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转型,失败了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0 19:44 1

摘要:先有杨幂在《哈尔滨1944》里演特务被群嘲,后有刘诗诗以律师的身份出现在《掌心》里被指“换汤不换药”,而泡在《繁华》里三年的唐嫣,则以娇憨鲜活的“汪小姐”,有了自己中女时代的代表作,但爱奇艺上热播不久的《念无双》,她的“汪小姐”演技似乎又失灵了。

☉作者|春风十里

十点读书会出品

这几年,转型困境在85花中蔓延开来。

先有杨幂在《哈尔滨1944》里演特务被群嘲,后有刘诗诗以律师的身份出现在《掌心》里被指“换汤不换药”,而泡在《繁华》里三年的唐嫣,则以娇憨鲜活的“汪小姐”,有了自己中女时代的代表作,但爱奇艺上热播不久的《念无双》,她的“汪小姐”演技似乎又失灵了。

当85花集体困在转型修罗场时,外界将逆袭的剧本压在了一直很争气,也一直很有骨气的赵丽颖身上。

可当赵丽颖顶着一头枯草般的乱发,穿着一身海腥味的衣服,出现在《向阳·花》里时,外界对这样的“苦难叙事”似乎有些疲累:

“怎么又是满脸血污的苦命女人?赵丽颖转型失败!”

在外界的视角里,转型一事,角色重复即失败。

可事实上,从舒适区切换到全新又陌生的赛道,仅靠角色和演技是难以实现华丽转身的。

“苦难叙事”下的陷阱

近几年,“苦难叙事”似乎已演变成演员们想要转型必要穿行的一条路径。

人生海海,每个有故事的生命,几乎都要经过苦难的过滤,才会渗沥出深刻有力量的生命特质。

有信念感的演员们之所以选择扎堆诠释有震撼力的苦难人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的故事平凡而深刻,其中的角色饱满而动人,而一个好的演员,是难以拒绝这样的人物的。

当然,如果缺少对故事内核细致入微地深入探索而导致诠释失败,在外界看来,不免有同情心被利用的欺骗感。

而演员的“扮丑”在此种语境下,就有了为转型而刻意伪饰演技匮乏的嫌疑,甚至会被解读为这是演员为满足功利心的一个工具。

一切纷纭与讨伐,最终也都指向了主角。

比如海清,她曾两次“扮丑”,但待遇却天差地别。

《我本是高山》里,海清为了演好功勋人物张桂梅,无论是散乱的头发、佝偻的身形,还是嘴角的纹理、半睁的双眼,海清在细节上都做到了复制粘贴般的高度还原。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真的成为她,而不是扮演她。”

但剧情被魔改,加之海清版张桂梅更侧重展现人物身上“较真”的一面,以致张校长内在的精神力量、人格信仰等重要的性格特质被极限压缩,让影片有了太多被吐槽的痛点。

张桂梅校长看完电影后拒绝发言,海清也因此被批靠扮丑来转型,得奖太过心切。

另一次“扮丑”,是在《隐入烟尘》里。

海清褪去了都市女性华丽的外表,她“围戴着一条湖蓝色头巾,手里提着一只铁皮水桶,艰难地迈着步子”,带着一身洗不掉的尘土味儿,走进了风沙肆虐的大西北。

这部小众到无人问津,投资仅200万的《隐入烟尘》,票房却超8900万,豆瓣评分8.5,还获得了第72届柏林金熊奖提名。

这部影片之所以后力强劲,爆发力十足,是因为影片真实而生动地还原了大西北农村的生活环境,马有铁和曹贵英这桩旧式包办婚姻,故事虽简单质朴,但苦难镀就的真情却伟大而不可替代。

海清说:“我不觉得出演《隐入尘烟》就是‘转型’或者是‘破局’,这些都是外界赋予我的意义,跟我自己没有关系。我选择‘贵英’的出发点就是对剧本和这个角色的喜欢。”

类似的话,赵丽颖也说过:“我不是要证明自己,而是我就想演。”

其实转型一事,对于一个有口皆碑的实力派演员来说,有时只是“苦难叙事”下的一个附赠品。

因为某种程度上,剧情的设定和演员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旦剧情脱轨,演员的呈现也就有了失真的可能。

剧本与角色的错位

网上对于赵丽颖在《向阳花》里转型话题的争议,集中在两个片段上。

一场是卖假酒事件。

高月香为了谋生参与了假酒销售,面对老板故意拖延,明知危险的高月香在没有任何谋划的前提下,让毛阿妹先走,自己和无良老板硬碰硬,后来毛阿妹以为老板要侵犯高月香,中途折返。

结果两人合体暴打老板,却一分钱都没有赚到。

另一场是二人为防盗锁主持站台大获成功,厂长想要录制二人的视频并发布到网上。

高月香想要录视频以赚更多的钱来养活女儿,黑妹担心自己被贼窝老大发现不愿拍视频,两人因此产生分歧,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高月香骂黑妹:“你就是个贼,你们贼就是假仗义。”

黑妹反唇相讥:“你就是婊子,婊子不配谈感情,去找你的野男人去吧!”

