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0后记者,从事群众来访接待工作,能为群众办实事人生很有意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12:06 1

摘要:毕殿龙老师是著名的两岸时事评论员。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按实名搜索,即可获得亮眼的展现。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将毕殿龙老师其他的方面呈现给读者们。

编者按:毕殿龙老师是著名的两岸时事评论员。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按实名搜索,即可获得亮眼的展现。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将毕殿龙老师其他的方面呈现给读者们。

毕殿龙老师从事的工作和公益活动,包括他求学就业的经历,都可以用他的一句话来总结:善良带给他好运,知足让他比别人更有幸福感,乐观让他显得更坚强。

为方便描述,以下文章以毕殿龙老师的口吻叙述。

(2015年拍的艺术照)

我是毕殿龙,出生于1964年8月,河南濮阳一个农民家庭中。家里有6个孩子,我排行老三,是唯一的男孩。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善良乐观。我家那时很穷,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可不管过得多苦,过日子都不会给人一种很窘迫的感觉。

过年时,母亲还会想方设法把饭菜弄得尽可能种类丰富一点,过年的氛围感十足。

偶尔有要饭的上门来讨饭,在别人家可能讨不到吃的,但在我家一定能讨到,而且母亲还会尽可能多给他一点食物。

原本按照正常情况,我可能会跟父母一样一辈子务农。

因为当时我们村的孩子只能上乡办高中,而这个高中从恢复高考以来,就没有考上过大学的。也就是说,即使我上了高中,也很难有机会上大学。

没想到我的人生却在这里发生了第一个转折。我在乡办高中读了一年后,学校被教育部砍掉了,我们都被转到县里的八中上学。

(1982年高中毕业照)

虽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一开始对我来说并不算好。因为八中分了重点班和差班,只有重点班的学生才有可能考上大学。

那时我严重偏科,只有语文成绩好,数学和英语都不行,所以进不了重点班。原本我已经打算在差班熬过高中剩下的两年,然后就回家务农。

幸运的是,一位语文老师看中了我在语文方面的专长,把我调到重点班去了。

进了重点班我们还要参加一个初考。那时参加高考也是有名额限制的,比如说100名学生,只有前30名才能参加高考。

我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考试,谁知竟然考了第15名。

这次考试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于是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那年的高考。分数一出来,我的语文成绩是我们这个百万人口县的第一名,但总分只比中专分数线超了一分。

语文老师对我说,你语文这么好,如果去读中专,就浪费了这方面的才华,你还是上个大学比较好。

(考上中专我却不想读)

听了老师的话,我复读了一年,1983年真的就考上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位语文老师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

上大学以后,由于我各方面跟城市孩子有很大的差距,行为举止又比较青涩,所以一直不太合群。

加上我认为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比较死板,所以很少去上课,大多数情况下都泡在图书馆里,到考试的时候再突击一下,以至于大学四年的成绩只是勉强不挂科。

我一直相信,知识不等于思想,所以我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饱览群书来开阔眼界,了解世界。

尽管成绩不如同学,但令我引以为傲的是,我看过的书比他们多,眼界也比他们宽广。

不仅如此,在读书之余,我还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除了社团活动,我甚至还参与了一些普通学生没资格参加的活动。

(2009年重游母校河南大学)

比如,在学校组织的函授大学考试中当代表老师;参加当时团市委组织的编写我们这个地区的团组织历史;去北京采访了一二十位退休的部级或局级干部等等。

这些难得的经历让我的眼界变得非常开阔,但也使得我在跟周围人的相处中显得格格不入。

还记得我大学毕业刚被分配到濮阳日报社的时候,穿的衣服稍微带了些颜色。头发因为比较硬的缘故,烫了一个大花卷,整个人看起来很时髦。

当时的濮阳市作为一个新城市,在两个方面非常欠缺,一个是缺女性,另一个是缺文化。

缺女性是指男女比例相差很大,找对象比较难;缺文化是指思想比较保守,对新观念的接纳程度不高。

所以我一进单位,就有女同事跟我开玩笑:你看你的衣服这么时髦,要是不换衣服就找不到媳妇,你是要衣服还是要媳妇?

