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姐妹们,今儿得唠个奇女子!谁能想到,感业寺青灯古佛下的小尼姑,日后竟能踩着满朝须眉的脊背,戴上金灿灿的皇冠?她当政时,宰相见了要磕头,皇子见了得喊娘,可死后只留一块无字碑,任由后人骂她 “牝鸡司晨”,夸她 “贞观遗风”。这人到底使了啥手段?咱们从那场决定命运的
姐妹们,今儿得唠个奇女子!谁能想到,感业寺青灯古佛下的小尼姑,日后竟能踩着满朝须眉的脊背,戴上金灿灿的皇冠?她当政时,宰相见了要磕头,皇子见了得喊娘,可死后只留一块无字碑,任由后人骂她 “牝鸡司晨”,夸她 “贞观遗风”。这人到底使了啥手段?咱们从那场决定命运的邂逅说起!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咽气,按规矩,没生孩子的武才人得削发为尼。感业寺的日子苦啊,粗茶淡饭不说,老尼姑还变着法儿刁难。可武媚娘愣是没哭,她每天对着铜镜梳头,把青丝梳得油光水滑 —— 她在等机会。
转机出现在永徽元年,新皇李治来感业寺上香。两人四目相对时,武媚娘眼眶一红,落下两行清泪。您细品,这眼泪里有委屈、有思念,更藏着野心。没过多久,她就顶着 “先皇遗妃” 的骂名,风风光光进了宫。但这只是第一步,当时王皇后、萧淑妃斗得正凶,武媚娘躲在暗处,一边讨好王皇后,一边偷偷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女儿暴毙,她把脏水泼给王皇后,这场宫斗大戏才真正拉开帷幕。
扳倒王皇后、萧淑妃后,武媚娘成了皇后。可她的野心远不止后宫。朝堂上,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老臣压根儿瞧不起她,处处使绊子。武媚娘怎么办?她抛出 “建言十二事”,减免百姓赋税,提高官员待遇,一下子就把民心抓在手里。
为了称帝,她搞了出 “万民劝进” 的大戏。洛阳城突然冒出个石头,上面刻着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各地官员、百姓,甚至和尚道士,排着队劝她当皇帝。公元 690 年,67 岁的她终于坐上龙椅,改国号为周。可反对声也没断过,徐敬业起兵造反,骆宾王写檄文骂她 “秽乱春宫”。她重用酷吏来俊臣、周兴,发明 “请君入瓮” 的酷刑,杀得反对者胆寒。但您说她只靠狠辣吗?她开创殿试、武举,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这步棋,比男人还高明!
武则天在位时,边疆不太平。安西四镇被吐蕃占了,她派王孝杰挂帅出征。老将不负众望,一举收复失地,大唐版图又回来了!可到了晚年,她陷入两难。侄子武三思想接班,儿子李显眼巴巴等着复位。她一方面纵容武氏子弟嚣张跋扈,一方面又悄悄召回李显。
神龙元年,张柬之发动政变,逼她退位。病榻上的武则天看着满朝新面孔,或许想起了感业寺的青灯。她留下遗嘱,去掉帝号,称 “则天大圣皇后”,与李治合葬乾陵。那块无字碑,有人说是她自恃功高,不屑于写;有人说是她知道罪孽深重,没脸写。但我觉得,这碑就是她留给后人的一道思考题 —— 在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走到权力巅峰,到底该怎么评说?
咱们用数据说话:她当政 50 年,科举录取人数比贞观年间多了一倍;全国人口从 380 万户增长到 615 万户,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但她大兴告密之风,冤死的官员、百姓也不在少数。有人骂她篡唐,可唐朝在她手里没衰败,反而为开元盛世打了基础。
屏幕前的你,怎么看这位传奇女皇?是钦佩她打破性别枷锁的勇气,还是不满她的铁血手段?评论区聊聊,看看多少人和你想法一样!
来源:80后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