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岁才打出来,是不是晚了?”——看完李文昊在墨尔本把澳洲后卫防到8中1,弹幕里飘过这句扎心话,像一根针,戳中所有还在板凳末端数毛巾的年轻人。
“23岁才打出来,是不是晚了?”——看完李文昊在墨尔本把澳洲后卫防到8中1,弹幕里飘过这句扎心话,像一根针,戳中所有还在板凳末端数毛巾的年轻人。
没人记得他前两年怎么过的。
青年队升上一队,常规赛场均8分钟,垃圾时间最后两分钟,球到他手里先耗完24秒,观众开始退场,解说顺口喊他“小将”——其实队里比他小的都打上轮换了。
那阵子他练完加练,夜里十一点球馆关灯,保安大叔催他走,他摸着黑把最后一个三分投出去,听声儿判断是否打铁——连灯都不给,更别说聚光灯。
转机来得不体面。
杨溢崴脚,沃特斯体测没过,杜锋在更衣室扫一圈,指着角落:“李文昊,明天你首发。”那天他对位的是NBL全明星老后卫,对方32岁,一身腱子肉,热身时冲他咧嘴笑,像看一盘菜。
第一节打完,老后卫0助攻2失误,笑不出来了。
李文昊没花哨动作,就是贴身,像牛皮糖沾了水,甩都甩不掉。
中场杜锋罕见地拍了拍他后背:“就这么干,别多想。”——这对杜锋来说,等于递了投名状。
数据不会骗人:他在场,广东队每百回合少丢12分;对手主力后卫命中率掉15%;快攻推起来,转换效率直接+20%。
别小看这20%,CBA上赛季平均回合数只有88次,20%等于多捞4次轻松出手机会,打澳洲这种身体队,4次就是8分差距,足够赢球。
更细的一项:他抢断率3.8%,同位置排第3,前面俩是外援。
本土后卫里,他第一。
有人问他秘诀,他说没秘诀,就是“把对手想成抢自己饭碗的人”。
话糙,理真。
CBA注册名单里,1号位常年过剩,能投的、能组织的、能炸框的,各队都囤,唯独缺肯玩命防的。
球迷总吐槽国家队后卫被外援一步过,其实根儿在联赛:防得好没数据,合同里不写,工资条上不体现。
李文昊偏挑这条窄路,倒走出一片天。
王仕鹏直播里夸他“防守嗅觉”,苏群跟一句“功能型球员也能拿百万年薪”,翻译过来:蓝领也能买房。
说到买房,俱乐部已经给他换成保障合同,数字没公布,但队记透露“够他在东莞付套小三居”。
别嫌小,同届青训出来的人,有的还在拿A类底薪,一年到手20万,扣完税买不了半场球票。
这一对比,就看出防守的真实价值。
可下一步才难。
想进国家队,光防不行,乔帅要“3D控卫”:三分得稳,还得能突分。
李文昊目前三分31%,联盟平均34%,差一口气。
他自己清楚,休赛期每天加投200个底角,手都肿,绑冰袋打夏联。
有人劝他“别练太狠,小心伤病”,他反问:“不练就能不受伤?”这话听着像赌气,其实是算账——23岁,再晚一年,连门槛都摸不到。
2027世界杯周期,赵继伟快32,国家队需要年轻领防人。
李文昊身高192,臂展199,符合乔帅“大尺寸后场”口味。
如果能把三分拉到36%,再偷学孙铭徽那手突分,他就能从“救火队员”变成“常备答案”。
当然,也可能啥都没捞着,CBA每年都在变,今天缺防守,明天就缺得分。
唯一保险的是把防守刻进骨头,哪怕以后转行做教练,也能指着录像说:“看,这就是我吃饭的家伙。”
所以回到开头那句弹幕——23岁晚不晚?
看跟谁比。
比徐杰、比胡明轩,确实慢半拍;可比那些已经离开职业赛场、回去打野球的前队友,他算幸运儿。
篮球这条赛道,从来不是谁先跑谁赢,而是谁找到缺口死命钻。
李文昊钻的是“没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钻着钻着,把自个钻成了大腿。
下次再有人吐槽“中国后卫不会防”,至少能想起一个名字:李文昊——那个曾经连球馆灯都等不到、如今把对手防到怀疑人生的23岁小子。
来源:时髦苹果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