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崛起!风华3号单卡112GB显存破纪录,AI训练成本直降70%!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22:56 1

摘要:昨天刷到珠海香山会议中心的消息时,我手里的咖啡差点没拿稳——不是因为现场人多热闹,而是芯动科技亮出的“风华3号”,把我之前对国产GPU的不少顾虑都给打消了。

昨天刷到珠海香山会议中心的消息时,我手里的咖啡差点没拿稳——不是因为现场人多热闹,而是芯动科技亮出的“风华3号”,把我之前对国产GPU的不少顾虑都给打消了。

你可能跟我一样,之前总听说国产GPU在进步,但实际接触时总有点“隔靴搔痒”:要么只能干单一的计算活,渲染、医疗显示这些复杂场景顶不上;要么跑大模型时显存不够,得好几张卡凑一起,成本高还麻烦。但这次风华3号一亮相,这些问题好像都有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停留在“技术参数好看”,而是真能落地到我们身边的场景里。

之前跟做AI算法的朋友聊,他吐槽过一句“有些GPU像只会炒一道菜的厨师,要做个宴席还得找好几个帮手”——这话用来形容GPGPU很贴切,这类GPU只能专注某类计算,比如跑个简单模型还行,但要兼顾大渲染、医疗显示这些,就抓瞎了。

而全功能GPU不一样,它得像“全能主厨”,既能搞定大模型的“硬菜”,也能做好图形渲染的“精致摆盘”,甚至还能应付医疗显示这种“精准活”。这也是国际巨头的核心优势,之前国产领域一直缺这样的产品。

风华3号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它把“全功能”做到了实处。不是简单堆参数,而是真的覆盖了大模型、大计算、大渲染这三大核心场景,还在细节上扎得很深。比如它率先把国产开源的RISC-V CPU和兼容CUDA的GPU融到一起,这意味着啥?做AI的不用改代码就能用熟悉的PyTorch、CUDA框架,做设计的也能直接用DirectX、OpenGL这些渲染工具,不用再为了适配不同平台“两头跑”——我认识的一个做工业设计的朋友,之前因为国产GPU不兼容CAD软件,只能用国外的卡,要是风华3号能普及,他电脑里的“外国软件依赖”就能减不少。

聊到国产GPU,做大模型训推的朋友最头疼的就是“存力”和“运力”——简单说,就是显存够不够装下模型,数据能不能快进到计算单元。之前跑个32B参数的大模型,得好几张卡拼显存,多卡之间数据搬运又慢,算力再强也白搭,那种“卡着脖子”的感觉,我陪朋友加班时见过好几次。

这次风华3号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单卡就带了112GB以上的大容量高带宽显存,还搭了自研IP。朋友跟我算过一笔账,之前跑32B模型要4张卡,现在1张就行;要是单机装8张卡,甚至能直接跑DeepSeek的685B满血版大模型——这要是放在以前,得好几台机器连一起才能做到,现在不仅省了硬件成本,精度还没打折。

更实在的是,它对主流大模型的兼容度特别高,像DeepSeek的V3系列、千问Qwen2.5/3,还有智谱GLM系列,不用改代码就能跑。我那个做垂类大模型的创业朋友说,这对他们小团队太友好了,不用花精力在适配上面,能把钱和时间都砸在算法优化上——这可能就是技术落地最实在的价值:不是炫技,而是帮用户“省麻烦”。

如果说大模型是“硬核突破”,那风华3号在医疗和工业场景的表现,就更让我觉得“接地气”了。

先说说医疗这块。我表姐在县城医院做影像科医生,之前跟我吐槽过,医院的专用医疗显示器特别贵,小医院根本买不起,有时候看CT片只能凑在普通屏上看,生怕漏了细微病灶。但风华3号是全球首个能原生支持DICOM高精度灰阶显示的GPU——意思就是,不用买专用显示器,普通屏就能精准还原X光、核磁共振的细节,灰度还原度还符合医疗一级标准。

表姐听说后特意让我多查点资料,她说要是医院能用上,不仅能省一大笔设备钱,医生看片也更放心,甚至还能搭AI影像分析,帮着辅助诊断。现在已经有医院在对接基于这款GPU的AI医疗助手了,以后从AI导诊到手术轨迹三维重建,都能用上——想想看,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可能因为一块GPU就提上来了,这比单纯的技术参数有意义多了。

再说说工业和游戏。做工业设计的朋友之前抱怨,用国产GPU跑SolidWorks这些CAD软件,经常卡顿,有时候画个复杂零件图能急出一身汗。但风华3号跑这些软件时,性能直接提了好几倍,跟国际主流水平差不多。发布会上还演示了跑《古墓丽影》《无畏契约》这些3A游戏,画面流畅得很,细节也看得清清楚楚——这说明它不光能干活,还能满足娱乐需求,一卡多用,对企业和个人都划算。

还有个细节我觉得挺贴心:它支持6块8K30分辨率的屏幕同时显示,不管是医院的诊断中心,还是企业的指挥大厅,都能用得上,不用再外接一堆设备,省事又省空间。

聊完风华3号,我特意去查了芯动科技的背景——这家公司做了18年,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网红企业”。从2021年推出国内首款4K智能渲染GPU风华1号,到后来风华2号在信创桌面领域卖得不错,再到现在的风华3号,它走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路子。

这次发布会上,芯动还亮出了其他“硬货”:比如高端DDR5存储模组,还有预发布的120通道PCIe5/4服务器交换芯片。这些都是服务器里的关键部件,之前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现在芯动能自己做出来,相当于从“GPU芯片”到“存储”“连接”,整个服务器的自主化链路都打通了——这就像盖房子,之前只能自己做屋顶,现在墙、地基都能自己弄,整个房子的安全性和性价比都更高了。

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教授也说,风华3号集成了“南湖V3”RISC-V开源CPU,这是国内产业向RISC-V+AI方向迈的重要一步。我觉得这话的意思是,国产技术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互相配合、形成生态,才能走得远。就像风华3号兼容这么多框架和系统,也是在帮整个国产生态降低门槛——企业不用重构代码就能用,这才能让更多人愿意尝试国产技术,形成“用起来、迭代快”的良性循环。

如果你是做AI、医疗、工业设计这些行业的,真可以多关注下风华3号的落地进展——比如需要跑大模型但预算有限,或者想降低医疗设备成本,这款GPU可能会帮你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就算你不是这些行业的,也可以多留意这类国产技术突破,毕竟咱们平时用的APP、看的医疗报告、甚至玩的游戏,背后都离不开这些“硬科技”的支撑,它们强了,我们的生活也会更方便。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觉得接下来国产GPU还得在哪些地方发力?是进一步降低成本,还是适配更多细分场景?或者你有过用国产GPU的经历?评论区咱们一起聊聊~

来源:大平哥(王者荣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