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个锦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20:14 1

摘要:宋朝景德年间,石林镇上有个叫刘亦天的占卜大师,俗称“神算子刘半仙”。据说,他的祖上曾经是朝廷的司天监,到了他这一代,只传下了一些如何看风水和卜卦算命的要点,刘半仙就是靠着这些本事,在石林镇上安居乐业了。

宋朝景德年间,石林镇上有个叫刘亦天的占卜大师,俗称“神算子刘半仙”。据说,他的祖上曾经是朝廷的司天监,到了他这一代,只传下了一些如何看风水和卜卦算命的要点,刘半仙就是靠着这些本事,在石林镇上安居乐业了。

由于他经常在外游走市井,为不同的人指点迷津,到了娶妻的年纪,便娶了一个安分守己相貌平平的徐氏,一年以后,徐氏顺利为他诞下一子,取名为刘明远。

要说这明远,从小性格顽劣,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徐氏又不舍得打骂,除了父亲偶尔回家他装模作样的读书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外面与小伙伴玩耍打斗。周围的小玩伴常常打趣他道:“明远,你怕啥呢?天塌下来有你老子给你顶着,你老子不是会算吗?想必将你的一切都早已算好了!”

可偏偏天就这样塌下来了。

到了刘亦天三十六岁的这一年,忽然生了一场重病,喝了十几副中药缠绵病榻一月之久居然毫无起色,他掐指一算,重重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对妻子说道:“看来我是泄露太多的天机,老天这下要收我了!只是明远这孩子心智不成熟,日后你要多辛劳了!”

徐氏拉着丈夫的手哭道:“夫君,你能算的了别人为何就算不了自己呢?明远一直缺乏管教,你就忍心丢下我孤儿寡母,我们日后该何去何从啊?”

“你也别害怕,我按他的命格替他写下了三个锦囊,记住,在他十六,十九,二十岁时分别打开它们。只要按锦囊所说去做,一切会好的。你要相信我!”说完,将枕头下面准备好的三个锦囊交予徐氏的手上,没有支撑到半夜,便一命呜呼了。

刘亦天举办葬礼的那一天,场面很是隆重。十里八乡来了不少人,生前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死后故来送他一程。明远哭的伤心欲绝。

将父亲安葬后,母亲指着房屋前正在衔泥筑巢的小燕子说道:“远儿,你看,老燕子不在了,小燕子照样能把巢搭好!”明远一时间受到启发,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

到了明远十六岁生日这一天,他跪在父亲的灵位前拆开母亲递过来的第一个锦囊,泛黄的宣纸上遒劲的笔迹写道:“城东积善堂许掌柜,可托付。”

第二日清晨,明远背着一个蓝色布包早早来到积善堂门前,许掌柜一眼便认出了他,那日参加刘亦天的葬礼,早就看到了明远跪在那里哭泣。

“孩子,快进来!”许掌柜拉起明远进屋。

“我和你父亲是老知交了,当年你父亲算出我家十五岁的儿子有落水之劫,我们硬是改日让孩子乘船去了舅父家。果然那日船只过了渡口后突然遇上大风浪,船上的人十有八九都葬生河海,那可真是一难啊!事后我拿了银子感谢你父亲,可你父亲却分文不收,笑着说道日后要让你来这里做跑堂,没想到.....这一切却是因为他不在了!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带着你一起过来啊!”说完,许掌柜的眼里又闪烁起泪花。

“不过,你父亲生前有过交待,如果你一旦来这里定要让我严格管教,我会不遗余力将我所学传授于你,至于你是否有悟性,全看你自己了。”说完,又给明远安置了住处。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明远就被许掌柜叫起来,“从今日起,药馆里所有的台面,地面,药柜的灰尘全由你来清扫,每日记下十副常用中药的行状,名称,以及用途,并抄录好笔记,我会随时抽查。如果有误,罚你晚餐不许进食。”

明远知道这对于自己很难,但没有办法,他于是立马起身,打水撒扫,虽然累的腰酸背痛,却不敢叫苦。忙里偷闲的时间还要跟在药馆里抓药的先生后面识读草药,一个月下来,足足瘦了十余斤。

虽然日子过的比以前清苦,但明远却觉得异常充实,他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有知识和力量,这让他无比欣慰。

经过一年的学习,明远已经识读了大部分的草药,并对这些药草的性质和用途都倒背如流。接下来,许掌柜又安排明远跟在自己的儿子身后去南方的药材市场学会如何去识别真假药材,如何去做买卖。

经过三年的时间,明远除了不会搭脉已经可以胜任药馆里面的任何一职了,许掌柜也因此感到欣慰。

此时的明远已经十九岁了。就在十九岁的这一天,母亲又为他打开第二个锦囊,上面写道:“百江镇玉缘堂王世伯,是我多年的好友,拿上我身前佩戴过的唯一玉佩去找他。”

百江镇,那可是父亲当年出生的地方。明远找出那块玉佩,跋山涉水来到了百江镇。只是玉缘堂如今由他大儿子继承,王世伯又替小儿子王江开了一家布匹店,两个儿子成家立业,花尽了他所有的积蓄,如今自己已经搬回老宅。