这件事让我明白,从学校出来后,要想融入社会就得先改变自己,否则在世俗的眼光里,大家都会觉得你这个人怪怪的。

(2010年连云港参加公益活动)

当时我被同事们众口一词地评价是个怪才,就是因为我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在30岁之前,我是不太自信的,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才扭转了我这种不自信的情况。

那时我们单位每人每年都有一次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1000元的学习资金。

很多同事都中规中矩地选择了跟新闻有关的单位去学习,而我却与众不同地选择了去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学习。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挑战一下自己。如果去掉了现在的身份,凭着我的能力,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

当我走进深圳的人才市场时,发现里面人头济济,比我穿得好、长得帅、学历高的比比皆是。

但是当时很多人半年乃至一年都找不到工作,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找到了三份中级管理层的工作。

我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递交简历后跟他们谈一谈我对这个职位的理解。

应聘上后我会怎么做,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甚至还即兴发挥,讲一下这个公司这个行业在国内处于什么水平,国际上最新技术和理念是什么。

(30岁后我越来越自信了)

除此之外,我还琢磨出了一个绝招。

那时所有人注册公司都必须去工商局大厅办理手续,而且公司领导还得亲自去签字,这些人是你在人才市场见不到的。

如果你真的想找工作,就可以去大厅里等待机会,在有人来注册公司时,主动上前帮忙,说不定就会成为公司元老。

当然那时我还用不上这一招,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

于是在深圳学习期间,我不但没花钱,还挣了一份工资,顺便让我这个从四五线城市走出来的人,利用这个机会得以一窥深圳这个先进大城市的一角。

这次深圳工作学习的经历帮助我完成了一次自我审视。从那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我怪,而是他们的观念比我落伍很多。

从那以后我对自己有了信心,30岁之后再有人说我怪,我不再认为是一种怪,而是思想超前,特别是电脑上网这件事。

(2011年去四川参加公益活动)

我是我们单位最早使用电脑上网的,当他们还在为自己拥有一个邮箱骄傲的时候,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这个认识上的转变是我人生中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也让我在以后做公益教育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当时我已经结婚生子了,那个年代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独生子女这一代的个性跟我们那一代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都非常欠缺。尤其是在我去了新加坡,看到那里的孩子行动力都很强以后,这种强烈的对比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

于是从1990年开始,我和日报社里的一个同事以及他的爱人,开始做教育公益。

我们的方法就是组织素质教育夏令营,目的是探讨如何利用假期改变孩子的个性,拓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协作意识等等。

(2013年新乡市参加活动)

我们设计了很多很好的活动,而且这件事一做就是二三十年,期间只因同事夫妻两人离开中断过一阵子。

当年我们的理念和方法比芒果台的改造孩子的节目还要先进,还要有趣。

由于理念过于先进,让人接受特别困难,我们无法直接去学校招生,只好去小区门口和广场上发传单。

那时候周围人普遍还没有素质教育的意识,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关注的重点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跟招生比起来,更难的是让家长接受我们的理念。有的家长不放心,我们就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夏令营,还给他们分配任务。

有一年,我们组织了30个学生,把他们分成狩猎组、美食组、采购组、烧烤组和钓鱼组,分别给他们发了一定数额的金钱。

狩猎组的任务是去养鸡场里买两只鸡,美食组去村里请别人做菜,做好后送到集合地点,采购组去买麦子回来烤着吃,烧烤组负责去村里搜集柴火和烧烤,钓鱼组钓几条鱼。

(2018年教育公益活动)

吃完饭以后,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小话剧。

我们只是把故事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分配角色,结果他们却发挥想象力,增加很多故事里没有的细节,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几个毫不相关的词,让他们自由联想,写一篇作文。当他们的作文交上来的时候,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2005年之后,开始有学校主动来找我们合作,我们一起做了几期规模比较大的夏令营,光学生就有几百名。我们设计了藏宝图,搞了一个大型藏宝寻宝的活动,全程录像直播。