互骂“滚”后,又火速和好。

遇到危险时,两人表现出的“豁得出去”的劲儿,像是不计后果的意气用事;因意见不一发生的争吵,更像是男女情侣间的互骂吵架。

女性题材的影片中,为了相互了解和后续彼此救赎等情节的延展,免不了要通过一些波折和摩擦来进行铺垫,但技巧痕迹太明显,情感力度又被弱化,以致女囚徒这个边缘化群体,在与生命和现实对抗时的被激发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就被削弱了许多。

网友说:“故事立意虽好,但仍有瑕疵,没有苦难就制造苦难,没有巧合就制造巧合。”

《三联生活周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影的着重点是,刑满释放女性重新融入社会的艰难,但电影对这种艰难的呈现,几乎仅局限于刑满释放者的身份,而非女性的身份。”

冯小刚将镜头对准了市场热衷的女性题材,但对女性群体的“误读”,使影片没有真正触及到女性困境的本质。

而作为演员,要想成就一个血肉丰满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剧本提供给演员一个可以深耕细作的土壤,以帮助演员用细腻生动的表演培植出好的角色特质。

同为苦难叙事,《山海情》的演员在导演的要求下不仅全员方言,还要求脸上的粗粝、红印和瘢痕,必须是风吹日晒留下的生活痕迹,而不是借助高超的化妆技巧。

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正剧,要靠旁白来完成时代变化的讲述,但《山海情》是靠每一个人的故事和生活变化来解读时代的主旋律。

比如基层干部马得福在扶贫过程中的呕心沥血,白校长思想的转变,李大有生活的变化,以及得宝和麦苗这对恋人各自成长的感情线……

多层次维度下,每一个小人物的故事线或明或暗,或详或略,交织拼凑在一起,才将那个扶贫时空下的苦与乐,悲与喜,生动又真实地绘制了出来。

也是因为剧情的合理性和包容性,才让热依扎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成就了全剧最苦命也最经典的角色——张水花。

当出逃的水花回来跪在父亲面前答应出嫁后,她回头含着泪给了马得福留下了一个强忍的微笑,镜头定格的那一刻,一个被黄土地捆住命运的女性形象纤毫毕微地呈现了出来。

同为苦难叙事,热依扎在好剧本的加持下,将自己的演技深深扎根进张水花的生命里,而不是仅仅只是长得像张水花。

曾有资深影视评委私下感慨:“流量演员总想靠‘毁容式演技’弯道超车,却忘了周迅在《李米的猜想》里连等红绿灯都在琢磨角色状态。”

说到底,真正融入进角色的内在生命,才能让外在的“扮丑”有了可以承载的具象化实体。

而为了演好刑满释放的高月香,赵丽颖也曾亲自去监狱体验生活,她熟练的手语和肢体语言,更看出她注重对人物细节的精雕细刻上。

但剧情的悬浮,性别叙事的混乱,以及缺乏逻辑的故事线,仅靠赵丽颖的表演是难以拯救。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赵丽颖进军电影领域的作品,像《第二十条》《浴火之路》《向阳·花》等影片,她饰演的人物多为底层、苦难的女性,这样有些同质化的角色,在引发观众审美疲劳的同时,也被质疑过度消费女性苦难。

虽然赵丽颖早已用不俗的口碑和票房,证明了自己在演技上的突破,也用不断向上递进的表演,证明了自己早已从“傻白甜”的戏路里转型成功。

但除了古偶剧、仙侠剧,还有以苦难叙事为主调的影片,外界觉得,赵丽颖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潜质,去尝试更多元化的角色。

事实上,她也正在向全新的领域发起了冲锋的号角。

在《向阳·花》上映前,赵丽颖接受了“大众电影杂志”对她的一个专访。

访谈中,赵丽颖透露,未来会有一个叫《在人间》的迷你短剧上线,“是一个比较创新的、新颖的题材”。

作为演员,她始终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也绝非一个扁平化的词汇或形象就可以轻易被定义的。

