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一场特殊的欢送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一家名叫“岩羊”的杂货店前举行,欢送会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国奶奶。
4月19日,一场特殊的欢送会在成都市武侯区一家名叫“岩羊”的杂货店前举行,欢送会的主角是一位名叫瑞秋的英国奶奶。
从医学专业毕业的瑞秋,曾辗转于尼泊尔、不丹等国家,为偏远地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2008年,她来到四川参与汶川地震救援,面对众多伤者,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她也在思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2013年,她在成都开创了“岩羊”杂货店,售卖残障人士或困难家庭制作的手工艺品。渐渐地,“岩羊”和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用大爱做小事”是她不断传递给大众的理念。
即将迎来80岁生日的瑞秋近日决定告别成都,回到自己的家乡。离开前,店员和志愿者们为她举办了一场欢送会,邀请“岩羊”的朋友们来与她告别,并分享他们和“岩羊”的故事。
欢送会上,瑞秋热情地与每位朋友互动,感谢他们的到来,“我没想过自己可以在成都停留这么多年,但你们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谢谢你们。”瑞秋表示,回到家乡后她还是会继续关注有需要的群体,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岩羊”和背后的生产者们。
4月19日,瑞秋(右)在离开“岩羊”杂货店时与店员杨哥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右)在欢送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在欢送会上拍摄的瑞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1日,在“岩羊”杂货店,瑞秋(中)与店员开会讨论工作。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在“岩羊”杂货店内整理货架。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1日,一名“岩羊”的朋友(右)为瑞秋送上自己书写的《春夜喜雨》。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右)在“岩羊”杂货店内与店员杨哥交流。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中右)在欢送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右二)在欢送会上听残疾手艺人陈哥分享故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为前来告别的朋友写下留言祝福。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2日,瑞秋(右)在一场集市上向市民介绍店内售卖的尼泊尔毛毡包背后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右二)在“岩羊”杂货店内与店员合影。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1日,瑞秋(右)向朋友展示爱心人士为她画的卡通画。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在“岩羊”杂货店前拍摄的瑞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9日,瑞秋(左四)在“岩羊”杂货店前与朋友拥抱告别。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来源:新华图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