明远手中的那块玉佩正是当年王世伯送于刘亦天的,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明远,如今物是人非,王世伯是欲语泪先流。

“你父亲啊,说来话长,我和他从小便相识,他是我一生的挚友。我从祖上继承玉器店至今,事业算是顺心。只是有件烦心事,成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嗣。那日你父亲途经此地,我和他喝酒聊天聊到此事。第二日,你父亲便带着罗盘来到我的宅子,居然发现我和妻子的梨花床被木匠做了手脚,原来是我的堂兄嫉妒我的生意,用重金收买了做床的木匠,那人用了鲁班术,让我一直没有子嗣,我堂兄竟然想将他的儿子过继给我,以来继承我的家业。”

“那后来呢?”明远问道。

“后来破了那个鲁班术,我和你婶娘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今膝下二子一女,都承欢膝下,真是要感谢你的父亲啊!为了报答他,我送给他纹银四百两,可他根本不为金钱所动,硬要推辞。后来我执意说要存在我这里,以备不时之需。他才应允。看来,现在正是你需要的时候了!贤侄快随我来!”

明远跟在王世伯的身后,王世伯将一小箱白银交给了明远。打开那只小箱子,里面还有一封父亲的亲笔信件,明远打开只见上面写道:“我儿明远,见字如面。当年我帮你王世伯破解梨花床之秘密,你世伯为了表达感谢特赠与纹银四百两。我只是举手之劳从心里不想接受,但你世伯执意要蓄存,我便想如果哪天遭遇不测,就让你带着世伯送于我的玉佩来取。如今想必你已到此,其中这一百两作为多年的保管费用赠与王世伯,请他务必收下。”

明远于是将那一百两银子交予王世伯,王世伯却一个劲的推辞,“虽然我现在不如以前,但绝不能收下什么保管费,这些本该就是贤侄的。”可明远却说一定要遵循父亲的遗嘱,否则自己分文不取。这下王世伯可急了,他只好应允。并提议将这些银元去附近钱庄帮忙换成银票,以方便明远携带。

王世伯去钱庄后,明远见婶娘一人在灶房择菜,便前来帮忙,见到婶娘手腕上带着一只奇特的雕花银镯很是美观,想给母亲买一只,便问道:“婶娘这只银镯好奇特,不知在哪里买的?”

婶娘笑道:“这是我当年的陪嫁,哪里能买的到啊,还有一只藏在箱底呢!这手镯有个特点,它的接头处可以打开,你看,我小儿子还在里面放了当归和黄芪的药丸。”婶娘还特意打开让明远观看。

“怪不得婶娘的气色如此之好!”明远笑道。

第二日一早,明远就拿了那三百两银票准备出发,临行前王世伯猛地拍了一下脑袋,“有件大事差点忘了!”于是匆匆进了里屋,拿出一个手帕包着的像是镯子一样的东西交给明远,“这是你父亲当年存在我这里,你一定要亲手交给你母亲!快点,时间来不及了,你还要坐船呢!”说完,就将明远一个劲的推出门外。

明远知道此事有蹊跷,便在中途打开那个手帕,里面居然有只和婶娘手上一模一样的雕花银镯,他打开那个接头处,发现里面卷曲着一张价值一百两的银票。看来王世伯真是用心良苦!

明远想了想,于是来到百江镇王江开的那家布匹店里,店面虽大,只有几个人在那里闲聊,看来生意并不景气。

“老板,那个布匹给我来三尺!”明远指着一匹灰色的绸缎喊道。

“好嘞!一共是二两银子!”

“老板,你看这样可行,我身上的银子不够了,可以用这个镯子换吗?”明远拿出了那只雕花银镯。

王江一眼便认出这是母亲的陪嫁,便问道:“你这是哪里来的?”

“我,不瞒兄弟,我这是刚刚路上捡到的。”

“这是我母亲的陪嫁,你若不相信,里面还刻有我母亲家的姓氏,一个方字。”

果然,那个银镯子的里面刻有一个“方”字。

“那正好,物归原主,布匹我就不要了!”明远说道。

“布匹你还是拿走吧,算我为了感激你送于你的!”王江说道。

明远于是高兴的将布匹收下回家了。王江回家后将镯子交给母亲,父亲看到才恍然大悟。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哎,和他老子一样,也是个忠义之人啊!”

明远将银票拿回了家,和母亲说起这一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母亲欣喜含泪说道:“我儿果然心智成熟了!这都是你父亲前世种下的因,许掌柜和王世伯都是世间难得的忠义之人,他们信守承诺,一心帮你,你可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啊!”

明远点了点头。

到了明远二十岁的这一天,徐氏颤抖的打开了最后一个锦囊。上面写道:“我儿历经四年磨砺,可以在城南开设一个回春堂,薄利经营,救死扶伤。”

于是,明远在城南选了家店面,去南方市场精心选择药材,又请了一位老郎中坐诊,开设了一家“回春堂”。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百姓,以至于门庭若市,美名远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不易,希望各位看官读到这里,用您那发财的手指为故事点个免费的小赞!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漫林的后花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