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患者数量高达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这些患者的五年死亡率超过50%,生存率甚至低于多种癌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患者数量高达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这些患者的五年死亡率超过50%,生存率甚至低于多种癌症。
传统药物、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虽能缓解症状,却无法让坏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当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心脏移植成为最后的选择,却又面临着供体稀缺、创伤大和经济负担重等难题。
干细胞治疗的出现,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光芒,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通过再生医学的力量,让心肌细胞“死而复生”,重塑受损的心脏结构。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项突破性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之所以备受瞩目,关键在于其拥有传统治疗无法企及的三重修复机制。
分化再生能力是干细胞的核心“超能力”。当干细胞被移植到心脏后,它们能够分化成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替代受损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重建受损的血管网络。
旁分泌作用则是干细胞的“通讯系统”。它们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促进血管新生和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肌供血。
免疫调节功能展现了干细胞的“智慧”。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干细胞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组织愈合环境,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伤,为心脏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2025年1月,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和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研究。他们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心肌细胞和基质细胞构建了工程化心肌(EHM)同种异体移植物。
研究人员在心力衰竭的恒河猴体内植入EHM后,观察到其长期留存达6个月,并显著增强了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射血分数,且未出现心律失常或肿瘤形成等副作用。
基于这一成功,研究团队进行了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一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EHM移植后,实现了真正的心肌再生,移植的心肌细胞在患者心脏中存活并发挥功能。
2024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团队研发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衰注射液”正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款药物。
团队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这种干细胞药物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心肌组织微环境,在动物模型中显著抑制心肌损伤,促进血管再生,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全球12项随机双盲研究(共823例患者)数据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使心衰患者死亡率下降27%,再入院率下降47%,分钟步行距离增加117米。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索之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从实验室的精密设计到临床研究的振奋成果,每一次突破都在印证着再生医学改写“心病”治疗格局的巨大潜力。尽管挑战犹存,标准化、安全性优化和长期疗效验证仍是攀登路上的重要阶梯,但科学界对此领域的信心与日俱增。
未来医学将不再局限于药物控制症状,而是直指病灶修复再生。当干细胞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之日,我们或许将见证心血管疾病从“不治之症”到“可逆之症”的历史性转变。
[1]Bartolucci J, et al. (2017)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 Phase 1/2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 Lalu MM, et al. (2018)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dult Stem Cell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emic Heart Failure (SafeCell Hear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3] Williams AR, Hare JM. (2011)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iology, Pathophysiology, Translational Finding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Cardiac Disease
[4]Müller P, Lemcke H, David R. (2018)
Stem Cell Therapy in Heart Diseases-Cell Types, Mechanism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来源:基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