丁元英说必要的话会拔掉重症监护室里父亲的维生管,他认为如果父亲注定成为植物人,继续治疗只会增加痛苦,不如让他有尊严地离开。
他母亲说养儿防老,你这样,不是白养你了吗?
丁元英说,如果你养儿是为了防老,那就不要谈母爱有多伟大。
丁元英的做法看似冷酷,实则体现了他对“孝”的独特理解——不以世俗标准衡量,而是尊重个体的尊严与意愿。
当别人还在会议上为了一个标题绞尽脑汁时,你应该在研究行业生态和发展趋势,推算未来五年的资源分配流向。
当别人还躺在出租屋里刷短视频缓解焦虑时,你应该正在研究如何收割他人的注意力、时间,换成资本市场的交易筹码。
当别人还在酒桌上拼命敬酒的时候,你应该在洗手间复盘刚才对话中的权力图谱。
当别人在直播间抢购打折商品的时候,你应该正在分析他人的点击轨迹来优化直播算法。
当别人在短视频里嘲笑“资本家套路”的时候,你应该想法如何把他人的情绪加工成新的流量燃料。
当你能够将一切遭遇,翻译成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你就能从“受害者”进化为“观察者”,你也就站在了那一道上,就能获得更高维度的认知能力。
来源:影视热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