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治市平顺县,有“山水之城”美称,也是文物大县,拥有1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及大云院、龙门寺、天台庵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呈数量多、时代早、品类全、价值高等特点,是全国唯一木结构古建时代序列完整的县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送教送展平顺三中”活动。
长治市平顺县,有“山水之城”美称,也是文物大县,拥有1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及大云院、龙门寺、天台庵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呈数量多、时代早、品类全、价值高等特点,是全国唯一木结构古建时代序列完整的县域。
从2008年起,山西省文物局陆续对口帮扶了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白杨坡村、岳家寨村、上马村和枣林村等。2023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赴平顺县石城镇压茬换新以来,严格按照国省市县四级乡村振兴部门的要求,不断深化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举措,把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特点与文化下乡工作深度结合,多措并举,打好文化下乡创新实践牌,推动帮扶村高质量发展。
打通产业链发展文创产业
近年来,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依托文物部门行业优势,经过多方联动,依托浊漳河沿岸的国宝古建以及石城享誉全国的大红袍花椒,最终确定了文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推出了花椒味古建饼干和花椒香包等文创产品,在带动花椒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宣传平顺县国宝古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间,在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大队长王晓东带领下,工作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山西文博集团文创团队,通过与山西博物院、山西大学设计团队等强强联合,前往太原古县城、太原晋祠和平遥古城等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推进平顺元素文创产品集群的开发,打造出产业振兴文创产品发展方向。
继白杨坡工作队推出花椒味饼干之后,今年,岳家寨工作队通过查阅平顺史志办及文旅局的大量文献资料,前往龙门寺、岳家寨等文旅地点拍摄高清图片,利用自身技术提取文物元素加工设计,最终研发出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国宝古建香包和传统古村落香包。
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花椒元素,提高产业振兴对村民的普惠力度,工作队多方走访,通过对接山西省中医院知名专家,了解花椒作为中药材具体功能,最终形成了以大红袍花椒为基料并具有提神解困、驱蚊杀虫、净味增香、干燥除湿等功能的香包配方,文创香包融合花椒功效的产业发展路线初步形成。
通过与山西省古建院、山西博物院文创部门对接,在初期产品打开市场之后,工作队采取“帮扶单位+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由山西博物院负责品质把控,文创部门采购原材料、工作队提供配方、全体村民参与制作并获得提成的方式高效运营,为村民带来实际收入。产品销售上,在龙门寺、岳家寨供销社等旅游景区景点开设了销售点,初期销售效果良好。
截至目前,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通过与山西大学相关团队的合作,开发出深受年轻人青睐的文创冰箱贴、香片、打卡旅行手册、文化衫等多种文创产品,惠及乡村振兴,打造出平顺元素的文创“礼物”。
“送戏送展送教下乡”助振兴
驻村帮扶期间,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跨部门合作,以“送戏”“送展”“送教”下乡方式,进行文化惠民、城乡教育交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送戏”直达基层、温暖民心。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联动山西省曲艺团、长治市杂技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长治市歌舞团等机构,分别走入岳家寨、黄花村以及豆口村,打造“送戏下乡”,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送展”“送教”下乡,文化暖流润乡村。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向平顺县政府、石城镇政府和豆口村、黄花村赠送“灵蛇献瑞”专题展览展板、讲解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用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化盛宴”,同时也为创新文物资源价值传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山西博物院与山西考古院两支社教团队走进平顺三中,通过少年博物课、互动拼图体验、流动文物展览等形式,为师生带来两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探索之旅,弥补县域教育资源短板,为乡村学生提供平等接触文化瑰宝的机会。通过向师生发放《文物保护法》宣传折页,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物保护理念,通过多元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此外,工作队联动省文勘院、开元基金走进平顺县石城小学,分别开展了读书分享、万册图书捐赠及“我的家乡都是宝——浊漳河古建探秘”研学活动。“我的家乡都是宝”主题课程是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九大项目之“小手托”的重要举措,课程以孩子们身边浊漳河流域的璀璨文物遗存为研发灵感,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堂文物古建趣味课程,推动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家乡的文化代言人、传播者、推介官。
国际助残日与博物馆日之际,工作队协调博物院社教团队走进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和石城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备受各界好评。岳家寨工作队协办的阿里巴巴公益团队无障碍电影下乡活动在岳家寨景区成功举办,丰富视障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优质文化服务浸润县乡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驻村帮扶期间,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与驻石城镇的其他帮扶单位密切沟通,王晓东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下,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共同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振兴方式与路径。
依托龙门寺文物资源,工作队联系山西大学,促成文博全科人才班师生120人赴龙门寺实地考察调研,推动山西文博全科人才古建筑实训基地建设落地,推动全科人才在文物保护利用+乡村振兴规划、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文物活化利用创新等领域赋能乡村振兴,并筛选出12篇优秀论文,为石城镇提供学术参考范式,助力浊漳河片区山水古建文旅项目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打造美好的诗意环境,助力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山西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在2023年和2024年度省直单位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中,两次荣获“好”等次。平顺县委、县政府连续两个年度表彰驻村工作队为平顺县“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今年,平顺县石城镇向省文物局赠送“文物筑基绘新景十年帮扶润山乡”锦旗,同时向山西博物院、省考古院、省古建院、省文保院、省文勘院、省文规院、省文博集团等7家帮扶单位分别赠送锦旗感谢。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孙佳森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