角色,是我的战场

“陆贞”和“楚乔”,是赵丽颖最早向外界闪烁出的转型信号。

《陆贞传奇》热播时,赵丽颖尚没有从外界的口水中挣脱出来,但《楚乔传》开拍时,她已凭“花千骨”一角,彻底扭转了自己黑红的星运。

彼时赵丽颖的人生已来到了30岁大关,她必须在“少女感”消失前,为自己在演艺领域寻找新的契机。

一部《楚乔传》,让外界看到了非科班出身的赵丽颖,已不再是走“傻白甜”路线的“晴儿”和“杉杉”,她既成得了一个朝代的女相,也可以飞身战马,成为一个可以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女将军。

大抵从那时起,外界才发现,有着“甜妹”长相的赵丽颖,骨子里其实住着一个大女主。

自此,题材上的破壁,让赵丽颖成功地撕下了外界贴在她身上的标签,她也由此完成了自己在表演上的第一次转型。

《楚乔传》后,赵丽颖脱下戎装,摇身一变,成了北宋官宦世家里的大家闺秀。

如果说,陆贞和楚乔是赵丽颖的本色出演,那么盛明兰这个备受欺凌和冷落的世家庶女,让外界看到了她生活化的演技。

演完《知否》后,赵丽颖觉得“明兰”给了自己很多启发:“明兰不是一个有角色光环或者超能力的人,她更像我们普通人去面对这些困境,可以选择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

很多网友也惊讶地发现,《知否》后,赵丽颖似乎吸收了明兰身上的灵气和静气,让从前在江湖上有些横冲直撞的“赵小刀”,多了一些从容笃定的气质。

也因为《知否》,赵丽颖和郑晓龙、傅东育等正剧导演建立了良性的关系,自己的戏路也自然而然地从古装仙侠,过渡到正剧领域。

在乡土中开疆拓土的何幸福,在商界里叱咤风云的许半夏,赵丽颖向更有深度的角色和题材发起了挑战。

这些角色不仅为她捧回了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还为她的演艺生涯注入了更多不同寻常的特质。

曾经,凭“花千骨”一角扭转了路人缘的赵丽颖,会借着“星空下演讲”里道出自己的不甘:“一个演员的价值,为什么要因为脸型而被定义”。

但何幸福教会了她如何活出自我,许半夏告诉她要有屡败屡战、重头再来的勇气。

这些丰富立体的角色,用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让赵丽颖的认知发生了转变:“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未来在选择作品上也给到了很大激励,想去创造更多角色。”

她塑造了角色,这些角色也重塑了赵丽颖的演员使命,在这样吐故纳新的过程中,赵丽颖决定“让生命更有价值,做一个不重复的自己”。

“我想有一点点不一样”

2024年的贺岁档,有两位女性惊艳了整个春节:一个是贾玲,另一个则是出现在《第二十条》里的赵丽颖。

前者备受瞩目,是因为贾玲从一个喜剧女演员身份,成功转型为百亿票房女导演,而她狂甩一身脂肪重塑自我形象的过程,更成为了无数人继续向前奔跑的动力;

而《第二十条》里的赵丽颖,则以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郝秀萍再度颠覆了外界对她的认知。

开拍前,赵丽颖问张艺谋:“我为什么不可以(是聋哑人)呢?”

郝秀萍的女儿娟娟是聋哑人,那么她的父母至少有一方应该也是聋哑人,因为宿命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丽颖的“残忍”,让本有台词的郝秀萍,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只能通过手语、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传递人物的情绪和诉求。

为此,赵丽颖用了3个月的时间里和手语老师学习肢体表达,她丢掉了台词,也褪去了精致的妆容,让自己的一寸一毫都得到放大。

有观众这样评价赵丽颖的郝秀萍:“郝秀萍出场后,整部戏就有了最深厚的生命力,野草一样,被风雨碾压。那不停比划的双手,渴望被理解的眼睛,透过苦难,望向千千万万的观众……”

张艺谋说:“赵丽颖已经不是过去的赵丽颖了。”

除了形象上的颠覆与重塑,题材维度和深度的不断更迭与加深,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双料视后”的转型,已不止于表演戏路的转换上。

如今的赵丽颖,除了演员的身份,还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了《幸福到万家》整个项目的策划组建工作;以监制的视角,保障《与凤行》按照预定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更以出品人的角色,负责起《向阳花》的资金统筹以及市场宣传的工作。

主持人曹可凡问她,会不会觉得难。

“非常难……但我想有一点点不一样,可能一直在超越的那个人,是平庸的自己,是那个很容易被打败,或者很容易消极,或者有那种退缩念头的自己。”

如果不断超越自己是一场转型,那么赵丽颖的转型之路,还远没有结束。

而这样的转型,早已不是成功或失败可以轻易界定的。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