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正史里的广西》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广西南宁顺利举办。此次座谈会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大力支持,广西人民出版社具体承办,其旨在通过挖掘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讲好广西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月22日,《正史里的广西》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广西南宁顺利举办。此次座谈会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大力支持,广西人民出版社具体承办,其旨在通过挖掘广西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讲好广西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区内外专家学者,《正史里的广西》创作团队代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和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相关负责同志,广西人民出版社领导班子和职工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30余人出席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彦红主持。
会上举行了《正史里的广西》新书发布仪式,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卢培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副处长刘亚军、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郝国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滕兰花、广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唐勇上台为新书揭幕。
唐勇在致辞中表示,《正史里的广西》是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筹领导下,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的直接指导与鼎力支持下,由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众多专家、作者,围绕“正史中的广西”这一重要课题,精心打磨、郑重交出的一份出版答卷。该套图书由北京大学张帆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广西民族大学郝国强、王柏中两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汇聚滕兰花、韩周敬等深耕广西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团队系统梳理历代正史中关于广西的记载,力求以严谨的表述,为读者呈现一部具有传承价值的广西历史读本。
图书创作团队从丛书的编纂过程、内容特色、学术价值、出版意义等方面,对《正史里的广西》进行了充分阐述。作者们表示,希望通过系统的学术梳理和优质的出版工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为通俗性学术著作,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正史中关于广西的内容走进大众视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支撑和地方叙事。
随后,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何晋,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杜树海,广西历史学会会长、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唐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杨清平,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史学科带头人郑维宽,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宋永忠,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徐家贵等专家学者就“如何理解古今的‘广西’?”“广西的发展历史、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关历史人物与广西的联系”“《正史里的广西》之探索价值及其社会教育启示”“《正史里的广西》构建了一座‘纸上的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正史里的广西》的体现”“山水之外:整体史视角下广西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贡献”“一套‘知来路、明归处’的地方史研究典范”等话题作了主题发言。
专家们认为,《正史里的广西》依据正史及地方志、碑刻等资料撰写,具有权威性和学术性。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普及、宣传,有利于增强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共鸣,也有助于政府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等政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广西故事。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在总结发言中,向为图书编纂出版付出努力的创作团队、审稿专家、编辑人员等表示感谢。他认为,这次会议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思想盛宴。《正史里的广西》的出版,填补了广西正史文献系统性挖掘和普及的空白,为重塑地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还表示,将深化学术合作和出版协作,推动更多聚焦广西历史文化的优质出版项目落地,为繁荣广西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未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将坚持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优化出版生态,推动内容、技术和传播方式创新,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支持更多学者潜心钻研、打造精品,担当国有企业的文化使命。
本次座谈会,既总结了《正史里的广西》的出版成果,也为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出版工作提供了启示。广西人民出版社将在上级单位的领导下,坚守出版初心,深耕地方资源,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履行好出版社的文化使命。(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