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翻一页,换一只小蚂蚁、一条小鱼、一个戴帽子的小朋友,配图颜色大块、线条粗,孩子一眼锁定。
“孩子3岁半,话还说不利索,急死人。
”
别急,一片小枫叶就能救场。
把真枫叶放孩子手心,先摸,再闻,最后问:“像不像薯片?
”
小班娃立刻张嘴:“脆脆的!
”——第一句完整描述就这么蹦出来。
《小枫叶找朋友》只讲三句话循环:
“我是小枫叶,我飘呀飘。
”
“你是谁呀?
”
“我们一起玩!
”
每翻一页,换一只小蚂蚁、一条小鱼、一个戴帽子的小朋友,配图颜色大块、线条粗,孩子一眼锁定。
老师或爸妈只需夸张语气重复,娃就会抢答:“我飘呀飘!
”——语言肌肉练的是“节奏感”,不是背故事。
升级版《小枫叶的变色日记》给中班。
桌上摆七片不同色度的枫叶,从绿到红排一排。
“第1天,小枫叶穿绿衣,心情?
”
孩子挑表情贴纸:开心、惊讶、害怕……
“第5天,它红了,像什么?
”
“像妈妈口红!
”——比喻句自己长出来。
把日历卡片插进叶柄,每天抽一张,顺嘴问:“今天是第几天?
”
数字、时间、颜色、情绪一次打包,孩子边数边编故事,嘴停不下来。
新玩法再加三招:
1. 触觉包:布袋里放干叶、湿叶、塑料叶,闭眼摸,猜对了才能翻下一页。
2. 嗅觉瓶:滴一滴桂花香精,风婆婆一吹,“小枫叶闻到香味啦!
”——词汇库瞬间多了“香香的、甜甜的”。
3. 情绪骰子:六面画表情,扔到哪面,就用那句表情演一段。
娃把“我有点害怕”说得像唱歌,顺带把社交情绪练了。
别小看这几片叶子,回家路上捡几片,故事就能续写一星期。
孩子嘴里蹦出的第一个长句,很可能就是:“小枫叶今天第7天,它红得发光,它说:我有点想妈妈,也有点想飞更远。
”
听完这句,谁还担心他不会说话?
来源:灵巧船帆U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