活动中我们还要求学生们自己组织了一场篝火晚会,在广场上给当地村民表演节目。老师全程都没有插手,但是这些孩子组织得非常棒。

当你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这件很难的事情时,才知道他们多么有能力和创造力。

(2019年教育公益活动)

我之所以做这个公益活动,不仅想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还想通过观察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方式,来研究不同教育方式的利弊。

因为我一直坚信,教育学家不应该关在书房里研究孩子的特性,而是应该举办像我们这样的活动,或者亲自来活动中观察研究孩子。

知识不代表能力,知识是一种被动的灌输,一旦停下了灌输的动作,就等于停止了学习

但思维方式不同,从小培养孩子先进的思维,他就会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知识,确定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动力强,而且效率也高。

除了教育公益外,我还非常关心养老问题。

孩子工作后,我经常思考,如果让我老了以后去依附子女,自己感觉不方便;让子女回到我身边,哪怕就是我病了让他们回来照顾,长期来看也不现实。

我不希望给孩子添麻烦,就自己想办法,找一个自己愿意用的比较好的方法来养老。

(2017年在台湾留影)

那时候我经常跟一些离婚的人聊天,这些人心里都有很多焦虑。他们很想再婚,但不是为了感情,而是担心老了以后没人照顾。

于是2004年我就想到了抱团养老或者说合作养老这个理念。

找一个合适的小区,把老人聚集在一个场所里居家养老,日常事务由大家轮流管理。平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连法律方面的问题和资金问题我都考虑进去了,还准备花十几万打造一个APP。只可惜后来由于资金和时间问题,这个想法最终还是搁置了。

这是我在教育和养老这两方面的一些努力,不过这些还只是我在工作之余凭着喜好去做的事情。我的本职工作是在报社的群工部接待群众来信和来访。

我之所以能够进入新闻行业,还要从当年大学毕业后,我的一个善念带来的意外惊喜说起。

毕业时我所在的系只有两个分到濮阳工作的指标,由于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当时已经确定我能回去,另一个是我们系的一个女生。

(2017年在海边留影)

当时这个女生正在跟新乡一个男生谈恋爱,如果他们因为工作分配而分隔两地,加上当年调动工作比较难,对他们来说,这份感情能不能走下去就很难说了。

我看那女生发愁,就主动站出来说我愿意把这个名额让给那个男生,于是我们两个交换了分配方向。

这个男生成绩比我好,他的工作地点分配在洛阳。我去了洛阳以后随便一分配,居然就分到了一个最好的单位。

这个最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好,而是针对我们这种学校而言,算得上是最好的。

按照我们的专业分配到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老师,可是我去了这家单位,连老师都当不上,只能做一些行政工作。不过这个单位各方面的福利在整个洛阳市,甚至在河南省都属于一流水平的。

照理来说,我应该对这份好运感到心满意足了,甚至可以欢天喜地地留在这里上班。

可是我这人比较恋家,于是就找了当时负责分配的人事局咨询了一下,我可不可以回濮阳,如果可以的话,能够分配到哪个单位。

(2014年公益采访活动中)

他们很高兴地告诉我,能回去,濮阳正在大力招聘人才,你回去以后,有很多单位让你选,电视台、政府单位任你挑。

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不适合去政府单位写文字资料,所以我直接挑了新闻单位,这也是我理想中的单位。

当时我还很年轻,满腔热血,一想到新闻单位可以靠写东西伸张正义,就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这件事让“善良能给你带来足够的好运”的观念在我心里愈发根深蒂固。

原本按照正常轨迹,我很可能被分配到一个中学当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一辈子。

可是这次善行却无意间给我带来了理想的结果,让我走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认为当老师不如当媒体人,而是因为当老师以后再出来就很难。

可我现在既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又可以在业余时间做教育公益的活动,两全其美,鱼和熊掌都兼得了。

(2016年湖南参加公益活动)

2010年左右,我被调到报社的群工部,这个工作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感。

我认为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比写新闻更有意义,因为它起码可以帮群众办点实事,解决了老百姓很多求助无门的陈年问题。

有些问题一开始是一件很小的矛盾,可是当事人如果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一再遇到阻碍,他的身心都会受到很多负面影响。

