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种植小麦的五项关键技术要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06:27 1

摘要:沙土地因土壤颗粒粗、保水保肥能力弱、导热性强等特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易出现出苗不齐、后期早衰、产量偏低等问题。为实现砂土地小麦高产稳产,需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关键管理措施:

沙土地因土壤颗粒粗、保水保肥能力弱、导热性强等特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易出现出苗不齐、后期早衰、产量偏低等问题。为实现砂土地小麦高产稳产,需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关键管理措施:

一、科学改良土壤,夯实种植基础

沙土地核心短板是保水保肥能力差,需通过土壤改良提升肥力。可结合播前整地,每亩施入2000-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如牛羊粪、堆肥),或100-150公斤商品有机肥,逐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同时掺入适量黏土(每亩10-15立方米),降低土壤通透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此外,播前深耕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为小麦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优化品种选择,适配土壤特性

沙土地春季地温回升快,小麦返青早但后期易受干旱影响,需选择耐旱、抗倒伏、后期灌浆快的中早熟品种。例如黄淮麦区可选用济麦44、周麦27等品种,北方冬麦区可选用京冬17、中麦175等品种。这类品种根系发达,能更高效吸收土壤深层水分,且灌浆期抗逆性强,可减少因砂土地水分流失快导致的减产风险。

三、精准水肥管理,弥补土壤缺陷

沙土地水肥易渗漏,需遵循“少量多次、按需供给”原则。

- 施肥:基肥以缓释肥为主,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搭配尿素10公斤;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促进分蘖;灌浆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每亩喷施50-60公斤,补充养分,防止早衰。

- 浇水: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确保出苗整齐;越冬前浇好冻水,增强小麦抗寒能力;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根据土壤墒情浇水,砂土地墒情低于60%时及时灌溉,每次浇水以“浇透不积水”为标准,避免水肥随水下渗浪费。

四、把控播种质量,保障苗齐苗壮

砂土地播种易出现“深播缺苗、浅播受旱”问题,需严格把控播种细节。

- 播期:根据当地气候确定播期,黄淮麦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北方冬麦区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确保小麦冬前形成5-6片叶、2-3个分蘖的壮苗。

- 播深:控制在3-5厘米,过深会导致出苗慢、苗弱,过浅则易受干旱影响出苗;播种后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减少土壤空隙,增强保墒能力。

- 播量:根据品种分蘖能力调整,分蘖强的品种每亩播量10-12公斤,分蘖弱的品种每亩播量12-15公斤,避免播量过大导致群体过密,后期易倒伏。

五、强化田间管护,防范病虫草害

沙土地小麦生长期间,需加强田间监测,及时防控病虫草害。

- 除草:播后苗前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2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封闭除草;小麦3-5叶期,每亩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50-6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4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 防病:锈病、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赤霉病在扬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预防。

- 防虫:蚜虫、红蜘蛛可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重点喷洒小麦叶片背面和穗部。

综上,沙土地种植小麦需围绕“改良土壤、适配品种、精准管理”核心,通过五项关键措施弥补土壤先天缺陷,充分发挥品种潜力,最终实现小麦优质高产。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