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走进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油菜观光园内,游客忙着打卡拍照;何功伟村政治生活馆里,党员干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展红色教育;恩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研学,缅怀革命先烈。
【故事里的恩施·小渡船篇】红色沃土绘新景
——解码小渡船街道何功伟村的“红绿变奏曲”
全媒体记者 邹明镇 实习记者 叶灿灿 通讯员 田学国
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特约记者 谭华 摄)
游客在油菜观光园内打卡拍照(特约记者 谭华 摄)
4月15日,走进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油菜观光园内,游客忙着打卡拍照;何功伟村政治生活馆里,党员干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展红色教育;恩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研学,缅怀革命先烈。
何功伟村地处恩施州城北部,距城中心约6公里,是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烈士、妇女部长刘惠馨烈士囚居、就义、长眠之地,是恩施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23年6月,何功伟村被确定为2023年度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小渡船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盘活红色资源、建强红色阵地、夯实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产业,不断擦亮“红色美丽村庄”名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强组织 为试点村注入强大动力
沿着新修的游步道,漫步在何功伟村,房前干净整洁,屋后菜地生机盎然,沿线还有崭新的休息座椅和醒目的红色地标,这里既有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又有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还有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传扬。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得好不好,能不能把试点建成典范,是检验基层党组织的试金石。
“自入选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来,我们首先突出的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尔雨说。
突出红色文化传承,何功伟村加强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微信工作群、党课送上门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通过设岗定责、包组联户等方式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红色传承。
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选派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实地学习千万工程等方式,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完善村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择优储备了2名后备干部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组织强则基础牢。2024年,一支以何功伟名字命名的民兵队伍应运而生,以传承何功伟烈士忠诚于党、坚定信念、勇于斗争、甘于奉献的革命信念为核心,推进民兵连建设与基层治理、国防教育、服务群众紧密结合,打造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红色民兵队伍。
何功伟民兵连民兵为研学的学生们进行讲解(资料图)
民兵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炼连魂、连训、连歌,编创《门前要过兵》红歌表演唱、情景剧《一封家书》,培育民兵讲解员参与烈士陵园和政治生活馆的红色讲解、开办校园民兵讲堂,组织国防教育进校园。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散葬烈士集中安葬、护校队、路网巡护、应急抢险救火……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中,民兵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用自己的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得到百姓的一致认可。
产业兴旺 红色资源变身红色经济
4月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村口时,恩施高中4个党支部及高一年级26个班级、高二年级26个班级共3000余名师生高举校旗、团旗、班旗,沿着蜿蜒的何功伟村红色旅游线路徐徐前行,开启他们的红色远足之旅。
“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在恩施烈士陵园,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生许下青春誓词。他们饱含激情,朗诵《何功伟家书》,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
这条贯穿整个村庄的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何功伟囚居旧址杨家老屋——何功伟村政治生活馆———何功伟和刘慧馨烈士就义处——恩施烈士陵园,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小渡船街道大龙潭村党员干部在何功伟政治生活馆开展红色教育
红色旅游路线的打造,让何功伟村成为恩施各个学校远足和研学的场所之一,每年接待师生5万多人,红色足迹成为青春课堂的延伸。同时,这里也是恩施州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通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恩施烈士陵园为中心,串联红色遗址遗迹,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党员教育培训、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示范效益同步提升。”何功伟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勇介绍。
旅游路线旁,200多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他们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何功伟村聚焦“油菜花儿开”城郊休闲游品牌,推动油菜观光园提档升级,配套建设水果蔬菜采摘、农事活动体验等项目,发展主题民宿、特色餐饮30多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红色文旅品牌。改造闲置房屋2栋,打造农产品加工生产、展销、电商等综合体,形成产业链条。改造环境乱点2处,打造成为自驾游驿站等,为农旅融合提供配套服务。
“现在路好了,房子靓了,环境卫生也干净了,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游客,红色村庄因产业发展而‘红’得愈加有底气。”胡勇说,下一步,将持续做好与恩施忘尘峰露营度假区建设项目对接,合理布局民宿、餐饮等,发展烧烤经济、露营经济、庭院经济、直播经济,引导群众多种经营、产业增收。
乡村和美 红色基因转为治理动能
何功伟民兵连开展义务植树
“我们集中整治遗址遗迹周边环境,立建村标,统一设置标志标牌,健全和规范遗址遗迹简介,配套建设红色文化景观小品,深入挖掘保护何功伟村的红色历史,从硬件和软件上为红色美丽村庄注入新活力。”方尔雨见证了何功伟村的蜕变。
何功伟村把推动红色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等紧密结合,把村庄打造成既有红色党建内核,又有美丽乡村颜值,还有致富增收实惠的现代乡村。
红色文化为村庄增颜值、提气质,红色基因也已经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新动能。何功伟村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不断建立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3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实现红色村庄共治、红色成果共享。
何功伟村村坊组老党员方思伍家庭就是一名无职党员,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家风,还引导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乡贤就是要做实事的人。”何功伟村的乡贤、“红农人”柯昌琼也是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的一份子。她在何功伟村打造特色民宿,接待各地游客,年收入达200多万。不仅通过吸纳务工的方式带动本地村民就近就业,还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各家各户把房前屋后扫干净、摆整齐。
“下一步,计划在何功伟村建设‘忆苦思甜’食堂,承接学习参观、教育培训等餐饮、会务服务。”柯昌琼介绍,还将在红色文化教育与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上进行探索尝试,通过流转、租赁、合作经营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打造“一米菜园”,让绿色新鲜蔬菜走上城市餐桌。
像方思伍、柯昌琼这样的乡贤能人,在何功伟村还有很多。红色血脉在这里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革命斗争精神在这里一茬接一茬发扬光大。
班子齐心、党员齐力、群众齐行动的何功伟村,正大步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诉说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红色美丽故事。
来源:香城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