这就导致他心里积累下很多的怨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周围的人,从而刺激到别人用更加恶劣的态度对待他。

我们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多年前一个男人在公路边违规建了三间房,开发商趁他不在家时拆掉了他的房,他当时没报警核算损失,也没获得赔偿。

于是他一直上访,问题始终没解决。之后有一次他跟开发商因为其他事情打架,经过调解,开发商赔了他几万。

这笔钱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上次的赔偿,只不过没有落实到白纸黑字上,所以他误以为这件事还没解决,一直在起诉开发商

后来这人找到我们,我耐心地把道理掰碎了讲给他听,听了我发自肺腑的剖析后,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不再为这个事继续上访。

(2012年江边留影)

还有一件更小的事。一个退休教师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牛肉广告,买回家后打开一看,不是他想要的那种。但是牛肉是货到付款,等他想找人退货退款的时候,发现自己找不到联系人了。

因为牛肉的内外包装上留下的地址电话都是假的,于是他就找到当地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帮不上忙,就把他推荐到我们这里来了。

我们帮他找到购物网站的客服,说明情况,最后网站主动掏了500元,解决了问题。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却闹得这个退休教师家里很不愉快,夫妻两还因为这事吵了架。损失的钱虽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很窝囊,影响他们的心情,也影响家庭的和谐。

社会上有很多矛盾冲突都是从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慢慢发酵起来的,既然我们有这个能力,当然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做了十几年的接待群众的工作,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身在衙门好修行。这份工作不仅有意义,而且非常锻炼人。

(2019年参加公益活动)

这些年我自学了很多法律法规和心理知识,就是为了有理有据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每次解决完一个复杂问题后,我都很有成就感。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自己周围的小社会,从而为改善大社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这就像一个人不停地捡起搁浅在沙滩上的鱼往大海里扔一样,即使他只能救很少一部分的鱼,但至少被他扔进大海的那条鱼得救了。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自己也能得到安慰,所以我每一天都过得心安理得,非常踏实。

我经常对别人说,我的睡眠质量非常高,一扭头就睡着了,做梦都是美梦,都能笑醒。就是因为做这些事情让我感觉人生很幸福,很满足。

幸福本身来源于满足,而我的满足不仅是因为可以帮助他人,还因为小时候两次濒死的经历。

这种经历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感恩之心,仿佛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2017年在天津)

一次是七八岁的时候,不会游泳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水塘里玩水。谁知水塘里有一个土井,我一脚踩了进去,直接就没顶了,在水里挣扎扑腾。

旁边的小伙伴们不知道我有危险,还是我隔壁邻居一个叔叔去赶集刚好路过,看到这一幕还以为我在扎猛子。当时他还夸了一句,这小孩扎猛子扎得怪好的。

后来他发现不对,赶紧跳进水里,一把把我揪了上来。

还有一次是因为我小时候比较聪明,学校特批我跳了一级,却不知怎么回事得病休学了。父母很着急,带着我到处看医生,都找不到原因。

病急乱投医之下,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各种偏方土法,求神拜鬼,通通不起作用。

我还记得当时父母找了一个老头在我头顶扎针,我躺在床上感觉很无助。表哥进来看我的时候,我流着泪对他说,哥,我可能活不了。

幸运的是,这样乱七八糟折腾一番后,我的病莫名其妙好了,而且从此以后变得非常健康,到现在都不怎么生病。

(2017年老子文化交流活动)

侥幸活过来以后,善良和乐观这两个品质,就成了一种我深入骨髓的本能。

这种本能让我在遇到人生中任何困难和坎坷的时候,都能从坏事中找到好的一面,并因此感到非常幸福。

有的人因为有万贯家私而幸福,有的人以能高居官位,受人仰慕而幸福。

我身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原本的命运就是跟父母一样一辈子务农,能够像今天这样,帮助很多人解决困难,我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人生的意义,有时候并不在于能赚多少钱,能获得什么社会地位,而是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能不能奉献于社会大众,在这种奉献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你能点亮别人的人生,也就能够点亮自己的人生。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千面凡君

相关推荐