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得选,选择多了又觉得不自由,有选择困难是因为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5:07 1

摘要:在施瓦茨看来更多的选择没有使得我们更自由,反而让我们变得瘫痪。它们非但没有让我们感到更愉快反而带来更多的不满意。当你面临诸多选择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施瓦茨看来更多的选择没有使得我们更自由,反而让我们变得瘫痪。它们非但没有让我们感到更愉快反而带来更多的不满意。当你面临诸多选择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对选择的自由发起冲击,他在TED上公开演讲,分享了为什么选择越多,困惑越多的原因。以下内容整理自演讲内容。

我想从一个公认的信条讲起。什么样的公认的信条呢?就是整个西方工业社会所笃信不疑的一个信条。这个信条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要想使民众获得最大限度的福利,其方法就是使个人自由达到最大化。

原因就是自由这东西在与本身就是美好的,具有价值,为人们所必需。

另外,一旦人们有了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主,用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获得福利,用不着别人来替我们做主。使自由达到极大化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的增加选择性。

人们的选择越多,自由也就越多,自由越多,得到的福利也就越多。

我来给你们举些例子,看看当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让我们变得有可能做些什么事。

我家附近有一个超市。不算很大。这家超市有 175 种各式色拉调料,还没算上 10 种不同牌子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和 12 种葡萄醋任你选购,如果碰巧那 175 种色拉酱都不和你的口味,你就可以用它们调出另一大批你自己的色拉酱。

然后你转身出来到一家家用电器店去配置一套立体音响系统、音箱啦、CD 机啦,磁带机,收音机,放大器,就这么一家家用电器店里,立体音响系统就多得数不清。用这家店的组件你可以配出近 650 万种各种组合的立体音响系统来。

我还是孩子那会儿,你要想接通电话服务,那就得去唯一的公司,只此一家。你不用买,只需去租一架电话机回来。通常情况是,那电话用到死都不会坏。

那种日子早已一去不返了。如今我们几乎有无穷无尽的电话品种,尤其是手机。这些都是未来的手机。其中我最津津乐道的是中间那款 -- 带着播放机,鼻毛剪等功能。

如果你还没在你家旁边的商店里见过的话,不必担心,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的。这事的结果是,人们跑到商店里问:

你们有没有一款不带这么多功能的?你想,回答会是什么?回答是 “没有”。

如今你已经不可能买到一款不干那么多事的手机了。

在婚姻家庭方面,在过去每个人到了年龄就结婚,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然后就是尽快生儿育女。唯一你需要选择的就是和谁结婚,而不是什么时候结,也不是结婚以后做什么。而如今呢,所有的事都可以拿来挑挑拣拣。

如今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在地球的任一角落工作。我们工作中的这些难以置信的选择自由,给我们带来的就是我们必须在选择中做出决定,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现在该工作还是该休息左右摇摆。

我们去看孩子踢足球的时候,一个裤兜里装着手机,另一个裤兜里装着其他设备,膝上还架着笔记本电脑。

即使它们都关着,我们还是在看着孩子在场上争抢的同时,不断地问自己,接还是不接这个电话?回还是不回这个消息?我该不该写这封信稿?即使你给自己的回答是不,你对孩子的这场球赛的体验还是还是大打折扣。环顾四周,不论大事还是小事,物质的还是生活方式方面,生活就是选择。

我们过去生活的世界是这样的。就是说,选择还是有的,但不是事事都需要选择。而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则是这样的。问题是,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都知道它的好处。那么就让我来说说它的不好之处吧。所有这些选择对人们有两个影响,而且是两个负面的影响。

说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就是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解放,而是束缚,是麻痹。面对这么多的选择,人们发现要做出决定非常困难。

即使我们通过努力克服了僵化和麻痹而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对自己的做出的决定,反而不如可选性少时做出的决定更加满意。

这里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面对如此多的沙拉调料品种,如果你买了一种,觉得不尽如人意,你很容易去想象如果你挑另外一种就好了。

结果怎么样?这种想象中的另外选择引得你对你已经做出的决定感到后悔,这种后悔心情让你对你原先做出的选择的满意度打了折扣,即便那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选择越多,就越容易莫名其妙地对一些事感到后悔。总是不满意自己做出的选择决定。

经济学家称之为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总是让我们对已经做出的决定不够满意,哪怕这个决定实际上很英明。

我们面临的选项越多,这些选项里吸引人的东西也就越多,当你选择了做某件事,你同时就选择了不做其它的事。

你在做选择的同时,期望值会增高。

这点在有一次我去买一条新牛仔裤时对我触动很大。我差不多总是穿牛仔裤。

过去,牛仔裤就那一种样式,你买回来,裤子不合适,糟糕透顶,而且非常不舒服,直到你把它穿得时间足够长,洗了无数次以后,裤子才变得凑合。我终于上街去要买条新的了。我说:“喂,我想要一条牛仔裤,这是我的尺寸。”

店员说:“你要紧身型的,舒适型的,还是宽松型的?前面要扣子的还是拉锁的?石磨的还是酸洗的?要那种快磨破的么?直口的,还是缩口的?”

他喋喋不休地问着。我的下巴差点掉下来。等我缓过神来,我问,“我要的是那种曾经是唯一一种的样式。”

他一头雾水,结果我花了一个钟头试穿了所有牛仔裤,最后,我带着一条我从未有过的最合身的裤子走出店门。这些选择使得我有机会做的更好。但是心里感觉却更糟。为什么?

让我感觉更糟糕的理由就是,由于有了这么多的可选性,我对于一条牛仔裤到底该有多好才算好的期望值大大升高。

我以前期望值很低。当牛仔裤就那么一种时,我没有过多指望。

当它们有一百种规格时,哼,最好至少有一条是极致完美的。所以我拿我已有的去和我期望的进行比较。

在人们的生活里加进选择,除了提高人们对事情到底能有多好的期望值以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

在我们过去的这一代人里,工业化世界中临床压抑症爆炸性增长。

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所有的那些的令人失望的经历。原因就是他们的标准太高。当他们必须去解释这些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时,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过错。

尽管客观上我们做得比以往好了,但是感觉上却不如从前。毫无疑问有选择比没选择要好,但是不能就此推论选择越多越好。

我们该想想的一个问题是,给我们这个工业化社会带来这么多选择的,是物质的极大丰富。

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至少我们听说过其中几个,在那里问题不是选择太多,而是几乎没有。

所以我在这里谈的这个话题是现代富裕社会的一个特殊问题。

如果我们把给这个社会创造出这些选择的人力物力拿出一部分来,投入到那些现在人们还没有足够选择的社会中去,那么不仅那里人们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同样得到提高。这就是经济学家称之为的帕累托改善的做法。

产品的再分配会使得所有人,不仅仅是穷人的生活好起来,因为我们摆脱了那些像瘟疫般困扰我们的多余的选择。

文章素材来源TED官方账号

来源:中医者江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